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98,分74页显示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7 38 39 40 下一页
卢仲舒
卢重元
卢庄道
卢子骏
豆卢钦望( 元 芮国公 )
卢献
卢照邻(字 升之 号 幽忧子 别称 初唐四杰 )
僧慧能(别称 惠能 世称 卢行者 卢 大鉴禅师、大鉴 )
卢崇道
卢藏用(字 子潜 别称 多能之士 行第 二 )
卢怀慎( 文成 渔阳县伯 )
卢玠(字 子玉 )
卢正道
卢翊(字 子鸾 )
其它辞典(续上)
卢振卢仲舒
卢重元
卢庄道
卢子骏
豆卢钦望( 元 芮国公 )
卢献
卢照邻(字 升之 号 幽忧子 别称 初唐四杰 )
僧慧能(别称 惠能 世称 卢行者 卢 大鉴禅师、大鉴 )
卢崇道
卢藏用(字 子潜 别称 多能之士 行第 二 )
卢怀慎( 文成 渔阳县伯 )
卢玠(字 子玉 )
卢正道
卢翊(字 子鸾 )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幽州范阳人。年十三,造父友高士廉,强记能文,一座倾倒。士廉奏闻,太宗召见,策试擢第。年十六,授河池尉。复中制举,授长安尉。曾对御录囚,应对如神。太宗惊异,即拜监察御史。官至刑部员外郎。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30—709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豆卢宽孙。武则天圣历二年拜文昌右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寻授太子宾客。中宗时擢尚书右仆射。居相位十余年,因张易之、武三思等专权,独谨身自全。神龙二年拜开府仪同三司。卒谥元。全唐文·卷一百六十九
钦望。雍州万年人。累官越州都督司宾卿。长寿二年拜内史。封芮国公。坐阿附李昭德贬赵州刺史。入为司府卿。迁秋官尚书。中宗还东宫。拜太子宫尹。进文昌右相同凤阁鸾台三品。罢为太子宾客。中宗复位。擢尚书左仆射平章军国重事。进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安国相王府长史。卒年八十。赠司空并州大都督。谥曰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92 【介绍】: 唐幽州范阳人。幼孙子。武则天时,历任主客员外郎、鸾台侍郎、文昌左丞。天授中,为酷吏来俊臣所陷,左迁西乡令而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35—约689,一说约636—695后 【介绍】: 唐幽州范阳人,字升之,号幽忧子。初授邓王府典签,王甚爱重之。高宗乾封初,出为益州新都尉。秩满,漫游蜀中。后患风痹,居长安附近太白山中,因服丹药中毒,手足致残。疾转笃,徙居阳翟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预筑坟墓,偃卧其中,作《释疾文》、《五悲文》等自伤。后终因不堪忍受病痛折磨投颍水而死。工诗文,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并称王杨卢骆,后人又称初唐四杰。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34—686,一说635—689 字升之,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望族,幼读诗书,尝从曹宪、王义方学《苍》、《雅》及经史。年弱冠,调邓王府典签(据张鷟《朝野佥载》卷六)。高宗龙朔末(663),拜益州新都县尉。总章二年(669)底,二考秩满去官。《旧唐书》、《新唐书》本传皆谓因染风疾去官,不确。其染风疾当在咸亨三年(672)居洛阳时。上元元年(674)秋冬,入太白山服饵,中毒,风疾转笃。后转少室山中之东龙门山,再徙阳翟具茨山。武后垂拱二年(686)前后,自投颍水而卒。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今人傅璇琮有《卢照邻简谱》,张志烈有《初唐四杰年谱》。其诗以抒发仕宦不遇、贫病交加之忧愤为主,亦有揭露上层统治者之骄奢淫逸,嘲讽其权势荣华不可久恃之作。卢照邻为“初唐四杰”之一,擅长七言歌行。与骆宾王同创初唐近体歌行破奇为偶,四句一转,上下蝉联,以赋为诗之基本体式。代表作为《长安古意》。五言排律用力亦勤。其诗风格典重清峻。诗集以明张燮辑《幽忧子集》为最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本,中华书局1980年排印本题《卢照邻集》。今人任国绪有《卢照邻集编年笺注》,祝尚书有《卢照邻集笺注》,李云逸有《卢照邻集校注》。《全唐诗》存诗2卷唐诗汇评
卢照邻(约630—约680后),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人。贞观二十三年前后,为邓王(元祐)府典签,王爱重,比之相如。高宗总章二年,拜新都尉,因染风疾去官,处太白山中,以服药饵为事。调露年间迁居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下,疾益笃,不堪其苦,遂自投颍水而死。照邻长于七言歌行,词采富艳,境界开阔,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并称“四杰”有《卢照邻集》二十卷,又《幽忧子集》三卷,已佚。今《幽忧子集》七卷乃明张燮所辑。《全唐诗》编诗二卷。今人任国绪有《卢照邻集编年笺注》。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六
照邻字升之。幽州范阳人。初授邓王府典签。调新都尉。因风疾去官。沈痼挛废。不堪其苦。投颍水死。年四十。
作品评论
《唐诗品》
升之河朔英生,盛年振藻,典签之日,即擅相如之誉,可谓彬彬学士矣。然神情流荡,早痾伤困,废居太白山中,殆欲采掇若华,曜灵驻节,竟以不堪,自沉颍水,悲夫!壮士激志,而横骨朔野;忿妻感泪,而魂逐飘蓬。若生之死,谓之何哉?生感时尚法,作《五悲文》掎摭其志。作《幽忧子》三卷,皆出词赋之上。《艺苑卮言》
七言歌行长篇须让卢、骆。怪俗极于《月蚀》,卑冗极于《津阳》,俱不足法也。诗薮
卢、骆五言,骨干有馀,风致殊乏。至于排律,时自铮铮。唐音癸签
范阳较杨微丰,喜其领韵疏拔,时有一往任笔不拘整对之意。《竹林答问》
六朝之为有唐,四杰之力也。中间唯卢升之出入风骚,气格遒古,非三子所可及。盈川“愧在卢前”,非虚语也。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江记室,间以奇气,振其丰采,唯贪排对,致气格不凝。夫其雅情幽怨,凄清自写,虽繁弦损调,固无泛音。《长安古意》宛转芊绵,则七言佳体不让子山,开阖往来,犹以气胜。《诗学渊源》
(照邻)与骆宾王、王勃、杨炯,天下称为“四杰”,而卢居首。诗有奇气,实出陈隋之上。咏史诸作高古,几窥魏晋之藩。七言长篇,颇似子山。七绝则为李、杜所宗者也。当时近体为唐律之渐,未变陈隋之遗,敁其《送梓州高参军还京》、《大剑送别刘右史》等篇,其第七句每用四平四仄,迨亦四子之创也。又有连用仄仄乎平仄、平平仄仄平数联者,与虞世南应制诗同一机杼,为齐梁与唐律逗变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8—713 【介绍】: 名或作惠能。唐僧。岭南新州人,祖籍范阳,俗姓卢。与神秀同师禅宗五祖弘忍禅师。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得弘忍赞许,密传其衣钵,成禅宗第六祖。后居韶州曹溪山宝林寺,弘扬“见性成佛”之顿悟法门,与神秀在北方倡行之“渐悟”相对,分称南宗、北宗。卒,宪宗谥其为大鉴禅师。弟子辑其语录为《六祖坛经》。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38—713 一作惠能。俗姓卢,新州(今广东新兴)人。早年听人诵佛经,颇能领会,遂北行访师。高宗咸亨间入黄梅东禅寺,参禅宗五祖弘忍,弘忍命于碓房舂米,时称为卢行者。因所作禅偈为弘忍所赏,于夜间传其法衣,并命其速往南方隐遁。隐居韶州曹溪十余年后,始至广州法性寺,出示法衣,并剃发受戒。后归住韶州宝林寺,为众说法,历三十余年,影响遍于南方。卒于新州国恩寺。宪宗时赐号大鉴禅师。生平见《旧唐书》本传。慧能为南宗禅之创始人,其为学倡“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顿悟法门,与北宗禅之渐悟说不同。后人尊其为禅宗六祖。其语录由门人辑为《六祖法宝坛经》。此书及《祖堂集》、《景德传灯录》中存其诗偈20余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收之。全粤诗·卷五
释惠能(六三八 — 七一三),一作慧能,俗姓卢。新州(今新兴县)人。幼年丧父,家贫,不识字,以采樵为生。二十四岁时,闻人诵《金刚经》,决心学佛,乃往投湖北蕲州黄梅县东山禅宗五祖弘忍门下,得传衣钵,南归隐遁十六年。唐高宗仪凤元年(六七六),薙发于广州制旨寺,受具足戒于法性寺。后于韶州曹溪宝林寺大倡顿悟法门,宣扬“见性成佛”,为佛教南宗开创者、禅宗之六祖。唐玄宗先天二年圆寂,年七十六。唐宪宗诏谥大鉴禅师。弟子编其语录为《六祖坛经》。事见《坛经》及释法海撰序,又王维、柳宗元、刘禹锡撰碑铭、碑文。全唐文·卷九百十四
慧能俗姓卢氏。其先范阳人。以父行瑫官南海。遂为新州人。咸亨中至乐昌。就智远禅师出家。复至蕲春。就宏忍禅师受具。后至南海。就印宗法师剃染。住法性寺。上元中移具宝林寺。诏赴京邑。谢病不起。神龙三年敕住韶州能居寺。改额法泉。是为南宗六祖。先天二年卒。宪宗时追谥大鉴禅师。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姓卢氏。南海新兴人也。其先出范阳。父行瑫始官中朝。武德中以谮左迁。为州司马。贞观十二年戊戌。生能于官舍。未几而父丧母寡。贫甚。能于民间日售薪。共甘旨。一日闻旅馆有客诵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语而寤。固。问客此何经。曰金刚般若经也。又问何从得之。曰得之蕲州黄梅冯茂山忍大师所。大师且以为诵此经即当见性成佛。能曰我志欲见大师。然以母累。柰何。时一客又以白金十两。俾安家而趣使往。咸亨中。道过韶阳。信士刘志略。延以恩礼。志略之姑尼也。方读涅槃。问疑义。能为解析。因问字。曰不识也。尼怪而诘其故。则曰诸佛妙义。不堕文字。尼叹服。呼为行者而称之乡里间。众遂筑辟宝林旧寺。请居之。以便趋向。能念曰。吾以求师至是。遽以自安可乎。明日往依乐昌县之智远禅师于西石窟。远尤加器重。曰必蚤获印證于蕲。而后转以见教也。至蕲。忍师问。来何自。曰自岭南。曰何求。曰求作佛。曰岭南人无佛性。曰人有南北。佛性岂尔。乃服役。至悬石腰间踏舂碓。以效勤苦。先是神秀上座奉忍命。书偈于壁。以著己见解。能亦倩客。夜书一偈其旁。忍见之。阴召而传其所受之衣钵。曰自吾先师。以此表信。今妄庸者。莫不觊觎。故其所在之地。命若悬丝焉。汝其亟逝。无滞此也。于是逃于四会怀集之间。久之南海法性寺印宗法师。以风幡之辨。求见所受衣钵。而为之落发。从智光律师。登坛受具。其坛盖宋三藏求那跋摩筑者。记云。后有肉身菩萨。于此得戒。梁三藏真谛。又手植菩提树于坛侧。记云。后一百二十年。有大士。于此说无上乘法。上元中。忍大师示寂于蕲之东山。能悬知之曰。吾师其真归矣。既而讣至。徙居宝林寺。刺史韦璩以大梵寺迎焉。力辞入曹溪。由是天下心学之士。归曹溪。而武后中宗。以神秀禅师奏举。娄降玺书。诏赴阙。继遣中官薛简敦致。皆谢疾不起。后赐磨衲袈裟一。钵一。编珠织成经巾一。绿质红晕华绵巾一。帛五百匹供养。舍新兴宅为寺。请额国恩。神龙三年。诏韶州缮治其寺。务尽壮丽。易赐其额法泉。延和元年。预命弟子。建塔于法泉寺。先天二年。八月三日。归而唱灭。春秋七十六。十一月反葬曹溪。宪宗追谥大鉴。塔曰元和正真。宋太平兴国三年。诏易曹溪法泉寺为南华寺。宋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慧能。姓卢氏。南海新兴人也。其本世居范阳。厥考讳行瑫。武德中流亭新州百姓。终于贬所。略述家系。避卢亭岛夷之不敏也。贞观十二年戊戌岁生能也。纯淑迂怀惠性间出。虽蛮风䝤俗渍染不深。而诡行么形驳维难测。父既少失母且寡居。家亦屡空业无腴产。能负薪矣日售荷担。偶闻廛肆间诵金刚般若经。能凝神属垣迟迟不去。问曰。谁边受学此经。曰从蕲州黄梅冯茂山忍禅师劝持此法。云即得见性成佛也。能闻是说若渴夫之饮寒浆也。忙归备所须留奉亲老。咸亨中往韶阳遇刘志略。略有姑无尽藏恒读涅槃经。能听之即为尼辨析中义。怪能不识文字。乃曰。诸佛理论若取文字非佛意也。尼深叹服。号为行者。有劝于宝林古寺修道。自谓己曰。本誓求师而贪住寺。取乎道也何异却行归舍乎。明日遂行至乐昌县西石窟。依附智远禅师侍座谈玄。远曰。行者迨非凡常之见龙。吾不知吾不知之甚矣。劝往蕲春五祖所印證去。吾终于下风请教也。未几造焉。忍师睹能气貌不扬。试之曰。汝从何至。对曰。岭表来参礼。唯求作佛。忍曰。岭南人无佛性能曰。人有南北佛性无南北。曰汝作何功德。曰愿竭力抱石而舂供众而已。如是劳乎井臼。率净人而在先。了彼死生与涅槃而平等。忍虽均养心何辨知。俾秀唱予致能和汝。偈辞在壁见解分岐。揭厉不同浅深斯别。忍密以法衣寄托曰。古我先师转相付授。岂徒尔哉。呜呼后世受吾衣者。命若悬丝小子识之。能计回生地。隐于四会怀集之间。渐露锋颖。就南海印宗法师涅槃盛集论风幡之语。印宗辞屈而神伏。乃为其削椎髻于法性寺智光律师边受满分戒。所登之坛即南宋朝求那跋摩三藏之所筑也。跋摩已登果位。悬记云。后当有肉身菩萨于斯受戒。又梁末真谛三藏于坛之畔手植菩提树。谓众曰。种此后一百二十年有开士。于其下说无上乘度无量众。至是能爰宅于兹。果于树阴开东山法门。皆符前谶也。上元中正演畅宗风惨然不悦。大众问曰。胡无情绪耶。曰迁流不息生灭无常。吾师今归寂矣。凶赴至而信。乃移住宝林寺焉。时刺史韦据命出大梵寺。苦辞入双峰曹侯溪矣。大龙倏起飞雨泽以均施。品物攸滋逐根荄而受益。五纳之客拥塞于门。四部之宾围绕其座。时宣秘偈或举契经。一切普熏咸闻象藏。一时登富悉握蛇珠。皆由径途尽归圆极。所以天下言禅道者。以曹溪为口实矣。洎乎九重下听万里悬心。思布露而奉迎。欲归依而适愿。武太后孝和皇帝。咸降玺书。诏赴京阙。盖神秀禅师之奏举也。续遣中官薛简往诏。复谢病不起。子牟之心敢忘凤阙。远公之足不过虎溪。固以此辞。非邀君也。遂赐摩纳袈裟一缘钵一口编珠。织成经巾绿质红晕花绵巾绢五百匹充供养云。又舍新兴旧宅为国恩寺焉。神龙三年敕韶州可修能所居寺佛殿并方丈。务从严饰。赐改额曰法泉也。延和元年七月命弟子于国恩寺建浮图一所。促令速就。以先天二年八月三日俄然示疾。异香满室白虹属地。饭食讫沐浴更衣弹指不绝。气微目瞑全身永谢。尔时山石倾堕川源息枯。鸟连韵以哀啼。猿断肠而叫咽。或唱言曰。世间眼灭吾畴依乎。春秋七十六矣。以其年十一月迁座于曹溪之原也。弟子神会若颜子之于孔门也。勤勤付嘱语在会传。会于洛阳荷泽寺崇树能之真堂。兵部侍郎宋鼎为碑焉。会序宗脉。从如来下西域诸祖外震旦凡六祖。尽图缋其影。太尉房琯作六叶图序。又以能端形不散如入禅定。后加漆布矣。复次蜀僧方辩。塑小样真肖同畴昔。能曾言。吾灭后有善心男子必取吾元。汝曹勿怪。或忆是言加铁环缠颈焉。开元十一年。果有汝州人受新罗客购潜施刃其元。欲函归海东供养。有闻击铁声而擒之。其塔下葆藏屈眴布郁多罗僧。其色青黑碧缣复袷。非人间所有物也。屡经盗去。迷倒却行而还褫之。至德中神会遣弟子进平送牙痒和一柄。朝达名公所重有若宋之问。谒能著长篇有若张燕公说。寄香十斤并诗。附武平一至。诗云。大师捐世去。空留法身在。愿寄无碍香。随心到南海。武公因门人怀让铸巨钟。为撰铭赞。宋之问书。次广州节度宋璟来礼其塔。问弟子令韬无生法忍义。宋公闻法欢喜。向塔乞示徵祥。须臾微风渐起。异香裛人。阴雨霏霏。只周一寺耳稍多奇瑞逭繁不录。后肃宗下诏能弟子令韬。韬称疾不赴。遣明象赍传法衣钵。进呈毕给还。宪宗皇帝追谥曰大鉴。塔曰元和正真也。迨夫唐季刘氏称制番禺。每遇上元烧灯。迎真身入城为民祈福。大宋平南海后。韶州盗周思琼叛换。尽焚其寺塔将延燎。平时肉身非数夫莫举。烟熛向逼二僧对舁。轻如夹纻像焉。太平兴国三年今上敕重建塔。改为南华寺矣。 系曰。五祖自何而识一介白衣便付衣耶。通曰。一言知心更无疑贰。况复记心轮间如指之掌。忍师施一味法何以在家受衣钵乎。秀师则否。通曰。是法宁选缁白。得者则传。周封诸侯乃分分器。同姓异姓别也。以祖师甄别精粗以衣为信。譬如三力士射坚洛叉。一摩健那射则中而不破。二钵罗塞建提破而不度。三那罗延箭度而复穿馀物也。非坚洛叉有强弱。但由射势力不同耳。南能可谓那罗延射而获赏焉。信衣至能不传。莫同夏禹之家天下乎。通曰。忍言。受传衣者命若悬丝。如是忍之意也。又会也禀祖法则有馀。行化行则不足。故后致均部之流。方验能师之先觉。不传无私吝之咎矣。故曰。知人则哲也。吁。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睿宗时为太常少卿,坐女婿中书令崔湜附太平公主案,流放岭南。经年,不胜其苦,私还都下。事败,敕杖至死。事迹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三上》、《朝野佥载》卷一、《唐诗纪事》卷一三。《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14 【介绍】: 唐幽州范阳人,字子潜。少以辞学指称。举进士,不得调,乃隐终南学练气辟谷。武周长安中,召授左拾遗,上疏极谏作兴泰宫,不从。中宗神龙中,擢中书舍人,数纠驳伪官。景龙中,为吏部侍郎,于权要多所迁就。又迁黄门侍郎。附太平公主,配流岭表。玄宗开元初卒,年五十余。工篆隶,好琴棋,当时称为多能之士。始隐山中时,有意当世,人目为“随驾隐士”。及登朝,趑趄诡佞,专事权贵,获讥于世。有集及《春秋后语》、《子书要略》、《老子注》等。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子潜,排行二,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初举进士,不调,隐于终南、少室二山,而心冀徵召,时人称为“随驾隐士”。武后长安中,召授左拾遗。中宗时,历中书舍人、吏部侍郎、黄门侍郎、修文馆学士,转工部侍郎。玄宗先天元年(712)冬或开元元年(713)春,迁尚书右丞。旋因附太平公主,流配岭南。改昭州司户参军,迁黔州长史,50余岁卒于始兴。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藏用善属文,工书,好琴棋,时称多能之士。少与陈子昂、赵贞固友善,能终始交。曾为陈子昂编集、撰序、作传,最先对陈子昂文学成就予以高度评价。《新唐书·艺文志》载著作多种,有文集30卷(《旧唐书》本传与《经籍志四》作2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8首。全唐文·卷二百三十八
藏用字子潜。幽州范阳人。举进士不得调。隐居终南山。长安中徵拜左拾遗。神龙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景龙中至尚书右丞。先天中。坐附太平公主配流岭表。会交阯叛。有捍禦劳。改昭州司户参军。迁黔州长史判都督事。未行卒。年五十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6 【介绍】: 唐滑州灵昌人,祖籍幽州范阳。少清谨,举进士,历监察御史。中宗景龙中,迁右御史台中丞,累至黄门侍郎。玄宗先天中,与魏知古于东都分掌选事。开元元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寻迁黄门监。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自以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为“伴食宰相”。四年,兼吏部尚书。清俭不营产业,器用服饰无金玉绮文之丽。所得俸禄,皆随时分散,而家无余蓄,妻子匮乏。卒谥文成。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6 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人。少清谨,举进士。历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中宗神龙中,迁侍御史。景龙中,进右御史台中丞。迁黄门侍郎,封渔阳县伯。玄宗开元元年(713),进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三年,改黄门监。怀慎与姚崇对掌枢密,自以才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讥为“伴食宰相”。然为官清俭,以直道始终。四年,兼礼部尚书,卒,赠荆州大都督,谥文成。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五
怀慎。滑州灵昌人。举进士。景龙中累迁黄门侍郎。赐爵渔阳伯。先天二年同中书门下三品。开元中迁黄门监兼吏部尚书。卒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7—710 【介绍】: 唐幽州范阳人,字子玉。以荫入仕,累佐军府,曾奉使北庭,被留,不辱使命。归拜通事舍人。迁左卫郎将,出为鄜州刺史。宽猛相济,颇有能名。入为右监门卫将军,复出刺虢、贝、绛三州,皆称治。迁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官至左屯卫将军、东都留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6 【介绍】: 唐幽州范阳人。解褐冀州信都主簿,改绛州太平丞,迁洛州荥阳令,有善政,诏褒美之。后因故贬锦州员外司马。官至鄂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0—731 【介绍】: 唐幽州范阳人,字子鸾。武则天时,以门子调选杭州钱塘丞,累迁太子文学。历任滁、泗、齐、汴四州司马,入为右卫亲府右郎将。玄宗开元十九年,拜鄂州刺史,卒于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