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险 → 礆险”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38,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危辱
凶险
险地
救解
岩墙
脱险
深险
累棋
危局
临谷
刀几
十死
危脆
转机
惊急
《漢語大詞典》:危辱
危险与屈辱。列子·说符:“人不尊己,则危辱及之矣。”新五代史·杂传·王师范:“诸镇有兵,所以藩扞天子,今天子危辱,而诸镇反以兵自衞。” 明 方孝孺 《慈竹轩记》:“身不涉忧患之涂,耳目不接危辱之事。”
分類:危险屈辱
《國語辭典》:凶险(凶險)  拼音:xiōng xiǎn
1.凶狠奸险。《宋书。卷八三。列传。黄回》:「道庆凶险暴横,求欲无已,有失其意,辄加捶拉,往往有死者。」
2.危险。如:「他冒著凶险,营救溺水的人。」《水浒传》第四一回:「感谢众位豪杰,不避凶险,来虎穴龙潭,力救残生。」
《國語辭典》:险地(險地)  拼音:xiǎn dì
1.险恶之地。唐。王季友商丘开冰得明珠赋〉:「绝岸排云,抱千艘之险地,无鸟兽之敢近,岂泥沙之可得。」《宋史。卷四四九。忠义列传四。高稼》:「今日之事,有进无退,能进据险地,以身捍蜀,敌有后顾,必不深入。」
2.危险的处境。如:「台风过后,山区居民在救难人员协助下迁离,才逃脱可能陷入土石流的险地。」宋。黄庭坚 李元中难禅阁铭:「正念现前,常乐我禅。于法不难,生死险地。」宋。林季仲答杨解元书〉:「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莫无甚害。否不,犹愈于谒公门、请公事,日履险地以危父母乎?」
《國語辭典》:救解  拼音:jiù jiě
伸出援手,帮助别人脱离危险。《汉书。卷六○。杜周传》:「数称达名士王骏、韦安世、王延世等,救解冯野王、王尊、胡常之罪过。」《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怎有子倒悬而为父者不救解之哉?安在责其必偿也。」
《漢語大詞典》:岩墙(巖牆)
将要倒塌的墙。借指危险之地。孟子·尽心上:“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墙之下。” 朱熹 集注:“巖墙,墙之将覆者。”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天广而无以自覆,地厚而无以自载;蹈陆有沉沦之忧,巖墙有镇压之患。” 宋 梅尧臣 《和昭亭山广教院文鉴大士》诗:“登临无险境,不似畏巖墙。”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八》:“忿山欲壑,立乎巖墙,‘下民之孽,匪降自天’,此恃命之小人,非命所拘者乎?”
《國語辭典》:脱险(脫險)  拼音:tuō xiǎn
脱离危险。如:「他的病况稳定,已经脱险。」
分類:脱离危险
《漢語大詞典》:深险(深險)
(1).深沉阴险。北史·文苑传·温子昇:“ 子昇 外恬静,与物无竞,言有準的,不妄毁誉,而内深险,事故之际,好豫其间,所以终致祸败。”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里人 张某 ,深险诡譎,虽至亲骨肉,不能得其一实语。”
(2).更加危险。易·坎“初六,习坎,入於坎窞,凶” 宋 程颐 传:“柔弱无援,而处不得当,非能出乎险也,唯益陷於深险耳。”
(3).偏僻险要。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五年:“ 策 虽有 会稽 、 吴郡 、 丹阳 、 豫章 、 庐江 、 庐陵 ,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宋史·兵志四:“山谷深险之处遇敌,则多用步跋子以为击刺掩袭之用。”
《漢語大詞典》:累棋(累棊)
亦作“ 累碁 ”。 堆迭棋子。比喻形势危险。战国策·秦策四:“臣闻之:物至而反,冬夏是也。致至而危,累碁是也。” 汉 刘向 新序·善谋:“致高则危,累棊是也。” 南朝 宋 傅亮 《司徒刘穆之碑》:“迴累棊之危,成维山之固。”
《國語辭典》:危局  拼音:wéi jú
危急的局面、形势。如:「总经理召集各部门主管会商,希望能挽救公司面临倒闭的危局。」《清史稿。卷四一三。列传。曾国荃》:「是役以病馀之卒,苦战四十馀日,卒保危局。」
《漢語大詞典》:临谷(臨谷)
身临深谷。喻危险恐惧。语出诗·小雅·小宛:“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毛 传:“恐陨也。” 晋 潘岳 《寡妇赋》:“惧身轻而施重兮,若履冰而临谷。” 唐 杜牧 《黄州准赦祭百神文》:“ 牧 实遭遇,亦忝刺史。斋斋惕慄,临谷临坠。”
《漢語大詞典》:刀几
亦作“ 刀机 ”。
(1).切肉用的刀和几案。 唐 罗隐 谗书·题神羊图:“ 尧 之庭有神羊以触不正者……是以 尧 之羊亦犹今之羊也,贪狠摇其至性,刀几制其初心,故不能触阿諛矣。” 宋 王安石 《外厨遗火》诗之一:“灶鬼何为便赫然,似嫌刀机苦无膻。”
(2).谓诛除。 唐 李商隐 《贺相国汝南公启》:“ 顺祖 之孝思,丹青 曾 閔 ; 宪皇 之武烈,刀机 彭 韦 。”
(3).喻危险境地。 宋 苏轼 《代张方干谏用兵书》:“使陛下见其号呼於梃刃之下,宛转於刀几之间,虽八珍之美,必将投筯而不忍食。”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卒能除其暴,拯一世之人于刀机陷穽之下,置于安乐之地。”
《漢語大詞典》:十死
(1).本指十种情况必死,引申为极端危险。六韬·战车:“ 武王 曰:‘十死之地奈何?’ 太公 曰:‘往而无以还者,车之死地也;越絶险阻,乘敌远行者,车之竭地也……此十者,车之死地也。’”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过漂渚而寄食,託芦中而渡水。届於七泽,滨於十死。”
(2).指犯十次死罪。言其多。周书·李穆传:“ 太祖 美其志节,乃叹曰:‘人之所贵,唯身命耳, 李穆 遂能轻身命之重,济孤於难……’乃特赐铁券,恕以十死。”新唐书·桓彦范传:“时 武三思 以迁太后衔恚……五月,加特进,封 扶阳郡王 ,赐姓 韦 ,同后属籍,锡金银、锦绣,皆以铁券恕十死,令朝朔望。”
(3).死十次。夸张说法。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盗侠:“ 黎 唯而趋入,拜伏曰:‘向迷丈人物色,罪当十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 聂小倩 ﹞欢喜谢曰:‘君信义,十死不足以报。’”
《漢語大詞典》:危脆
危险脆弱。宋书·张邵传:“人生危脆,必当远虑。” 唐 卢照邻 《释疾文》:“何斯柱之危脆,一夫触之而云折。”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犹是久涉行陈,曾习军旅,岂同剽轻之师,不比危脆之众。”
分類:危险脆弱
《國語辭典》:转机(轉機)  拼音:zhuǎn jī
1.情势好转的迹象。常指事情有挽回的希望或病势脱离危险。如:「就在我们打算放弃这个计画时,事情忽然有了转机。」《镜花缘》第二九回:「多九公见世子已有转机,因向通使道:『世子之病,业已无碍,请国王只管放心。』」
2.途中转搭别的飞机。如:「这家航空公司没有直飞夏威夷的班机,你必须到日本转机。」
《漢語大詞典》:惊急(驚急)
(1).势头猛烈而急速。梁书·张缅传:“岸曜舟而不进,水腾沙以惊急。”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溪有四十七瀨,濬流惊急,奔波聒天。”
(2).心惊而焦急。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父亲的仇?父亲有什么仇呢?’他前进几步,惊急地问。” 巴金 《秋》十五:“‘三老爷,你今天究竟怎么了?’ 张氏 惊急地问道。”
(3).形容危险紧急。亦指危险紧急的情况、事情。尔雅·释地“北方有比肩焉” 晋 郭璞 注:“此即半体之人,各有一鼻一孔、一臂、一脚,亦犹鱼鸟之相合,更望备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