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印象  拼音:yìn xiàng
感官受外界刺激而留存于心中的意象。如:「印象深刻」、「应徵面试时,要小心应对,留给老闆一个好印象。」
《國語辭典》:印象派  拼音:yìn xiàng pài
十九世纪中期后半的法国画派之一。此一画派的画家普遍赞成艺术的根本目的是以客观、科学、无我的精神,记录自然的刹那现象。其画家以莫内为先驱,另有马奈、雷诺瓦、特嘉等。
《漢語大詞典》:新印象画派
也称“点彩派”。19世纪末从法国印象画派发展而来。该派认为印象画派表现光色效果的方法不够严格,主张用不同的色点排列组合作画,具有镶嵌装饰画的效果,但画法机械。代表人物有修拉、西涅克等。
《国语辞典》:刻板印象  拼音:kè bǎn yìn xiàng
对某人、事、物或情境获得印象后,所持的固定的态度或观念称为「刻板印象」。当再遇到同类的人事、情境,则给以固著的反应或观念。
《国语辞典》:后期印象派(后期印象派)  拼音:hòu qí yìn xiàng pài
十九世纪末期,继承并变革印象派绘画方法的流派。以塞尚、高更、梵谷等为代表。强调主观感受的表现及个人情感的注入,趋于有个性的描写。在绘画技巧上,则借助色块的对比关系和线条构成的物体内在结构,并著力誇张其组织性与装饰趣味。对野兽派和表现派的影响很大。也称为「后印象主义」。
《国语辞典》:后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  拼音:hòu yìn xiàng zhǔ yì
十九世纪末叶,继承并变革印象派绘画方法的流派。以塞尚、高更、梵谷等为代表。强调个人主观感受的表现及情感的注入,趋于有个性的描写。在绘画技巧上,则藉助色块的对比关系和线条构成的物体内在结构,并著力誇张其组织感及装饰趣味。对野兽派和表现派的影响很大。也称为「后期印象派」。
《国语辞典》:印象主义(印象主义)  拼音:yìn xiàng zhǔ yì
不以客观的态度描写事物,而以个人直接所感受的印象为主体的创作主张。
《国语辞典》:印象批评(印象批评)  拼音:yìn xiàng pī píng
批评者不根据客观标准,只凭个人主观印象而从事的文学批评。
《國語辭典》:意象  拼音:yì xiàng
在主观意识中,被选择而有秩序的组织起来的客观现象。
《國語辭典》:影像  拼音:yǐng xiàng
1.画像。《红楼梦》第五四回:「十七日一早,又过宁府行礼,伺候掩了宗祠,收过影像,方回来。」《文明小史》第五六回:「湖上有高楼一座,名曰胜棋楼,楼上供著明朝中山王徐达的影像。」
2.影子、身影。宋。叶适黄子耕墓志铭〉:「余观子耕了外物成坏,犹影像空寂。」
3.形象。如:「他那温和的举止,留给人很好的影像。」
4.印象。《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当初奶奶存日,曾跟到姑娘家去,有些影像在肚里。」
《國語辭典》:心影  拼音:xīn yǐng
1.印象。如:「欧游心影」。
2.怀疑。《醒世姻缘传》第七一回:「你摸在旁边只管站著,不怕我心影么?」
《漢語大詞典》:魂痕
犹印象。 郭沫若 《集外(一)·泪浪》:“如今呢,只剩下四壁空空,只剩有往日的魂痕荡漾。”
分類:印象
《漢語大詞典》:感印
印象。 李大钊 《“今”与“古”》:“或者航海及未知地的发现,与 倍根 以感印者,比与 鲍丹 者多。” 鲁迅 《集外集拾遗·哈谟生的几句话》:“但我回忆起看过的短篇小说来,却并没有看 哈谟生 作品那样的深的感印。”
分類:印象
《國語辭典》:仿佛  拼音:fǎng fú
似乎、好像、近似。《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时仿佛以物类兮,象积石之将将。」《文选。潘岳。寡妇赋》:「耳倾想于畴昔兮,仿佛乎平素。」也作「彷佛」、「髣髴」。
《國語辭典》:影响(影響)  拼音:yǐng xiǎng
1.如影之随形,响之随声。即一方发生一种动作而引起他方发生变化或行动的作用。《醒世恒言。卷二八。吴衙内邻舟赴约》:「吴衙内身虽坐于席间,心却挂在舱后。不住偷眼瞧。见屏门紧闭,毫无影响。」《文明小史》第五五回:「一连两三个电报,毫无影响,这才慌了。」
2.踪迹、消息。《喻世明言。卷二一。临安里钱婆留发迹》:「一连乱了三日,没些影响,县尉没做道理处。」《红楼梦》第六二回:「只当他外头自便就来,谁知越等越没了影响,使人各处去找,那里找得著。」
3.根据、道理。《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看官,你道小子说到此际,随你愚人也该醒悟这件事没影响,做不得的。」
4.空虚不实的事情。《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那胡阿虎身为家奴,拿著影响之事,背恩卖主,情实可恨!合当重刑责罚。」
5.隐约的印象。《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昨日到郁家之事,犹如梦里,多不十分记得。只依稀影响,认做已约定杨二郎日子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