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节印(節印)
符节和印信。汉书·傅介子传:“﹝ 楼兰王 安归 ﹞发兵杀略卫司马 安乐 、光禄大夫 忠 ……及 安息 、 大宛 使,盗取节印献物。” 颜师古 注:“节及印, 汉 使者所賫也。”
《國語辭典》:监印(監印)  拼音:jiān yìn
职官名。掌管印信的官员。《旧唐书。卷四三。职官志二》:「凡施行公文应印者,监印之官考其事目无差,然后印之。」
《國語辭典》:护理(護理)  拼音:hù lǐ
1.旧时以次级官暂时代理出缺的长官职务。
2.医疗保健工作中的一项,其主要工作为照顾伤患及预防保健等。
《漢語大詞典》:封玺(封璽)
封缄的印信。《淮南子·时则训》:“慎管籥,固封璽。” 高诱 注:“封璽,印封也。”
分類:封缄印信
《國語辭典》:印囊  拼音:yìn náng
装印信的囊袋。《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管辂传》:「平原太守刘邠取印囊及山鸡毛著器中,使筮。」《三国演义》第六九回:「刘邠不信,请辂至府,取印囊及山鸡毛藏于盒中,令卜之。」
分類:印信口袋
《漢語大詞典》:青橐
盛放印信、文书、弓弩等物的青色皮袋。 唐 李峤 《饯薛大夫护边》诗:“犀皮拥青橐,象齿饰雕弓。” 南朝 梁 刘孝威 《行还值雨又为清道所驻》诗:“皁騶同隼击,青橐似鹰扬。”
《漢語大詞典》:御玺(御璽)
帝王的印信。史记·秦始皇本纪:“ 长信侯毐 作乱而觉,矫王御璽及太后璽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 戎 翟 君公、舍人,将欲攻 蘄年宫 为乱。” 裴駰 集解引 卫宏 曰:“ 秦 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璽,又独以玉,羣臣莫敢用。”
《漢語大詞典》:敕印
敕符,印信。《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叙过寒温,送过敕印,把大小军政一一交盘明白。”清史稿·礼志九:“ 顺治 元年,命 英王 阿济格 为靖远大将军,征流寇,赐敕印。”参见“ 敕符 ”。
分類:印信
《漢語大詞典》:敕符
古时朝廷用以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的凭证。以竹木或金玉为之,上书文字,剖而为二,各存其一,用时相合以为证信。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水部员外 刘约 直宿,会 河内 繫囚,配流 岭 表,夜发敕符。”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尚宝监﹞职掌御用宝璽、敕符、将军印信。”
《國語辭典》:盗印(盜印)  拼音:dào yìn
1.窃取印章。
2.未经版权所有者同意,私自转印他人著作的行为。如:「市面上充斥著大量的盗印书刊。」
《漢語大詞典》:钤尾(鈐尾)
盖在文书契券末尾的印信。 清 陈维嵩 《南乡子·江南杂咏》词:“印响西风猩作记,如鬼,老券排家验鈐尾。”
《国语辞典》:盖印(盖印)  拼音:gài yìn
在文件上加盖印信、关防等印记。
《漢語大詞典》:白版侯
古代称只有板书封号而无印信的空头侯爵。晋书·赵王伦传:“郡县二千石令长赦日在职者,皆封侯……府库之储不充於赐,金银冶铸不给於印,故有白版之侯。” 宋 曾慥 类说卷四十:“ 武后 时,封侯者众,铸印不供,至有白版侯焉。” 明许三阶《节侠记·订访》:“西园向慕 夷门 客,东观羞为白版侯。”
《國語辭典》:信笼(信籠)  拼音:xìn lóng
封口上有加盖印信的箱笼。《水浒传》第四○回:「眼见得你和梁山泊贼人通同造意,谋了我信笼物件。」
《國語辭典》:摘印  拼音:zhāi yìn
旧时官吏犯重大过失,必须立即撤职,通常由上级长官委派员收其印信,罢其官职。《儒林外史》第一七回:「那晓得百姓要留这官,鸣锣罢市,围住了摘印的官,要夺回印信。」《儒林外史》第二五回:「满衙门的人都慌了,说道:『不好了!来摘印了!』」
《漢語大詞典》:符曹
古代官署中主管印信的处所。 唐 王建 《谢田赞善见寄》诗:“错判符曹羣吏笑,乱书巖石一山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