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卖淫(賣淫)  拼音:mài yín
从事性交易服务工作。多用于女性。
《漢語大詞典》:卖券(賣券)
出卖货物时留下的凭证。晋书·卢循传:“居人贪贱,卖衣物而市之……及 道覆 举兵,案卖券而取之,无得隐匿者,乃并力装之,旬日而办。”
《漢語大詞典》:卖拳头(賣拳頭)
方言。指在街头或娱乐场所表演武术以谋生。 胡祖德 《沪谚外编·看潮歌》:“撮戏法咾卖拳头,糖食水果摆摊头。”
《國語辭典》:卖俏迎奸(賣俏迎奸)  拼音:mài qiào yíng jiān
玩弄手段来买通或骗人,以行奸作邪。《水浒传》二一回:「这阎婆惜被那张三小意儿百依百随,轻怜重惜,卖俏迎奸,引乱这婆娘的心。」也作「卖俏行奸」。
《國語辭典》:卖俏行奸(賣俏行姦)  拼音:mài qiào xíng jiān
玩弄手段来买通或欺骗人,以行奸作恶。元。李行道《灰阑记》第四折:「只为赵令史卖俏行奸,张海棠负屈衔冤。」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俺好意的张筵置酒,你走将来卖俏行奸。」也作「卖俏迎奸」、「卖俏营奸」、「迎奸卖俏」、「赢奸卖俏」。
《國語辭典》:卖俏行奸(賣俏行姦)  拼音:mài qiào xíng jiān
玩弄手段来买通或欺骗人,以行奸作恶。元。李行道《灰阑记》第四折:「只为赵令史卖俏行奸,张海棠负屈衔冤。」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俺好意的张筵置酒,你走将来卖俏行奸。」也作「卖俏迎奸」、「卖俏营奸」、「迎奸卖俏」、「赢奸卖俏」。
《國語辭典》:卖恶(賣惡)  拼音:mài è
与人共事,事后却委罪于人。《宋书。卷五七。蔡廓传》:「与人共计议,云何裁转背,便卖恶于人。」
分類:作恶责任
《漢語大詞典》:卖儿贴妇(賣兒貼婦)
谓因生活所迫,把妻子儿女卖给别人。南齐书·良政传·虞愿:“ 愿 在侧曰:‘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佛图。’”《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每见贪酷小人,惟利是图,不过使这几家治下百姓,卖儿贴妇,充其囊橐。” 清 黄遵宪 《南汉修慧寺千佛塔歌》:“卖儿贴妇竭膏血,一塔岂有功德缘!”
《國語辭典》:卖儿鬻女(賣兒鬻女)  拼音:mài ér yù nǚ
形容生活穷困,以至贩卖子女。也作「鬻儿卖女」。
《漢語大詞典》:卖男鬻女(賣男鬻女)
谓因生活所迫而出卖自己的儿女。《石点头·卢梦仙江上寻妻》:“况且如此荒年,那家不卖男鬻女来度命。”《石点头·王本立天涯求父》:“莫説鷄犬不留,那怕你卖男鬻女,总是有田产的人,少不得直弄得灯尽油乾。”亦作“ 卖儿鬻女 ”。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六章:“ 洛阳 饥民卖儿鬻女。”
《漢語大詞典》:卖犯(賣犯)
谓受贿而宽纵犯人。《醒世姻缘传》第十三回:“ 鼂源 听艷妾之唆使,逼元妇以投繯; 伍圣道 倚役诈财,卖犯漏网;均配非诬。”
《國語辭典》:卖方(賣方)  拼音:mài fāng
买卖行为中出售货物的人。如:「这次交易中,卖方坚决不肯降价出售。」
《漢語大詞典》:卖方市场
“买方市场”的对称。在商品交易中卖方处于有利地位的市场状况。其特征是市场上商品短缺,供不应求,即使提高价格,买方仍竞相购买。
《漢語大詞典》:卖访(賣訪)
谓受贿之后放掉所访捕的人犯。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款犯》:“其间大蠹闻风,夤缘贿纵,删抹姓名,名曰卖访。”
分類:受贿人犯
《漢語大詞典》:卖风情(賣風情)
指女子卖弄姿色。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记得有个京师人靠着老婆吃饭的,其妻涂脂抹粉,惯卖风情,挑逗那富家郎君。” 老舍 《青蛙骑手》第二场:“我无心的一笑啊,她们都说卖风情!”
《國語辭典》:卖富差贫(賣富差貧)  拼音:mài fù chāi pín
形容官吏贪赃枉法。对不同的人有差别待遇,对有钱的人,取其钱而卖放;对于贫穷的人,因无钱可榨,则科罚劳役。如:「晚清时期,有太多的官员卖富差贫,使得民不聊生而怨声载道。」
《國語辭典》:卖工夫(賣工夫)  拼音:mài gōng fu
出卖自己的本事替人做事。如:「要有真才实学,才能卖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