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47,分57页显示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45 46 47 48 下一页
王之望(字 瞻叔 敏肃 )
黄唐博
许博
杜莘老(字 起莘 )
李孟博(字 文约 )
吴秉信(字 信叟 )
罗博文(字 宗约、宗礼 )
邵博(字 公济 号 西山 )
仇博(字 彦父 )
刘医博
刘博文(字 元素 )
曾滂(字 孟博 )
汪绍(字 子博、子傅 世称 畈上丈人 )
王扬英(字 昭祖 )
其它辞典(续上)
靳博文王之望(字 瞻叔 敏肃 )
黄唐博
许博
杜莘老(字 起莘 )
李孟博(字 文约 )
吴秉信(字 信叟 )
罗博文(字 宗约、宗礼 )
邵博(字 公济 号 西山 )
仇博(字 彦父 )
刘医博
刘博文(字 元素 )
曾滂(字 孟博 )
汪绍(字 子博、子傅 世称 畈上丈人 )
王扬英(字 昭祖 )
人物简介
简介
建炎二年(1128)任成都府路转运判官。绍兴五年(1135)任夔州路提点刑狱公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3—1170 【介绍】: 宋襄阳谷城人,寓居台州,字瞻叔。王纲子。高宗绍兴八年进士。累迁太府少卿。孝宗时,除户部侍郎,充川、陕宣谕使,擢为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附汤思退力主宋金和议,专以割地啖敌为得计。后罢。乾道元年,起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抚使,加资政殿大学士,移知温州。有《汉滨集》。全宋诗
王之望(?~一一七○),字瞻叔,襄阳谷城(今属湖北)人。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调处州教授。入为太学录,迁博士。十八年,出知荆门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八)。提举荆湖南常平茶盐公事,改潼川府路转运判官。三十年,总领四川财赋军马钱粮。三十二年,为川陕宣谕使(同上书卷一九八、二○○)。孝宗即位,除户部侍郎。隆兴初,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未几,权江淮都督府参赞军事,俄兼直学士院。二年(一一六四)拜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居天台。乾道元年(一一六五)起知福州、福建路安抚使。移知温州,寻复罢。六年冬卒。谥敏肃(《宋会要辑稿》)。有《汉滨集》六十卷(明焦竑《国史经籍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六卷。《宋史》卷三七二有传。 王之望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汉滨集》为底本,酌校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四三五一
王之望(一一○四——一一七一),字瞻叔,襄阳谷城(今湖北谷城)人,后寓居台州。初以父荫入仕,绍兴八年登进士第,为处州教授。历知荆门军、湖南提举常平茶盐、潼川府路转运判官、成都府路转运副使。四川军兴,除太府少卿,总领全蜀财赋。孝宗即位,改户部侍郎,充川陕宣谕使。及还朝,参赞江淮都督府军事。继权直学士院,除吏部侍郎。隆兴二年,自右谏议大夫拜参知政事,未几兼同知枢密院事。时和战未决,之望力附和议,以言者论罢,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乾道初起知福州,为福建路安抚使,移知温州。乾道七年卒,年六十八,谥敏肃。著有《汉滨集》。见本集卷八《候边事少宁乞差宫祠朝劄》,《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八九、仪制一一之六,《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七,《宋史》卷三七二本传。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三年(1133)任翰林学士,2月除签书枢密院事。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五年(1135)任抚州知州。绍兴五年(1135)任礼部郎中。绍兴五年(1135)任监察御史,5月试礼部员外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7—1164 【介绍】: 宋眉州青神人,字起莘。唐杜甫十三世孙。高宗绍兴间赐同进士出身。累擢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以直显谟阁知遂宁府。屡陈时政得失及防金备御事。御史任内,极言无隐,凡众所指目者如周麟之、王继先、张去为,皆先后被劾去,声振一时,都人称骨鲠敢言者必曰杜殿院。孝宗即位,进定国是、修内政、养根本三议。寻卒。全宋文·卷四四二六
杜莘老(一一○七——一一六四),字起莘,眉州青神(今四川青神)人。绍兴十年第进士,授梁山学官,二十五年授珍州学官。历官礼、兵部架阁,迁敕令所删定官。二十八年主太常簿,兼籍田司。寻除博士,迁秘书丞,权吏部员外郎。绍兴三十一年擢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后以直显谟阁知遂宁府。隆兴二年卒,年五十八。见《宋史》卷三八七本传,《梅溪后集》卷二九《杜殿院墓志》,查籥《杜御史莘老行状》(《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五四)。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明州鄞县人,字信叟。徽宗宣和三年进士。初为国学官。高宗绍兴中秦桧忌张浚复出,欲诬浚潭州新筑宅第僭制,命秉信往察之,归告不附桧意,因被黜。后复官,历吏部侍郎,出知常州。全宋诗
吴秉信(?~一一五六),字信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初为国学官(《延祐四明志》卷四)。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六)、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七)。十四年,守起居舍人,出知江州(同上书卷一五一),十八年,以拂秦桧意,罢(同上书卷一五七)。二十六年,以吏部侍郎出知常州,卒(同上书卷一七四)。全宋文·卷四○○九
吴秉信(?——一一五六),字信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登宣和三年进士第,绍兴初为太常博士,历官屯田员外郎、右司员外郎、起居舍人,出知江州。忤秦桧意,绍兴十八年放罢,后以左朝散郎主管台州崇道观。绍兴二十六年,除起居郎、权给事中,又试中书舍人,兼实录院修撰,迁吏部侍郎。同年,为臣僚奏劾,降充右文殿修撰知常州。未上任,卒,赠左中奉大夫。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七、一五一、一七四及《延祐四明志》卷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6—1168 【介绍】: 宋南剑州沙县人,字宗约,一字宗礼。以祖罗畸奏补福建司户参军,调静江府观察支使。静江有驿名秦城,知府吕愿中率宾僚共赋《秦城王气诗》以媚秦桧,独博文等三人不赋。后知瑞金县。张浚都督江淮,辟为干办公事。汪应辰制置全蜀,辟为参议官。累迁承议郎,自请奉祠卒。曾从同郡李侗游,得道学之传。全宋文·卷四六七五
罗博文(一一一六——一一六八),字宗约,一字宗礼,南剑州沙县(今福建沙县)人。用祖恩补官,授迪功郎、福州司户参军,再调静江府观察支使。改右宣义郎、知赣州瑞金县事。汪应辰制置全蜀,辟为参议官。秩满,得请主管台州崇道观。乾道四年卒,享年五十有三。见《文定集》卷二二《沙县罗宗约墓志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8 【介绍】: 宋洛阳人,字公济。邵伯温次子。高宗绍兴八年赐同进士出身。历秘书省校书郎,知果州。绍兴二十二年,以左朝散大夫知眉州。有《西山集》、《邵氏闻见后录》。全宋诗
邵博(?~一一五八),字公济,号西山,洛阳(今属河南)人。伯温子。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以赵鼎荐赐同进士出身。九年,除秘书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二),出知果州。二十二年在知眉州任被诬过恶,降三官(同上书卷一六三)。二十八年,卒于犍为县(同上书卷一七九)。有《西山集》五十七卷(《宋史》卷二○八),已佚,有《邵氏闻见后录》传世。《宋史翼》卷一○有传。今录诗六首。全宋文·卷四○五四
邵博(?——一一五八),字公济,号西山,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伯温次子。徽宗时为幕吏。绍兴八年,由主管仙源县太极观赐同进士出身,次年除秘书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人论其过,出知果州。十二年,权发遣资州军州事。历嘉州提点刑狱,知黎州。绍兴二十二年以左朝散大夫知眉州。时直徽猷阁程敦厚废还里居,衔其以事来辄不答,乃为匿名书讦其过恶,捕送成都司理狱,虽疏决得出,仍坐降三官。绍兴二十八年卒于犍为县。著有《西山集》五十七卷、《闻见后录》三十卷(存)。见本书所载其文及《闻见后录》,《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二、一六三、一七九,《宋史·艺文志》七,《宋史翼》卷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新安人,字彦父。博学能文。年十三,父知梓州,建至乐堂,博作记,苏轼见而奇之。应举不第,慨然泛舟,谒李白祠,与之对饮,并作诔文。全宋诗
仇博,字彦父,其先蓟人,唐时寓居仪徵(今属江苏)。父著,庆历进士,历朝散大夫,知梓州,晚年退居仪徵,建至乐堂。博年十三时作《至乐堂记》,为苏轼赏识。科举不利,流连山水以终。事见清道光《仪徵县志》卷三九。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孟博。为人质直刚烈。师陆九龄,与之年相若,为弟子冠。陆九渊甚爱重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歙州婺源人,字子博,一作子傅。好义乐施,人称畈上丈人。辟义学教乡里子弟,请旧县簿吕广问为师,割田三百亩以充费,学者无裹粮束脩之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9 【介绍】: 宋润州丹阳人,字昭祖。徽宗宣和六年进士。初为遂昌主簿,历太常博士、著作郎。累官直秘阁知眉州,在任鼎新校舍,广劝士子学,其地为刻石记功。后除成都路运判,未就,报罢归。全宋诗
王扬英,字昭祖,丹阳(今属江苏)人。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为太常博士,迁著作佐郎。为浙东安抚司参谋官(《京口耆旧传》卷五)。二十一年,上书荐秦熺为相,知泰州(《宋史》卷四七三《秦桧传》)。官终知眉州。事见《至顺镇江志》卷一八。全宋文·卷四○八三
王扬英(?——一一五九),字昭祖,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擢宣和六年进士第,为遂昌县主簿。绍兴八年献《黼扆箴》十二篇,擢太常博士,迁著作佐郎,权吏部员外郎。出任浙东安抚司参谋官,移知泰、眉州。于两州大兴学事,士子皆勤于学。就移成都府路转运判官,未上,报罢归。绍兴二十九年卒。见《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之二○、选举二○之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四、一三四、一四八、一六二,《京口耆旧传》卷五,《宋史》卷二○五、四七三,《至顺镇江志》卷一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