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缨绂(纓紱)
亦作“ 缨黻 ”。
(1).冠带与印绶。亦借指官位。 南朝 梁 沈约 《梁三朝雅乐歌·俊雅二》:“珩珮流响,缨紱有容。”《北史·魏彭城王勰传》:“ 彦和 、 季豫 等年在冲蒙,早此缨紱。” 唐 孟浩然 《宿天台桐柏观》诗:“愿言解缨紱,从登去烦恼。”《资治通鉴·唐高宗永徽六年》:“ 武氏 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入后庭,誉重椒闈。” 明 张居正 《七贤咏·王安丰》:“虽有缨紱累,终知世网疏。”
(2).比喻世俗的束缚。《庄子·逍遥游》“绰约若处子” 晋 郭象 注:“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於山林之中,世岂识之哉!徒见其戴黄屋,佩玉璽,便谓足以缨紱其心矣。”
(1).冠带与印绶。亦借指官位。 南朝 梁 沈约 《梁三朝雅乐歌·俊雅二》:“珩珮流响,缨紱有容。”《北史·魏彭城王勰传》:“ 彦和 、 季豫 等年在冲蒙,早此缨紱。” 唐 孟浩然 《宿天台桐柏观》诗:“愿言解缨紱,从登去烦恼。”《资治通鉴·唐高宗永徽六年》:“ 武氏 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入后庭,誉重椒闈。” 明 张居正 《七贤咏·王安丰》:“虽有缨紱累,终知世网疏。”
(2).比喻世俗的束缚。《庄子·逍遥游》“绰约若处子” 晋 郭象 注:“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於山林之中,世岂识之哉!徒见其戴黄屋,佩玉璽,便谓足以缨紱其心矣。”
《漢語大詞典》:鞶囊
(1).革制的囊。古人用以盛手巾细物。《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王崩于 洛阳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无名氏《曹瞒传》:“被服轻綃,身自佩小鞶囊,以盛手巾细物。”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八:“﹝ 李文定公 ﹞在 陕 西,籍诸州兵数为小册,尝置鞶囊中以自随。”
(2).革制的囊。古代职官用以盛印绶。 北魏 后,以其不同绣饰表示官阶。 汉 班固 《与窦宪笺》:“ 固 于 张掖县 受赐所服物虎头绣鞶囊一双。”《宋书·礼志五》:“鞶,古制也。 汉 代著鞶囊者,侧在腰间。或谓之傍囊,或谓之綬囊,然则以此囊盛綬也。”《隋书·礼仪志六》:“鞶囊,二品已上金缕,三品金银缕,四品银缕,五品、六品綵缕,七、八、九品綵缕,兽爪鞶。官无印綬者,并不合佩鞶囊及爪。” 明 何景明 《三清山人歌》:“山人佩剑冠远游,腰间鞶囊垂虎头。”
(2).革制的囊。古代职官用以盛印绶。 北魏 后,以其不同绣饰表示官阶。 汉 班固 《与窦宪笺》:“ 固 于 张掖县 受赐所服物虎头绣鞶囊一双。”《宋书·礼志五》:“鞶,古制也。 汉 代著鞶囊者,侧在腰间。或谓之傍囊,或谓之綬囊,然则以此囊盛綬也。”《隋书·礼仪志六》:“鞶囊,二品已上金缕,三品金银缕,四品银缕,五品、六品綵缕,七、八、九品綵缕,兽爪鞶。官无印綬者,并不合佩鞶囊及爪。” 明 何景明 《三清山人歌》:“山人佩剑冠远游,腰间鞶囊垂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