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印玺(印璽)
印信。 秦 以后专用于皇帝。管子·君臣上:“主画之,相守之;相画之,官守之;官画之,民役之;则又有符节、印璽、典法、筴籍以相揆也。”汉书·食货志上:“ 宣帝 始赐单于印璽,与天子同。”
《國語辭典》:宝章(寶章)  拼音:bǎo zhāng
1.珍贵的书法真迹。如米芾记载晋、唐人墨迹的书即称为「宝章待访录」。
2.皇帝的印玺。《宋史。卷一八三。乐志十三》:「宝章煌煌,导以笙磬。还燕慈宁,邦家徯庆。」
《國語辭典》:金印  拼音:jīn yìn
1.黄金铸成的印章,只有公卿贵人才能佩带。《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宋。陆游长歌行〉:「金印煌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2.犯人脸上的刺字。《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张胜看张员外面上刺著四字金印,蓬头垢面,衣服不整齐。」《水浒传》第二七回:「取一面七斤半铁叶团头护身枷钉了,脸上免不得刺了两行金印,迭配孟州牢城。」
《漢語大詞典》:郡章
郡太守的印玺。借指郡太守。 唐 刘禹锡 《苏州谢上表》:“始从郎署,出领郡章。” 宋 秦观 《代贺皇太后受册表》:“臣谬通属籍,叨假郡章。”
分類:太守印玺
《國語辭典》:八宝(八寶)  拼音:bā bǎo
1.天子御印的总称。《唐律。卷二五。诈伪》:「诸伪造皇帝八宝者斩。」唐。长孙无忌。疏:「皇帝有传国神宝,有受命宝、皇帝三宝、天子三宝,是名:『八宝』。」
2.俗称包含八种或多种珍贵成分的东西。如:「八宝饭」、「八宝丹」。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一○出:「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瑱。」
《國語辭典》:御宝(御寶)  拼音:yù bǎo
天子的玺印。《镜花缘》第四回:「太监遵旨,把金笺用了御宝,张挂上林苑内。」
分類:印玺帝王
《國語辭典》:玺绶(璽綬)  拼音:xǐ shòu
天子的印章及组绶。借指印玺。《后汉书。卷二○。王霸传》:「霸追斩王郎,得其玺绶。」《三国演义》第四回:「李儒读策毕,卓叱左右扶帝下殿,解其玺绶。」
《漢語大詞典》:金玺(金璽)
金制成的印玺。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诸侯王, 高帝 初置,金璽盭綬,掌治其国。”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仰齿金璽,俯执圣策。”
分類:印玺
《漢語大詞典》:宝玺(寶璽)
皇帝的印玺。宋史·哲宗纪二:“学士院上《宝璽》《灵光》《翔鹤》乐章。”元史·百官志四:“典瑞院,秩正二品,掌宝璽、金银符牌。” 夏鼐 《十年来的中国考古新发现》:“另有一些随葬品是皇帝和皇后所专用的,例如皇冠、龙凤冠、龙袍、宝玺,谥册等。”
分類:印玺帝王
《漢語大詞典》:典宝(典寶)
掌管印玺。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林·庶吉士失载:“﹝ 成敬 ﹞ 宣德 间,坐 晋 事波累,腐刑后改 郕府 典宝, 景皇 自 郕 邸入纘,陞内官监太监。”
分類:掌管印玺
《漢語大詞典》:解玺(解璽)
解下印玺。指退让帝位。汉书·霍光传:“﹝ 霍光 ﹞乃即持其手,解脱其璽组,奉上太后,扶王下殿。”梁书·谢朏传:“及 齐 受禪, 朏 当日在直,百僚陪位,侍中当解璽, 朏 佯不知,曰:‘有何公事?’传詔云:‘解璽授 齐王 。’ 朏 曰:‘ 齐 自应有侍中。’乃引枕卧……是日遂以 王俭 为侍中解璽。”
《漢語大詞典》:受命玺(受命璽)
皇帝印玺称传国玺,因皇帝自称受命于天,所以也叫受命玺或受命宝。隋书·高祖纪上:“甲子,改传国璽曰受命璽。”新唐书·车服志:“受命璽以封禪礼神。”
《漢語大詞典》:宝绶(寶綬)
帝王、皇后的印玺。 唐 令狐楚 《郑尚书贺册皇太后表》:“献宝綬于内朝,宣玉册于中禁。”新五代史·吴世家·杨行密:“夏四月, 温 ( 徐温 )奉玉册,宝綬尊 隆演 ( 杨隆演 )即 吴王 位。”
《漢語大詞典》:行玺(行璽)
秦 汉 时皇帝印玺的一种。汉书·霍光传:“﹝ 昌邑王 ﹞受皇帝信璽、行璽大行前,就次发璽不封。”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 汉 初有三璽,天子之璽自佩,行璽、信璽在符节臺。”后汉书·舆服志下“乘舆黄赤綬” 刘昭 注引 汉 卫宏 《汉旧仪》:“璽皆白玉螭虎纽,文曰‘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凡六璽。皇帝行璽,凡封之璽赐诸侯王书;信璽,发兵徵大臣;天子行璽,策拜外国,事天地鬼神。”资治通鉴·晋愍帝建兴三年:“ 凉州 军士 张冰 得玉璽,文曰‘皇帝行璽’,献於 张寔 ……遣使归于 长安 。”
分類:印玺帝王
《漢語大詞典》:封宝(封寶)
封禅时所用的印玺。宋史·礼志七:“每缠金绳处深四寸,方三寸五分,取容封宝。”
分類:封禅印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