共91,分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下一页
呼名即至
名字即佛
观行即佛
分證即佛
究竟即佛
第三人,没已即出,出更不没
第四人,入已便没,没已还出,出已即住,遍观四方
第五人,入已即没,没已还出,出已即住,住已观方,观已即去
第六人,入已即去,浅处则住
即色无常
异体相即义
同体相即义
真理即事门
事法即理门
佛类词典(续上)
顿教丈六即法身呼名即至
名字即佛
观行即佛
分證即佛
究竟即佛
第三人,没已即出,出更不没
第四人,入已便没,没已还出,出已即住,遍观四方
第五人,入已即没,没已还出,出已即住,住已观方,观已即去
第六人,入已即去,浅处则住
即色无常
异体相即义
同体相即义
真理即事门
事法即理门
顿教丈六即法身
【三藏法数】
谓如来不从渐次,唯谈圆顿之理,空有两亡,色心无碍,大乘菩萨了一切法无非法身,故名顿教丈六即法身也。
谓如来不从渐次,唯谈圆顿之理,空有两亡,色心无碍,大乘菩萨了一切法无非法身,故名顿教丈六即法身也。
呼名即至
【三藏法数】
谓于天下男女,及象马巨细等声,无不能闻,若有呼其名者,或远或近,随即而至,是为呼名即至。
谓于天下男女,及象马巨细等声,无不能闻,若有呼其名者,或远或近,随即而至,是为呼名即至。
名字即佛
【三藏法数】
谓或从知识处闻,或从经卷中见,知此理性,即佛之名。于名字中,通达解了一切诸法皆是佛法,是为名字即佛。
谓或从知识处闻,或从经卷中见,知此理性,即佛之名。于名字中,通达解了一切诸法皆是佛法,是为名字即佛。
观行即佛
【三藏法数】
谓既知一切法皆是佛法,必须心观明了,理慧相应,所行如所言,所言如所行,是为观行即佛,此五品位也。(理慧相应者,理即所观之理境,慧即能观之智慧。应者,当也。谓境智相当,则言行一致也。五品者,随喜品、读诵品、说法品、兼行六度品、正行六度品也。)
谓既知一切法皆是佛法,必须心观明了,理慧相应,所行如所言,所言如所行,是为观行即佛,此五品位也。(理慧相应者,理即所观之理境,慧即能观之智慧。应者,当也。谓境智相当,则言行一致也。五品者,随喜品、读诵品、说法品、兼行六度品、正行六度品也。)
分證即佛
【三藏法数】
谓无明之惑,有四十一品,至此破一品无明,證一分中道,是为分證即佛。此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位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碍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等觉者,去后妙觉佛位,犹有一等,胜前诸位,得称觉也。)
谓无明之惑,有四十一品,至此破一品无明,證一分中道,是为分證即佛。此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位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碍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等觉者,去后妙觉佛位,犹有一等,胜前诸位,得称觉也。)
究竟即佛
【三藏法数】
谓道穷妙觉,种智俱圆,是为究竟即佛,此极果妙觉佛也。(种智者,即一切种智也。妙觉者,觉体圆明,不可思议也。)
谓道穷妙觉,种智俱圆,是为究竟即佛,此极果妙觉佛也。(种智者,即一切种智也。妙觉者,觉体圆明,不可思议也。)
第三人,没已即出,出更不没
【三藏法数】
此一种以喻内凡之人,发意欲度生死大河,由昔断善根,没生死河,故云没。今因亲近善友,能生信心,虽没而出,故云没已即出。复能坚持净戒,读诵书写解说经典,后證道果,故云出更不没。(内凡者,已入佛法名内,未登圣位名凡也。)
此一种以喻内凡之人,发意欲度生死大河,由昔断善根,没生死河,故云没。今因亲近善友,能生信心,虽没而出,故云没已即出。复能坚持净戒,读诵书写解说经典,后證道果,故云出更不没。(内凡者,已入佛法名内,未登圣位名凡也。)
第四人,入已便没,没已还出,出已即住,遍观四方
【三藏法数】
此一种以喻四果之人,昔断善根,故云没。亲近善友,而得信心,故云出。由信心故,受持书写解说经典,修习智慧,以利根故,心不退转,故云住。證得四果,故云遍观四方。(四果者,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也。)
此一种以喻四果之人,昔断善根,故云没。亲近善友,而得信心,故云出。由信心故,受持书写解说经典,修习智慧,以利根故,心不退转,故云住。證得四果,故云遍观四方。(四果者,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也。)
第五人,入已即没,没已还出,出已即住,住已观方,观已即去
【三藏法数】
此一种以喻缘觉之人,没出住等,义与前第四人同。言即去者,以其根利过于四果,心求前进,得證缘觉,无有退转,但能自度,不能度人,怖畏生死,故云即去也。
此一种以喻缘觉之人,没出住等,义与前第四人同。言即去者,以其根利过于四果,心求前进,得證缘觉,无有退转,但能自度,不能度人,怖畏生死,故云即去也。
第六人,入已即去,浅处则住
【三藏法数】
此一种以喻菩萨,由利根故,坚住信心,而断诸烦恼也。言入已即去者,谓菩萨为度他故,虽入生死而不住于生死;浅处则住者,谓虽入生死,而又不为生死所溺也。
此一种以喻菩萨,由利根故,坚住信心,而断诸烦恼也。言入已即去者,谓菩萨为度他故,虽入生死而不住于生死;浅处则住者,谓虽入生死,而又不为生死所溺也。
即色无常
【三藏法数】
谓外道计前形处见其变坏,以为无常,今谓此形色即是无常,故云即色无常。
谓外道计前形处见其变坏,以为无常,今谓此形色即是无常,故云即色无常。
异体相即义
【三藏法数】
异体相即者,谓诸法异体,更互相望,全体形夺也。然具有体无体,方成缘起。若一缘有体,能起诸缘,即是一缘;若一缘无体,所起之缘,即是诸缘。一缘有体无体既尔,诸缘有体无体亦然。经云:一即是多,多即一。是也。(全体形夺者,谓有无之体,更互形比与夺也。一缘者,即一法之因缘也。)
异体相即者,谓诸法异体,更互相望,全体形夺也。然具有体无体,方成缘起。若一缘有体,能起诸缘,即是一缘;若一缘无体,所起之缘,即是诸缘。一缘有体无体既尔,诸缘有体无体亦然。经云:一即是多,多即一。是也。(全体形夺者,谓有无之体,更互形比与夺也。一缘者,即一法之因缘也。)
同体相即义
【三藏法数】
同体相即者,谓本一多一同是一体,故相即也。盖本一有体,能作多一;多一无体,由本一成多一,即本一也。故本一有体,则多一无体,多一有体,则本一无体也。(本一者,谓多数中随其所用之一即为本也。)
同体相即者,谓本一多一同是一体,故相即也。盖本一有体,能作多一;多一无体,由本一成多一,即本一也。故本一有体,则多一无体,多一有体,则本一无体也。(本一者,谓多数中随其所用之一即为本也。)
真理即事门
【三藏法数】
真理即事门者,谓真如理性,即是事法。非理之外而别有事。如水即是波,非波之外而别有水。般若心经云:空即是色。是也。
真理即事门者,谓真如理性,即是事法。非理之外而别有事。如水即是波,非波之外而别有水。般若心经云:空即是色。是也。
事法即理门
【三藏法数】
事法即理门者,谓世间一切事法,本无自性,皆由因缘会集而有,举体即是真性,而不出乎事法之外。般若心经云:色即是空。是也。
事法即理门者,谓世间一切事法,本无自性,皆由因缘会集而有,举体即是真性,而不出乎事法之外。般若心经云:色即是空。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