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临难不避(臨難不避)  拼音:lín nàn bù bì
到了危难的关头,能挺身面对不逃避。《东周列国志》第四四回:「夫料事能中,智也;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勇也。」
《漢語大詞典》:临难不苟(臨難不苟)
谓遇到危难不苟且偷生。语本《礼记·曲礼上》:“临难毋苟免。”旧唐书·忠义传序:“有若 仲由 之结缨, 鉏麑 之触树, 纪信 之蹈火, 豫让 之斩衣,此所谓杀身成仁,临难不苟者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至於贼纵所及,直省驻防各营临难不苟,忠节如林。”亦作“ 临危不苟 ”。 老舍 《四世同堂》十一:“我不考虑那个!我手无缚鸡之力,不能去杀敌雪耻,我只能临危不苟。”
《國語辭典》:临难不惧(臨難不懼)  拼音:lín nàn bù jù
遭遇危难,并不恐惧。《邓析子。无厚》:「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知天命也。」宋。苏轼孔北海赞。序〉:「世之称人豪者,才气各有高卑,然皆临难不惧,谈笑就死为雄。」也作「临难不恐」、「临难不慑」、「临难无慑」。
《國語辭典》:临难苟免(臨難苟免)  拼音:lín nàn gǒu miǎn
遇到危难,不敢面对克服,苟且偷生,求免受到伤害。如:「在那段风雨飘摇的时代中,他背信背义,只图临难苟免,当然会遭人议论。」
《國語辭典》:临危不顾(臨危不顧)  拼音:lín wéi bù gù
遇到危难时能挺身而起,不犹豫、回顾。《三国志。卷四。魏书。三少帝纪。陈留王奂纪》:「和、琇、抚皆抗不挠,拒会凶言,临危不顾,词指正烈。」《周书。卷三四。赵善等传。史臣曰》:「自三方鼎峙,群雄竞逐,俊能驰鹜,各吠非主,争奋厉其智勇,思赴蹈于仁义,临危不顾,前哲所难。」也作「临危不惧」。
《國語辭典》:临危不惧(臨危不懼)  拼音:lín wéi bù jù
遇到危难时,能挺身而起,不怕牺牲。唐。骆宾王萤火赋〉:「临危不惧,勇也。」也作「临危不顾」。
《國語辭典》:临危受命(臨危受命)  拼音:lín wéi shòu mìng
面临危险关头而勇敢的接受艰难的任务。如:「郭子仪临危受命,单骑退敌,使他赢得千古美名。」
《國語辭典》:临危授命(臨危授命)  拼音:lín wéi shòu mìng
在临死之前,交代他人完成自己的心愿。如:「将军临危授命,希望士兵们誓死抵抗敌军侵犯。」
《漢語大詞典》:临危制变(臨危制變)
面临危难时紧急应变。三国志·魏志·明帝纪:“ 司马懿 临危制变,擒 渊 可计日待也。” 北齐 刘昼 新论·明权:“循理守常曰道,临危制变曰权。”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九年:“上至 鄴 ,自为文祭 魏太祖 ,曰:‘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餘,万乘之才不足。’”
《國語辭典》:临危致命(臨危致命)  拼音:lín wéi zhì mìng
面临危难时,能英勇无私,牺牲生命。《旧唐书。卷一二八。段秀实传》:「有临危致命,殁而逾彰;有因事成功,权以合道。」也作「临危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