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并州太原人。睿宗时,为河南令。玄宗开元初,自楚州刺史,授万年令,封南安县公,改京兆少尹。五年,为河南少尹。官至库部郎中、同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越州会稽人,字公绪。玄宗天宝末避乱剡溪,自称东海钓客。后结庐于泉州南安九日山,号南安居士。注《老子》,弥年不出。与刘长卿、韦应物友善,以诗相赠答。后东渡秣陵。年八十余卒。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0?—800? 字公绪,号东海钓客,排行十四,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玄宗天宝中赴京应试未第,天宝末避乱归越,隐居剡山。德宗建中元年(780)隐泉州九日山,三、四年间归隐越州。贞元七年(791)徐泗节度张建封征为从事,检校校书郎。十六年返居润州茅山,未几卒。生平事迹见《新唐书》本传、宋高似孙《剡录》卷三本传、《唐诗纪事》卷二八、宋李昭𤣱《跋秦系诗》、宋刘克庄《跋秦系诗》。近人赵昌平有《秦系年表》(附《秦系考》)。系工诗,以五言著称。韦应物赠诗云:“五言今日为君休”。(《答秦十四校书》)与刘长卿唱酬甚密,二人唱和诗曾编成《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权德舆为之序曰:“彼汉东守(刘长卿)尝自以为五言长城,而公绪用偏伍奇师,攻坚击众,虽老益壮,未尝顿锋。”《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收诗1首。
唐诗汇评
秦系(约725-约805),字公绪,越州会猜(今浙江绍兴)人。天宝末举进士不第。至德中隐居剡溪。大历五年,薛嵩辟为右卫率府仓曹参军,辞不就。大历末,因与妻谢氏离异获谤,迁居泉州南安,结庐九日山,穴石为砚,注《老子》,弥年不出。刺史薛播往见之,岁时致牛酒。建中末,返会稽。贞元七年,徐州节度使张建封荐,就加校书郎。晚年隐居茅山,年八十余年。与刘长卿、韦应物、戴叔伦、皎然等友善,唱和甚多。有《秦系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作品评论

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
(刘长卿)尝自以为“五言长城”,而公绪用偏伍奇师,攻坚击众,虽老益壮,未尝顿锋。词或约而旨深,类乍近而致远,若珩佩之清越相激,类组绣之元黄相发,奇采逸响,争为前驱。
李昭圮《跋秦系诗》
系辞意清远,讽而不怨,有古诗人之风。一时与游者钱起、韦应物、刘长卿、鲍防、耿湋,皆知名士,独权德舆深爱之,非所谓大音希声、大味必淡者欤?
后村诗话
韦苏州与系诗:“莫道谢公方在郡,五言今日为君休。”韦公五言独步一世,而怜才下士如此。
《唐诗品》
隐君夙慕林丘,早怀旷度,但气过其文,遂乏华秀,外无清庙明堂之奏,内无逍遥御风之景,寥寥自得,亦可谓跨俗之致而已。至如“流水闲过院,春风与闭门”,又“门前山色能深浅,壁上河光自动摇”,山人景象模榻殆尽。
《唐诗别裁》
刘长卿自谓“五言长城”,系欲以偏师攻之。然诗格近幽涩,未之许也。
《大历诗略》
公绪人品高,诗品中中,而权载之谓文房“五言长城”,秦以偏师攻之,其亦别有意在耶?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李夷庚,字坦之,陇西(今属甘肃)人。初为从事,擢南安军丞,太宗至道中升为守(《宋史翼》卷一八)。真宗天禧中以吏部员外郎、直史馆,出知明州(《乾道四明志》卷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6—1052 【介绍】: 宋应天府楚丘人,字世佐。戚纶子。以荫补将作监主簿,出监雍丘税、衢州酒,迁知舒州太湖县,兼提举茶场,治有惠爱。归监在京盐院,出通判泗、濮州。知抚州,除苛去烦,毁淫祠。徙知南安军,病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8—1125 【介绍】: 宋大名人,字器之,号元城。刘航子。神宗熙宁六年进士。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又以吕公著荐,为右正言,论事刚直,历劾章惇、蔡确、范纯仁。累迁左谏议大夫,进枢密都承旨。章惇用事,累贬英州安置,徙梅州,欲置之死,会徽宗立得赦,历知衡、鼎、郓州及镇定府。蔡京为相,连谪至峡州羁管。有《尽言集》等。
全宋诗
刘安世(一○四八~一一二五),字器之,号读易老人(《永乐大典》卷二三四二引《古藤志》),学者称元城先生,魏(今河北大名西北)人。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调洺州司法参军。哲宗元祐初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三年(一○八八),擢右正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五年,提举崇福宫(同上书卷四四七)。六年,召为中书舍人、枢密都承旨(同上书卷四五四)。八年,出知真定府(同上书卷四八四)。忤章惇,连贬新州别驾,安置英州。元符元年(一○九八),移梅州(同上书卷五○○),历衡及鼎。徽宗即位,知郓州、真定府。为曾布、蔡京所忌,连七谪至峡州羁管。后定居宋都。宣和七年卒,年七十八。有《语录》二卷、《文集》二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有《元城尽言集》十三卷传世。《东都事略》卷九四、《宋史》卷三四五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二五三四
刘安世(一○四八——一一二五),字器之,学者称元城先生,大名(今河北大名)人。登熙宁六年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元祐初,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三年,擢右正言,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六年,为宝文阁待制、枢密都承旨。绍圣初,章惇用事,忌恶之,累加贬黜,安置英、梅等州,凡投荒七年,甲令所载远恶地,无不历之。徽宗即位,起知郓州、真定府。蔡京既相,又七谪至峡州羁管。稍复承议郎,卜居宋城。宣和七年卒,年七十八,后谥忠定。著有《尽言集》及《元城语录》等。《宋史》卷三四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江军新喻人,一作新淦人,字民师。第进士。徽宗政和间知南康,有政绩。博学工诗文,见赏于苏轼。有《蓝溪集》。
全宋诗
谢举廉,字民师,新淦(今江西新干)人(《龙云集》卷二四《诸公纪赠四谢诗序》)。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与从父懋、岐、世充同第进士,时称四谢。初官吉州司法参军。哲宗元符三年(一一○○),为广州推官(《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卷四四)。徽宗政和间知南康军(《江西诗徵》卷一三)。有《上金集》(《独醒杂志》卷一)、《蓝溪集》(明隆庆《临江府志》卷一○),已佚。清同治《新淦县志》卷八有传。今录诗三首。
南安翁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失其姓名。漳州陈元忠过南安,投宿野人家,主翁举止谈对宛若士人,几案间有经史文籍。翌日见翁仓皇行,追问之,则翁长子鬻果失税,为关吏所拘。翁与次子诣庭下,恳郡守愿以身代杖。长子以罪在己,甘心受责,三人争不决。次子就翁耳语,郡守疑,问所以,对谓翁原系带职正郎,徽宗宣和间累典州郡,翁急拽其衣使退。守询诰敕在否,答作一束置瓮中埋于山下。守立遣发取,果有,即延翁上坐,释其子。次日访之,室已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5—1194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季申。方廷实从子。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淳熙三年知信州上饶县。历通判明州、知南安军。光宗绍熙元年知吉州,二年擢广东路提刑,移广西转运判官,复移京西,所至有政声。筑最书堂,聚书四万卷,手自雠校。曾校正《韩昌黎文集》,作《韩诗编年》、《韩文举正》。
全宋文·卷五八一七
方崧卿(一一三五——一一九四),字季申,莆田(今福建莆田)人。隆兴元年进士。知信州上饶县,累官至京西转运判官,所至皆有惠政。家藏书四万卷,尝校正《韩昌黎文集》。绍熙五年卒,年六十。有《韩集举正》四十卷(存)。见《水心文集》卷一九《京西运判方公神道碑》,《周文忠公集》卷七一《方君崧卿墓志铭》。
吕大猷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五四二三
吕大猷,字允升,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弸中子、祖谦叔。乾道中知南安军。淳熙中知汀州,九年七月罢,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见汪应辰《文定集》卷九《豹隐堂记》,《宋会要辑稿》兵一三之二八八、职官七二之三五,《宋元学案》卷三六。
李大正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五三八二
李大正,字正之,建宁府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乾道中历遂昌尉、会稽令。淳熙中知南安军。八年末,除江淮、荆浙、福建、广南路提点坑冶铸钱公事。迁利州路提刑,都大主管四川茶马。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一六七、食货一四之四三、兵二三之一九,雍正《江西通志》卷六五,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五七。
郭应龙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江军新淦人,字承云。孝宗淳熙十四年进士。官南丰令,知建康军,仕至湖南安抚司参议。诗词高古。尝作《书史素臣》,集句三百余首,为人传诵。家居授徒,登科仕者甚众。
全宋文·卷六六四九
郭应龙,临江军新淦(今江西新干)人,淳熙十四年进士,庆元间为南安军学教授。尝知建昌军。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三八,隆庆《临江府志》卷一○,正德《建昌府志》卷一二。
刘强学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4—1224 【介绍】: 宋衢州西安人,字行父,号退庵。以太学生补官。累迁知南康军,以赈济、镇压两手对付暴动饥民。擢广东提刑,寻改湖北,于狱事最为尽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98—1275 【介绍】: 宋南康军都昌人,字子远,号古心。以乡举入太学,有文名。知吉州,创白鹭洲书院。权知隆兴府,又创宗濂书院。历右正言、侍御史。坐事闲废十二年。度宗即位,召同知枢密院事,擢参知政事,拜左丞相兼枢密使。咸淳九年,予祠。元兵至,为游骑所执,既而脱归。元兵破饶州,万里率子赴水死。谥文忠。
全宋诗
江万里(一一九八~一二七五),字子远,号古心,都昌(今属江西)人。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进士(清雍正《江西通志》卷五一)。端平二年(一二三五)召试馆职,累迁著作佐郎。景定二年(一二六一),权吏部尚书,同签书枢密院事。五年,知福州兼本路安抚使(《福建通志》卷二九)。度宗即位,召同知枢密院事,迁参知政事。以忤贾似道丐祠。恭宗德祐元年,元兵破饶州,赴水池死(《宋史》卷四七),年七十八。谥文忠。《宋史》卷四一八、清道光《都昌县志》卷二二有传。今录诗十四首。
黄鹤楼志·人物篇
江万里(1198~1275) 南宋官员。字子远,号古心。南康军都昌(今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人。宝庆二年(1226)进士,为官40馀年,历官91任,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秉性峭直,力主抗元。元兵攻破饶州时,江万里率子江镐等投水殉国。卒赠太傅、益国公、太师,谥文忠。江万里是南宋末年仕林和文坛领袖,曾创办白鹭洲书院,著有《宣政杂录》等。有七律《题黄鹤楼》。
全宋文·卷七八七三
江万里(一一九八——一二七四),字子远,号古心,南康军都昌(今江西都昌)人。入太学,以舍选出身,历池州教授,试馆职,知吉州,创白鹭洲书院。入直秘阁,权知隆兴府,创宗濂书院。擢尚右郎官兼侍讲,拜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刑部侍郎,兼国子祭酒、侍读,拜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出知建宁府、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度宗朝,迁参知政事,进封南康郡公,累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咸淳十年卒,年七十七。赠太师、益国公,谥文忠。见《宋史》卷四一八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明州鄞县人,字良叔,号自斋。史浩从子。孝宗淳熙十四年进士。初为咸宁尉,任满,唯多挟书籍以归。以杨简荐为庐陵宰,有能名。后守南安,为政尚安辑,蠲白撰钱以便民。守吉州,治如南安,蠲田租十八万。卒年八十。谥文靖。
全宋诗
史弥忠(?~一二四四),字良叔,号自斋先生(《宋元学案》卷七四),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进士(《宝庆四明志》卷一○)。初为咸宁县尉,监文思院门,知庐陵县。历知饶州(《宋史》卷一七六《食货上》四)、南安军、吉州。理宗绍定中,提举福建常平茶盐事(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二一)。历宝谟阁待制、龙图阁学士,以资政殿学士致仕。淳祐四年卒,赠少师、郑国公,谥文靖(《宋史》卷四三)。《延祐四明志》卷五有传。有集五○卷,已佚(《甬上宋元诗略》卷七)。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六八一九
史弥忠(一一六五——一二四四),字良叔,号自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史渐子,杨简门人。登淳熙十四年进士第。初为鄂州咸宁尉,官满归里,橐中装视赴官时为多。父怒,发视皆书帙。宰庐陵,知南安、吉州,均有能名。绍熙二年,提举福建常平盐茶事。淳祐四年九月卒,年八十,赐谥文靖。见《延祐四明志》卷五,《宋史》卷四三、二一四、四一九,《宋元学案》卷七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怀州人,居嘉兴,字长孺,号可斋。李邦彦孙。理宗淳祐中历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陈守边之宜五事。累进资政殿学士,授四川宣抚使,特赐同进士出身。景定五年,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寻遭论劾夺职。恭帝德祐初追复原官。多言边境之事,为贾似道所嫉,使不竟其用。有《可斋杂稿》。
全宋诗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为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为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为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复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为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七八一一
李曾伯(一一九八——一二六八),字长孺,怀州(治今河南沁阳)人,后徙居嘉兴,邦彦之后。历官通判濠州,迁军器监主簿,添差通判鄂州、兼沿江制置副使司主管机宜文字。入为度支郎官,授左司郎官、淮西总领。寻迁右司郎官。为太府少卿、兼左司郎官、敕令所删修官。擢太府卿,淮东制置使、知扬州、兼淮西制置使,诏军事便宜行之。加华文阁待制,进宝章阁直学士,权兵部尚书,加焕章阁学士。淳祐九年,以旧职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兼广西转运使。进徽猷阁学士、京湖安抚制置使、知江陵府、兼湖广总领、京湖屯田使,进龙图阁学士。加端明殿学士,兼夔州路策应大使。进资政殿学士,制置四川边面,与执政恩例。寻授四川宣抚使,特赐同进士出身。召赴阙,加大学士、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辞免,以大学士提举洞霄宫。宝祐五年,起为湖南安抚大使、知潭州,兼节制广南。移治静江,为广南制置大使、兼广西转运使。开庆元年,进观文殿学士,以言者论罢。景定五年,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咸淳元年褫职,四年卒。见《宋史》卷四二○本传,《至元嘉禾志》卷一三,《楚纪》卷五二,《可斋杂藁》卷首李杓序,《可斋续藁后》卷一○《庚申病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