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98,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鞮象
火徼
潜牛
南胡
南鲜
山蛮
獠蛮
新四军
炎鄙
炎疠
松凫
崖县
抓狂
塘沽
南笺
《漢語大詞典》:鞮象
古代通译南方、西方少数民族语言的译官。也指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南朝 陈 徐陵 《陈公九锡文》:“光景所照,鞮象必通。”
《漢語大詞典》:火徼
指南方炎热的边区。 唐 王勃 《九成宫颂》:“烟驰火徼,励珠产而移琛;雪鶩冰洲,驾瑶谿而纳賮。”
《漢語大詞典》:潜牛(潛牛)
亦作“潜牛”。 生活在南方江河中的野牛。文选·张衡〈西京赋〉:“搤水豹,馽潜牛。” 薛综 注:“水豹、潜牛,皆谓水处也。” 李善 注:“《南越誌》:‘潜牛,形角似水牛。’”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动:“ 勾漏县 大江中有潜牛,形似水牛,每上岸鬭,角软还入江水,角坚復出。”中国歌谣资料《古今风谣拾遗·牧者歌》:“毋饮江流,恐遇潜牛。” 史梦兰 注:“广东新语:‘ 西江 有潜牛,牛身鱼尾,能上岸与牛鬭。’”
《國語辭典》:南胡  拼音:nán hú
乐器名。一种胡琴,属拉弦乐器。木制琴筒,琴杆较长,蒙以蛇皮或蟒皮,声音柔和圆润,因流行于江南一带,南方人称为「南胡」。
《國語辭典》:二胡  拼音:èr hú
乐器名,擦弦乐器。张二弦,常以五度定弦,木制琴杆,琴筒多呈六角或八角形,蒙以蟒皮,皮上置琴马。用竹制弓杆,张以马尾,穿于两弦之间演奏,属胡琴类乐器之中音乐器。早期因流行于江南一带,也称为「南胡」。经常用于独奏或合奏,属于国乐乐团当中最主要的擦弦乐器。
《漢語大詞典》:南鲜(南鮮)
我国南方所产的鲜果。如龙眼、荔枝、柚子、橙、蜜柑等。
《漢語大詞典》:山蛮(山蠻)
旧指居住在山间的南方某些少数民族。南齐书·高帝纪上:“﹝ 元嘉 ﹞二十三年, 雍州 刺史 萧思话 镇 襄阳 ,啟 太祖 自随戍 沔北 ,讨 樊 邓 诸山蛮,破其聚落。”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元年:“三月, 秦 兵寇 南乡 ,拔之,山蛮三万户降 秦 。” 胡三省 注:“自 春秋 之时, 伊 洛 以南, 巴 、 巫 、 汉 、 沔 以北,大山长谷,皆蛮居之…… 后汉 祭遵 攻新城蛮、柏华蛮,破 霍阳聚 ,则 春秋 蛮氏之聚落也。其后又有巫蛮、南郡蛮、江夏蛮。 襄阳 以西, 中庐 、 宜城 之西山,皆蛮居之,所谓山蛮也。”
《漢語大詞典》:獠蛮(獠蠻)
旧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侮称。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序:“﹝ 康子 ﹞不生於他地,而生於此地,不为边僻洞穴生番獠蛮之人,而为数千年文明国土之人。”
《漢語大詞典》:新四军(新四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 日 革命武装。原是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1937年抗 日 战争开始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是 华中 抗 日 的主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同八路军及其他人民武装一起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漢語大詞典》:炎鄙
指南方边远地区。 唐 宋之问 《自洪府舟行直书其事》诗:“问余何奇剥,迁窜极炎鄙。”
《漢語大詞典》:炎疠(炎癘)
指南方炎热地区的流行病。 唐 宋之问 《自衡阳至韶州谒能禅师》诗:“何辞御魑魅,自可乘炎癘。”
《漢語大詞典》:松凫(松鳧)
南方的一种野鸭名。艺文类聚卷九一引《南越志》:“ 化蒙县 祠山上,有池,池中有松鳧,如今野鳧,栖息松间,故俗谓之松鳧。”
分類:南方野鸭
《国语辞典》:崖县(崖县)  拼音:yá xiàn
县名。位于海南岛境西南方,城东、北、西三面均为宁远水所包,东临南海处有榆林港,为天然良港。
《国语辞典》:抓狂  拼音:zhuā kuáng
闽南方言。指一时失去控制,做出失常的行为。
《国语辞典》:塘沽  拼音:táng gū
城市名。位于河北省宁河县南方,与大沽相对。是天津的外港,滨临渤海,有北宁铁路经过,水陆交通便利。
《国语辞典》:南笺(南笺)  拼音:nán jiān
中国南方所产的信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