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印板
(1).用以印刷的底板,有木板、金属板等。 宋 王溥 《五代会要·经籍》:“ 后唐 长兴 三年二月,中书门下奏请依石经文字刻《九经》印板。”《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卖契刻了印板,这些小见识的,必然笑我。” 茅盾 《子夜》十二:“厂里的工人并不是一个印板印出来的。”
(2).指印本。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今天下印书,以 杭州 为上……京师比岁印板,殆不减 杭州 ,但纸不佳。” 宋 孔平仲 《孔氏杂说》卷四:“昔时文字,未有印板,多是写本。”
(3).谓用印板印刷。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十:“闻五经印版,自 冯道 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二回:“你儜瞧,这角花不是印板的,是用笔画出来的。”
(4).比喻死板不变。 清 王士禛 等《师友诗传录》一:“世无印板诗格,前与后原不必其尽相袭也。” 李大钊 《史观》:“纪录里的历史是印板的,解喻中的历史是生动的。”
(5).一种大型印章。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二章:“ 金树旺 和 石得富 拿了印板,往两面包窑的粮堆上打印。”
(2).指印本。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今天下印书,以 杭州 为上……京师比岁印板,殆不减 杭州 ,但纸不佳。” 宋 孔平仲 《孔氏杂说》卷四:“昔时文字,未有印板,多是写本。”
(3).谓用印板印刷。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十:“闻五经印版,自 冯道 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二回:“你儜瞧,这角花不是印板的,是用笔画出来的。”
(4).比喻死板不变。 清 王士禛 等《师友诗传录》一:“世无印板诗格,前与后原不必其尽相袭也。” 李大钊 《史观》:“纪录里的历史是印板的,解喻中的历史是生动的。”
(5).一种大型印章。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二章:“ 金树旺 和 石得富 拿了印板,往两面包窑的粮堆上打印。”
《漢語大詞典》:模印
亦作“橅印”。
(1).刻板印刷。《旧五代史·周书·和凝传》:“有集百卷,自篆於板,模印数百帙,分惠於人焉。”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 唐 以前,凡书籍皆写本,未有模印之法。”《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三年》:“右散骑常侍 徐鉉 等上《新定説文》三十卷,令模印颁行。”
(2).谓规度印章之大小,字之多少而刻之。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画学·画中人》:“﹝ 徐坚 ﹞少贫苦而好学,凡诗文、书画、橅印,皆能自闢门径。”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画学·画中人》:“﹝ 吴文澂 ﹞能诗,尤工书画,凡篆、隶、真、草、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以及刻碑模印诸事,莫不通而习之。”
(1).刻板印刷。《旧五代史·周书·和凝传》:“有集百卷,自篆於板,模印数百帙,分惠於人焉。”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 唐 以前,凡书籍皆写本,未有模印之法。”《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三年》:“右散骑常侍 徐鉉 等上《新定説文》三十卷,令模印颁行。”
(2).谓规度印章之大小,字之多少而刻之。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画学·画中人》:“﹝ 徐坚 ﹞少贫苦而好学,凡诗文、书画、橅印,皆能自闢门径。”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画学·画中人》:“﹝ 吴文澂 ﹞能诗,尤工书画,凡篆、隶、真、草、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以及刻碑模印诸事,莫不通而习之。”
《漢語大詞典》:符信
(1).符节印章等信物的统称。 汉 班固 《白虎通·瑞贽》:“ 舜 始即位,见四方诸侯合符信。”《后汉书·袁安传》:“ 安 乃劾 景 擅发边兵,惊惑吏人,二千石不待符信而輒承 景 檄,当伏诛。” 宋 苏轼 《关陇游民私铸钱与江淮漕卒为盗之由策》:“今 秦 蜀 之中,又裂纸以为币,符信一加,化土芥以为金玉,奈何其使民不奔而效之也?”
(2).凭据。《史记·外戚世家》:“ 少君 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其家不知其处,传十餘家……从其家之 长安 。闻 竇皇后 新立,家在 观津 ,姓 竇 氏。 广国 去时虽小,识其县名及姓,又尝与其姊採桑堕。用为符信,上书自陈。” 郭希仁 《从戎纪略》:“ 勿幕 又貽余‘墨侠’二字草章,以为符信。”
(2).凭据。《史记·外戚世家》:“ 少君 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其家不知其处,传十餘家……从其家之 长安 。闻 竇皇后 新立,家在 观津 ,姓 竇 氏。 广国 去时虽小,识其县名及姓,又尝与其姊採桑堕。用为符信,上书自陈。” 郭希仁 《从戎纪略》:“ 勿幕 又貽余‘墨侠’二字草章,以为符信。”
《漢語大詞典》:符台(符臺)
明 制,中央官署设有尚宝司,掌管宝玺、符牌、印章及其使用,别称符台。 明 何景明 《送慈溪刘伯雨之南京尚宝卿》诗:“拔擢符臺始,声名礼部遐。” 明 李东阳 《送杨尚宝充靖江府册封副使》诗:“秘阁三千卷,符臺二十年。”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玺丞改吏部》:“唯 嘉靖 末年,北 直隶 人 穆文熙 以璽丞调吏部郎…… 福建 蒋时馨 继之。然而 穆 以计典外謫, 蒋 为文选正郎被劾削籍,两人皆不復振,固不如安於符臺,坐致荣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