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卖炉(賣爐)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买一酒舍酤酒,而令 文君 当鑪。”后即以“卖炉”指卖酒。 唐 元稹 《和乐天重题别东楼》:“唤客潜挥远红袖,卖炉高掛小青旗。”一本作“ 卖壚 ”。
《漢語大詞典》:卖零工夫(賣零工夫)
方言。犹言打短工。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你还记得他?他可倒霉了,给人撵出了农会,卖零工夫去了。”
《國語辭典》:卖脸(賣臉)  拼音:mài liǎn
仰面求人,不忌讳别人的讥笑。如:「这次为了儿女的学费,不得已只好卖脸向他借钱了。」
《國語辭典》:卖力气(賣力氣)  拼音:mài lì qi
1.以劳力维生。如:「他旧时在码头卖力气赚取薪资。」
2.做事尽力。如:「做事卖力气的人一定会有应得的报酬的。」
《國語辭典》:卖国求荣(賣國求榮)  拼音:mài guó qiú róng
出卖国家,以谋求个人的荣华富贵。《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四八回:「好贱婢!你有多大的本领,焉敢卖国求荣!」《说岳全传》第三三回:「狗男女!你们父子卖国求荣,残害良民,正要杀你;今日杀父之仇,还想走到那里去么?」
《漢語大詞典》:卖荒(賣荒)
清 代官吏趁朝廷对受灾区或新垦地缓征、免征赋税之机,向业户违法索钱的名目。清史稿·食货志二:“ 江苏 苏 、 松 等属,每遇蠲缓,书吏等輒向业户索钱,名曰卖荒。”
《漢語大詞典》:卖会(賣會)
逞能。 明 李开先 《宝剑记》第二九出:“争强卖会自夸奬,有麝的自然香。”
分類:逞能
《韵府拾遗 麌韵》:卖贾(卖贾)
《易林》:“卖贾不售,雠困为害”。
《國語辭典》:卖奸(賣奸)  拼音:mài jiān
出卖身体以换取金钱。《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谁想他纵女卖奸,恋著孙润,暗招在家,要图赖亲事。」
《國語辭典》:卖奸(賣姦)  拼音:mài jiān
出卖肉体来赚取金钱。明。谢肇浙《五杂组。卷八。人部四》:「又有不隶于官,家居而卖奸者,谓之『土妓』,俗谓之『私窠子』。」
分類:卖淫
《漢語大詞典》:卖剑买犊(賣劍買犢)
同“ 卖剑买牛 ”。 明 张居正 《答殷石汀言宜终功名答知遇书》:“抚民愿焚械归籍,此即古人卖剑买犊之化也。”
《國語辭典》:卖剑买牛(賣劍買牛)  拼音:mài jiàn mǎi niú
汉宣帝时,渤海因饥荒,居民多带持刀剑为盗,龚遂为太守后,劝民舍弃刀剑,改业归农。见《汉书。卷八九。循吏传。龚遂传》。后比喻舍弃剽掠而改行务农。宋。陆游 答吴提宫启:「卖剑买牛,念即归于农亩,乘车载笠,尚永记于交盟。」也作「买牛卖剑」、「买犁卖剑」、「卖刀买犊」、「卖刀买牛」、「卖剑渤海」。
《漢語大詞典》:卖剑买琴(賣劍買琴)
谓无意功名,志在归隐。 清 龚自珍 《能令公少年行》:“卖剑买琴,鬭瓦输铜。”
《分类字锦》:卖浆值凉(卖浆值凉)
《白帖》,姜子牙少贫,卖浆值天凉,屠牛卖肉值天热而肉败。
《漢語大詞典》:卖交情(賣交情)
方言。卖人情。
分類:方言
《漢語大詞典》:卖镜重圆(賣鏡重圓)
犹言破镜重圆。 南朝 陈 将亡,驸马 徐德言 与妻 乐昌公主 离散前,破一铜镜,各执其半,约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以期再见。 德言 如期至京,“有苍头卖半镜者,大高其价”, 德言 遂出半镜相合,并题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復 嫦娥 影,空留明月辉。”此时,公主已为 杨素 所得, 素 悉此事,遂使他们夫妻团圆。事见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 宋 刘辰翁 《莺啼序·赵宜可以余讥其韵苦心改为之复和之》词:“恨当时青云跌宕,天路断,险艰如许,便桥边卖镜重圆,断肠无数。”
分類: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