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传书(傳書)
(1).谓使书籍流传于世。庄子·天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
(2).指抄写或刻印书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刘韶美 在都下累年,不以家行,得俸专以传书。书必三本,虽数百卷为一部者亦然。”
(3).传授书籍。 唐 李白 《访道安陵遇盖寰为予造真箓临别留赠》诗:“学道 北海 仙,传书 蘂珠宫 。”
(4).传递书信。 唐 李商隐 《离思》诗:“朔雁传书絶, 湘 篁染泪多。”《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自从当日插了釵,离不得下财纳礼,奠雁传书。” 明 许潮 《武陵春》:“仙姑既牵情 刘 阮 ,此人可以传书。” 柯岩 《奇异的书简》一:“ 柳毅 又是怎样替人往深海里传书,用鲛绡分开碧蓝的海水,娶了美丽的 龙女 为妻啦。”
《國語辭典》:经生(經生)  拼音:jīng shēng
汉代称五经博士为「经生」。《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论曰》:「若乃经生所处,不远万里之路。」后用以泛称研究经学的人。
《國語辭典》:书局(書局)  拼音:shū jú
古代指官府中修纂书籍的地方。亦为官职名。今指书店。宋。王明清《挥尘前录。卷一。皇朝列圣搜访书籍》:「元祐中,重写御前书籍,又置校对黄本,以馆职资浅者为之,……又置重修晋书局。」
《國語辭典》:复制(複製)  拼音:fù zhì
以印刷、复印、临摹、拓印、录音、录影、翻录、扫描等方式仿制原件。如:「拜科技文明之赐,珍藏在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得以复制量产,化身千万,走入民间。」
《國語辭典》:宋本  拼音:sòng běn
宋代刊刻的书籍。分为官刊、家刻、坊刻三种,字体精美,校刊亦极精良。
《國語辭典》:刻板  拼音:kè bǎn
1.在木、石、金属板面上雕刻文字、图案,做成印刷用的底版。《宋史。卷二○二。艺文志一》:「周显德中,始有经籍刻板,学者无笔札之劳,获睹古人全书。」《资治通鉴。卷二九一。后周纪二。太祖广顺三年》:「蜀毌昭裔出私财百万营学馆,且请刻板印九经。」
2.比喻固定、呆板而缺乏变化。《官场现形记》第二回:「一年之内,我一个生日,我们贱内一个生日,这两个生日,是刻板要做的。」
《漢語大詞典》:刊书(刊書)
刻印书籍。 清 徐康 前尘梦影录卷下:“ 汲古阁 在 虞山 郭外十餘里,藏书刊书皆於是。”
《漢語大詞典》:书板(書板)
亦作“ 书版 ”。 以雕板印刷术印书的底板。 宋 苏轼 《乞赐州学书板状》:“伏望圣慈,特出宸断,尽以市易书板赐与州学。”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三:“ 杭州 严曙声 烺 赠云:‘但见 三吴 书板盛,不知十载选楼忙。’”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二:“ 河南 久被兵火,未知书版不散失否?”
《國語辭典》:底本  拼音:dǐ běn
1.文书稿本或原本。
2.成本。会计学上指物品之直接工资与直接材料费之总和。
《漢語大詞典》:木灾(木災)
(1).谓以为料制做器皿是木的不幸。 唐 韩愈 《祭柳子厚文》:“凡物之生,不愿为材。牺尊青黄,乃木之灾。” 金 元好问 《蒲桃酒赋》:“吾然后知珪璋玉毁,青黄木灾。”
(2).谓浪用木材以雕版印书。犹言祸枣灾梨。 明 李贽 《与焦从吾》:“如《解老》等,祗宜欲览者各抄一册,不宜为木灾也。”
《漢語大詞典》:板头(板頭)
(1).指过去刷印书籍雕板的板面数。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经三:“余以为《十三经註疏》板头既多,一时工力恐难猝办。但得将《古註十三经》刻行一部,则大有功於圣学。”
(2).指零散的木板。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厅房楼房烧做一片白地,三口棺材尽为灰烬,不曾剩一块板头。”
《漢語大詞典》:入梓
谓刻印书籍。梓,刻板。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端明入冥:“此事 洪公 常入梓以示人。” 明 刘基 《〈宋景濂学士文集〉序》:“先生之著述多至百餘卷,虽入梓者已久,其门人 刘刚 復请 基 擷其精深,别成一编,庶几便於诵习。”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读书题识:“ 具区 先生,校刊监本诸史,卷后亦然,竟以入梓。”
《國語辭典》:开本(開本)  拼音:kāi běn
指以全开纸分裁成大小不同的纸张。如:「全开本」、「对开本」、「十六开本」等。
《國語辭典》:铜版(銅版)  拼音:tóng bǎn
铜制的印刷版。今有照相、雕刻及电镀三种制作法。主要用于印刷照相、图片及精致的印刷物。
《國語辭典》:殿本  拼音:diàn běn
凡殿版所刊印的书,均称为「殿本」。如:《殿本二十五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