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危难(危難)  拼音:wéi nàn
危险与灾难。《战国策。楚策一》:「秦兵之攻楚也,危难在三月之内;而楚恃诸侯之救,在半岁之外。」《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漢語大詞典》:艰难(艱難)
危难;祸乱。书·顾命:“用敬保元子 釗 ,弘济于艰难。”陈书·徐陵传:“戡定艰难,便是匡 周 之霸,岂徒 豳王 徙 雍 ,朞月为都, 姚帝 迁 河 ,周年成邑。”隋书·虞世基传:“戡定艰难,平壹区宇。”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谁云经艰难,百口无天殤。”
《國語辭典》:急难(急難)  拼音:jí nàn
1.危急患难。《管子。问》:「城粟军其可以行几何年也?吏之急难可使者几何人?」
2.救助灾难。《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漢語大詞典》:欹危
1.倾斜危险貌;倾斜欲坠貌。 宋 陆游 《永秋》诗:“小彴欹危度,邻园曲折通。” 清 吴伟业 《归云洞》诗:“万载长欹危,撑拄良亦苦。”
2.歪斜不平貌。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之二:“稠花乱蕊裹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宋 欧阳修 《和丁宝臣游甘泉寺》:“欹危一径穿林樾,盘石苍苔留客歇。”
3.危难。 唐 元稹 《答胡灵之》诗:“潦倒沉泥滓,欹危践矫衡。” 宋 苏辙 《和子瞻新居欲成》:“过此欹危空比梦,年来瘴毒冷如冰。” 清 郑燮 《淮安舟中寄舍弟墨》:“囊中数千金,随手散尽,爱人故也。至于缺阨欹危之处,亦往往得人之力。”
《漢語大詞典》:艰厄(艱厄)
亦作“ 艰戹 ”。亦作“ 艰阨 ”。
(1).困乏;困苦。 宋 曾巩 《薤山祈雨文》:“大施泽于此邦,使民获善岁,而不罹于艰阨。” 清 姚鼐 《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若不幸遭值艰厄如吾姊,其必如吾姊处之,乃可以言无遗罹矣!”参见“ 囏阨 ”。
(2).艰险;危难。后汉书·班超传:“臣前与官属三十六人奉使絶域,备遭艰戹。” 唐 顾况 《从军行》之二:“仗剑出门去,三边正艰厄。”
《漢語大詞典》:艰阨
艰难困苦。《周礼·地官·乡师》:“以岁时巡国及野,而賙万民之囏阨,以王命施惠。” 郑玄 注:“囏,古艰字,本亦作艰。” 宋 曾巩 《金华县君曾氏墓志铭》:“﹝ 曾氏 ﹞於囏阨流寄之中,能立其家,成就其子。”
分類:艰难困苦
《國語辭典》:风雨(風雨)  拼音:fēng yǔ
1.风和雨。《文选。李陵。答苏武书》:「韦韝毳幕以禦风雨,膻肉酪浆以充饥渴。」《文选。张衡。东京赋》:「总风雨之所交,然后以建王城。」
2.比喻艰难困苦。如:「我们在风雨中成长茁壮。」
3.《诗经。郑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或亦指男女幽会之诗。首章二句为:「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國語辭典》:风雨如晦(風雨如晦)  拼音:fēng yǔ rú huì
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犹如黑夜。比喻处于险恶环境中也不改变其操守。《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南朝梁。简文帝 幽絷题壁自序:「立身行道,始终如一,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也作「风雨晦冥」。
《國語辭典》:满城风雨(滿城風雨)  拼音:mǎn chéng fēng yǔ
语本唐。韦应物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诗:「川上风雨来,须臾满城阙。」后来多用来形容深秋或晚春时到处刮风下雨之景色。宋。范成大 春晚诗三首之一:「手把青梅春已去,满城风雨怕黄昏。」今则多借指事情一经传出,流言四起,到处议论纷纷。如:「这件丑闻已闹得满城风雨,不知该如何收拾?」
《漢語大詞典》:应难(應難)
(1).应付危难。管子·重令:“臣下不顺,上令难行,则应难不捷。”
(2).答难。 汉 扬雄 《法言·重黎》:“请问‘盖天’。曰:‘盖哉!盖哉!应难未几也。’” 汪荣宝 义疏:“ 子云 有难盖天八事……彼时盖天家必有强辞夺理以应之者,故曰应难未几也。”
分類:应付危难
《國語辭典》:临危(臨危)  拼音:lín wéi
1.置身险境。《三国志。卷三。魏书。明帝纪》:「司马懿临危制变,擒渊可计日待也。」晋。潘岳西征赋〉:「临危而智勇奋,投命而高节亮。」《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这也还道是临危时节,无暇及此了。」
2.病危或临终时。《三国演义》第五四回:「你直如此将我看承得如无物!我姐姐临危之时,分付你甚么话来?」
《國語辭典》:临危不顾(臨危不顧)  拼音:lín wéi bù gù
遇到危难时能挺身而起,不犹豫、回顾。《三国志。卷四。魏书。三少帝纪。陈留王奂纪》:「和、琇、抚皆抗不挠,拒会凶言,临危不顾,词指正烈。」《周书。卷三四。赵善等传。史臣曰》:「自三方鼎峙,群雄竞逐,俊能驰鹜,各吠非主,争奋厉其智勇,思赴蹈于仁义,临危不顾,前哲所难。」也作「临危不惧」。
《國語辭典》:国难(國難)  拼音:guó nàn
国家的危难。《三国演义》第五回:「纠合义兵,并赴国难。」
《國語辭典》:拯溺  拼音:zhěng nì
援救、济助。《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五首之四》:「岂非疗饥不期于鼎食,拯溺无待于规行。」《文选。谢灵运。述德祖诗二首之二》:「拯溺由道情,龛暴资神理。」
《國語辭典》:临难(臨難)  拼音:lín nàn
遭遇危难的时候。《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漢語大詞典》:忧危(憂危)
(1).忧虑戒惧;忧虑惶惧。《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氷。”《晋书·元帝纪》:“朕以不德,统承洪绪,夙夜忧危,思改其弊。” 唐 刘禹锡 《贺雪镇州表》:“遂令迷误之徒,顿释忧危之虑。” 清 刘大櫆 《金氏节母传》:“忧危困苦,丛集其心;饥饿寒冻,交迫其体。”
(2).忧患危难。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大王功盖天地,当承大业;今日忧危,乃天赞也;愿大王勿疑。”《宣和遗事》后集:“倘有忧危,臣等誓肝胆涂地,以报陛下恩德。”
《國語辭典》:国忧(國憂)  拼音:guó yōu
国家的忧患,国难。《文选。曹植。杂诗六首之五》:「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国语辞典》:扶危  拼音:fú wéi
在危难时给予帮助。《三国志。卷三八。蜀书。许靖传》:「今日足下扶危持倾,为国柱石。」
《国语辞典》:见危(见危)  拼音:jiàn wéi
1.窥见危难。《文选。钟会。檄蜀文》:「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规福于未萌。」
2.面临险境。《文选。干宝。晋纪总论》:「故其民有见危以授命,而不求生以害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