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征南巧架
《晋书》卷三十四〈杜预列传〉~028~
预以时历差舛,不应晷度,奏上二元乾度历,行于世。预又以孟津渡险,有覆没之患,请建河桥于富平津。议者以为殷周所都,历圣贤而不作者,必不可立故也。预曰:「『造舟为梁』,则河桥之谓也。」及桥成,帝从百僚临会,举觞属预曰:「非君,此桥不立也。」对曰:「非陛下之明,臣亦不得施其微巧。」周庙欹器,至汉东京犹在御坐。汉末丧乱,不复存,形制遂绝。预创意造成,奏上之,帝甚嘉叹焉。咸宁四年秋,大霖雨,蝗虫起。预上疏多陈农要,事在食货志。预在内七年,损益万机,不可胜数,朝野称美,号曰「杜武库」,言其无所不有也。时帝密有灭吴之计,而朝议多违,唯预、羊祜、张华与帝意合。祜病,举预自代,因以本官假节行平东将军,领征南军司。及祜卒,拜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给追锋车、第二驸马。预既至镇,缮甲兵,耀威武,乃简精锐,袭吴西陵督张政,大破之,以功增封三百六十五户。……预初在荆州,因宴集,醉卧斋中。外人闻呕吐声,窃窥于户,止见一大蛇垂头而吐。闻者异之。其后徵为司隶校尉,加位特进,行次邓县而卒,时年六十三。帝甚嗟悼,追赠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成。
预以时历差舛,不应晷度,奏上二元乾度历,行于世。预又以孟津渡险,有覆没之患,请建河桥于富平津。议者以为殷周所都,历圣贤而不作者,必不可立故也。预曰:「『造舟为梁』,则河桥之谓也。」及桥成,帝从百僚临会,举觞属预曰:「非君,此桥不立也。」对曰:「非陛下之明,臣亦不得施其微巧。」周庙欹器,至汉东京犹在御坐。汉末丧乱,不复存,形制遂绝。预创意造成,奏上之,帝甚嘉叹焉。咸宁四年秋,大霖雨,蝗虫起。预上疏多陈农要,事在食货志。预在内七年,损益万机,不可胜数,朝野称美,号曰「杜武库」,言其无所不有也。时帝密有灭吴之计,而朝议多违,唯预、羊祜、张华与帝意合。祜病,举预自代,因以本官假节行平东将军,领征南军司。及祜卒,拜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给追锋车、第二驸马。预既至镇,缮甲兵,耀威武,乃简精锐,袭吴西陵督张政,大破之,以功增封三百六十五户。……预初在荆州,因宴集,醉卧斋中。外人闻呕吐声,窃窥于户,止见一大蛇垂头而吐。闻者异之。其后徵为司隶校尉,加位特进,行次邓县而卒,时年六十三。帝甚嗟悼,追赠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成。
典故
相关人物
周南托成书
相关人物
司马谈
《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而子迁适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閒。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而子迁适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閒。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例句
宣室无由问厘事,周南何处托成书。 柳宗元 闻籍田有感
典故
相关人物
子厚南宫
相关人物
柳宗元
《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三〈韩愈十七·柳子厚墓志铭〉~5697~2~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禦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證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禦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禦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證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禦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
《后汉书》卷三十三〈郑弘列传〉~55~
拜为驺令,政有仁惠,民称苏息。迁淮阳太守。四迁,建初初,为尚书令。旧制,尚书郎限满补县长令史丞尉。弘奏以为台职虽尊,而酬赏甚薄,至于开选,多无乐者,请使郎补千石令,令史为长。帝从其议。弘前后所陈有补益王政者,皆著之南宫,以为故事。
拜为驺令,政有仁惠,民称苏息。迁淮阳太守。四迁,建初初,为尚书令。旧制,尚书郎限满补县长令史丞尉。弘奏以为台职虽尊,而酬赏甚薄,至于开选,多无乐者,请使郎补千石令,令史为长。帝从其议。弘前后所陈有补益王政者,皆著之南宫,以为故事。
《國語辭典》:南北 拼音:nán běi
1.南边与北边。《文选。左思。吴都赋》:「东西胶葛,南北峥嵘。」《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东西南北,驰骛往来。」
2.从南到北。指距离而言。如:「这区域南北长有十公里。」
3.道理。《金瓶梅》第六九回:「你老人家早出来就说句话,恁有南北的话儿,俺每也不恁急的要不的。」
4.(歇后语)不是东西。既是南北当然就不是东西。而不是东西本为讥讽他人的言语,借用为骂人的话。如:「你竟敢做出这样的事来,真是个南北──不是东西。」
5.男子。明。方以志《通雅。卷一九。称谓》:「称男子曰『南北』,犹称物为『东西』也。」
2.从南到北。指距离而言。如:「这区域南北长有十公里。」
3.道理。《金瓶梅》第六九回:「你老人家早出来就说句话,恁有南北的话儿,俺每也不恁急的要不的。」
4.(歇后语)不是东西。既是南北当然就不是东西。而不是东西本为讥讽他人的言语,借用为骂人的话。如:「你竟敢做出这样的事来,真是个南北──不是东西。」
5.男子。明。方以志《通雅。卷一九。称谓》:「称男子曰『南北』,犹称物为『东西』也。」
《漢語大詞典》:南州
(1).泛指南方地区。《楚辞·远游》:“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 姜亮夫 校注:“南州犹南土也,此当指 楚 以南之地言。”《晋书·羊祜传》:“南州人征市日,闻 祜 丧,莫不号慟。” 清 吴伟业 《庚子八月访同年吴有调有感赋赠》诗之四:“南州师友江天笛, 北固 知交午夜砧。” 叶叶 《庚戌纪事》诗之十三:“二月南州春已深,红绵花下午沉沉。”
(2).指 豫章郡 。《后汉书·徐稺传》:“ 徐稺 字 孺子 , 豫章 南昌 人也……及 林宗 有母忧, 稺 往弔之,置生芻一束於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 林宗 曰:‘此必 南州 高士 徐孺子 也。’” 元 张养浩 《咏史诗·朱震》:“如何当日 陈蕃 榻,止为 南州 孺子 悬。”
(3).借指 徐稺 。 清 宋琬 《韩子新归中州诗以赠之》:“邑宰闻生来,下榻如 南州 。”
(4).指 南阳 。《后汉书·王常传》:“臣蒙大命,得以鞭策託身陛下。始遇 宜秋 ,后会 昆阳 ,幸赖灵武,輒成断金。 更始 不量愚臣,任以 南州 。” 李贤 注:“谓以廷尉行 南阳 太守。”
(5).指两 粤 。 南朝 梁 江淹 《游黄蘖山》诗:“ 南州 饶奇怪,赤县多灵仙。” 唐 杜甫 《从人觅小胡孙许寄》诗:“人説 南州 路,山猿树树悬。” 仇兆鳌 注引 顾宸之 曰:“两 粤 为 南州 路。”
(6).古代州名。 唐 武德 二年,初置 南州 , 宋 改 南川县 。即今 四川省 南川县 。
(2).指 豫章郡 。《后汉书·徐稺传》:“ 徐稺 字 孺子 , 豫章 南昌 人也……及 林宗 有母忧, 稺 往弔之,置生芻一束於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 林宗 曰:‘此必 南州 高士 徐孺子 也。’” 元 张养浩 《咏史诗·朱震》:“如何当日 陈蕃 榻,止为 南州 孺子 悬。”
(3).借指 徐稺 。 清 宋琬 《韩子新归中州诗以赠之》:“邑宰闻生来,下榻如 南州 。”
(4).指 南阳 。《后汉书·王常传》:“臣蒙大命,得以鞭策託身陛下。始遇 宜秋 ,后会 昆阳 ,幸赖灵武,輒成断金。 更始 不量愚臣,任以 南州 。” 李贤 注:“谓以廷尉行 南阳 太守。”
(5).指两 粤 。 南朝 梁 江淹 《游黄蘖山》诗:“ 南州 饶奇怪,赤县多灵仙。” 唐 杜甫 《从人觅小胡孙许寄》诗:“人説 南州 路,山猿树树悬。” 仇兆鳌 注引 顾宸之 曰:“两 粤 为 南州 路。”
(6).古代州名。 唐 武德 二年,初置 南州 , 宋 改 南川县 。即今 四川省 南川县 。
《國語辭典》:南风(南風) 拼音:nán fēng
1.从南向北吹的风。南朝梁。简文帝 金闺思诗二首之二:「南风送归雁,聊以寄相思。」也称为「薰风」、「凯风」。
2.古代的乐曲。旧传为虞舜所作。《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孔子家语。卷八。辩乐解》:「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也作「南薰」。
3.南方的音乐。其乐音调微弱。后比喻微弱无能。《左传。襄公十八年》:「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清。吴乔〈雪夜感怀〉诗:「驰来北马多骄气,歌到南风尽死声。」
4.《诗经》的国风。借指古代淳朴的诗风。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序〉:「海内词场翕然尊古,南风、周雅,称阐今日。」
5.男风、男色。《金瓶梅》第四九回:「他南人的营生,好的是南风,你每休要扭手扭脚的。」
2.古代的乐曲。旧传为虞舜所作。《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孔子家语。卷八。辩乐解》:「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也作「南薰」。
3.南方的音乐。其乐音调微弱。后比喻微弱无能。《左传。襄公十八年》:「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清。吴乔〈雪夜感怀〉诗:「驰来北马多骄气,歌到南风尽死声。」
4.《诗经》的国风。借指古代淳朴的诗风。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序〉:「海内词场翕然尊古,南风、周雅,称阐今日。」
5.男风、男色。《金瓶梅》第四九回:「他南人的营生,好的是南风,你每休要扭手扭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