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险 → 礆险”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几殆(幾殆) 拼音:jī dài
极度危险。《汉书。卷四一。樊哙传》:「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几殆。」
《漢語大詞典》:危颠(危顛)
(1).危险倾覆。
《管子·宙合》:“高为其居,危颠莫救。” 唐
黄滔 《知白守黑赋》:“弘章典式,克免危颠。”
(2).脚步不稳貌。 明
沈采:“闻岳母远劳垂念,急趋回迎接,步履危颠。”
《國語辭典》:求救 拼音:qiú jiù
请求救援。《三国演义》第一一回:「某愿亲往北海郡,求孔融起兵救援;更得一人往青州田楷处求救。」《老残游记》第一七回:「翠环仍泥著不肯去,眼看著人瑞,有求救的意思。」
《漢語大詞典》:定倾(定傾)
使危险的局势或即将倾覆的国家转为稳定。
《国语·越语下》:“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 韦昭 注:“定,安也;倾,危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备胡》:“古者,明王讨暴卫弱,定倾扶危,则小国之君悦。讨暴定倾,则无罪之人附。” 晋
葛洪 《抱朴子·贵贤》:“唯识玩弄可以悦心志,不知奇士可以安社稷,犀象珠玉无足而至自万里之外,定倾之器能行而沦乎四境之内。” 清
薛福成 《援越南议上》:“刚柔互济,策力兼用,提倡风气,贤才益兴,定倾济变,决於须臾矣。”
《国语辞典》:险途(险途) 拼音:xiǎn tú
危险不安的路。如:「奇莱山上多险途,没有万全的准备,切莫贸然攀登。」
《漢語大詞典》:危道
危险的措施。
《韩非子·安危》:“安术有七,危道有六。”
《史记·高祖本纪》:“ 沛公 虽欲急入关, 秦 兵尚众,距险。今不下 宛 , 宛 从后击,彊 秦 在前,此危道也。”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今边城虽厚,而马面极短且疏,若敌人可到城下,则城虽厚,终为危道。”
《國語辭典》:遇险(遇險) 拼音:yù xiǎn
遭遇危险。如:「他遇险以来,至今仍心有馀悸」。
《漢語大詞典》:没地
莫非,难道。《水浒传》第二三回:“休要胡説。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喫。”《水浒传》第二八回:“看你怎的奈何我!没地里倒把我发回 阳穀县 去不成?”
《漢語大詞典》:危地
危险的地方。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平定回部本末》:“我兵处危地,皆死中求生。”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 中山 革命一世,虽只往来于外国或 中国 的通商口岸,足不履危地,但究竟是革命一世,至死无大变化。”
《漢語大詞典》:危辱
危险与屈辱。
《列子·说符》:“人不尊己,则危辱及之矣。”
《新五代史·杂传·王师范》:“诸镇有兵,所以藩扞天子,今天子危辱,而诸镇反以兵自衞。” 明
方孝孺 《慈竹轩记》:“身不涉忧患之涂,耳目不接危辱之事。”
《國語辭典》:凶险(凶險) 拼音:xiōng xiǎn
1.凶狠奸险。《宋书。卷八三。列传。黄回》:「道庆凶险暴横,求欲无已,有失其意,辄加捶拉,往往有死者。」
2.危险。如:「他冒著凶险,营救溺水的人。」《水浒传》第四一回:「感谢众位豪杰,不避凶险,来虎穴龙潭,力救残生。」
《國語辭典》:险地(險地) 拼音:xiǎn dì
1.险恶之地。唐。
王季友 〈〉:「绝岸排云,抱千艘之险地,无鸟兽之敢近,岂泥沙之可得。」《宋史。卷四四九。忠义列传四。高稼》:「今日之事,有进无退,能进据险地,以身捍蜀,敌有后顾,必不深入。」
2.危险的处境。如:「台风过后,山区居民在救难人员协助下迁离,才逃脱可能陷入土石流的险地。」宋。
黄庭坚 :「正念现前,常乐我禅。于法不难,生死险地。」宋。
林季仲 〈〉:「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莫无甚害。否不,犹愈于谒公门、请公事,日履险地以危父母乎?」
《國語辭典》:救解 拼音:jiù jiě
伸出援手,帮助别人脱离危险。《汉书。卷六○。杜周传》:「数称达名士王骏、韦安世、王延世等,救解冯野王、王尊、胡常之罪过。」《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怎有子倒悬而为父者不救解之哉?安在责其必偿也。」
《漢語大詞典》:岩墙(巖牆)
将要倒塌的墙。借指危险之地。
《孟子·尽心上》:“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墙之下。” 朱熹 集注:“巖墙,墙之将覆者。”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天广而无以自覆,地厚而无以自载;蹈陆有沉沦之忧,巖墙有镇压之患。” 宋
梅尧臣 《和昭亭山广教院文鉴大士》诗:“登临无险境,不似畏巖墙。”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八》:“忿山欲壑,立乎巖墙,‘下民之孽,匪降自天’,此恃命之小人,非命所拘者乎?”
《國語辭典》:脱险(脫險) 拼音:tuō xiǎn
脱离危险。如:「他的病况稳定,已经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