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散地 拼音:sǎn dì
1.閒散的地位。唐。岑参 〈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见赠〉诗:「微才弃散地,拙宦惭清时。」《资治通鉴。卷二四二。唐纪五十八。穆宗长庆二年》:「谏官争上言:『时未偃兵,度有将相全才,不宜置之散地。』」
2.士卒易于逃散的地方。《史记。卷九一。黥布传》:「布善用兵,民素畏之。且兵法,诸侯战其地为散地。今别为三,彼败吾一军,馀皆走,安能相救!」
2.士卒易于逃散的地方。《史记。卷九一。黥布传》:「布善用兵,民素畏之。且兵法,诸侯战其地为散地。今别为三,彼败吾一军,馀皆走,安能相救!」
《漢語大詞典》:倒垂
(1).指物体倒悬着垂下。 北周 庾信 《北园新斋成应赵王教》诗:“月悬唯返照,莲开长倒垂。” 唐 柳宗元 《陪永州崔使君游宴南池序》:“连山倒垂,万象在下,浮空泛景,荡若无外。”
(2).指人头朝下脚朝上地被倒挂,比喻处境极其困苦危急。 宋 司马光 《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朝廷当此之际,解兆民倒垂之急,救国家累卵之危,岂暇必俟三年然后改之哉!” 宋 岳飞 《谢讲和赦表》:“图暂安而解倒垂,犹之可也;顾长虑而尊中国,岂其然乎!”
(3).倒挂着下缒。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黄连花》:“其一枝生絶壁间,募人悬絙倒垂取之,重至三两。”
(2).指人头朝下脚朝上地被倒挂,比喻处境极其困苦危急。 宋 司马光 《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朝廷当此之际,解兆民倒垂之急,救国家累卵之危,岂暇必俟三年然后改之哉!” 宋 岳飞 《谢讲和赦表》:“图暂安而解倒垂,犹之可也;顾长虑而尊中国,岂其然乎!”
(3).倒挂着下缒。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黄连花》:“其一枝生絶壁间,募人悬絙倒垂取之,重至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