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协志(协志)
后汉书杜根、栾巴、刘陶、李云、刘瑜、谢弼传赞:武谋允臧。瑜亦协志。
《漢語大詞典》:协顺(協順)
谓和使如意。 宋 曾巩 《〈洪范〉传》:“天不言而默定下民,相助协顺其所居。”
分類:如意
《國語辭典》:政协(政協)  拼音:zhèng xié
指政治协商会议的缩称。
《漢語大詞典》:政治协商会议(政治協商會議)
我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全国性的组织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地方也有地方性的各级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政协。
《漢語大詞典》:协规(協規)
(1).共同谋划。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 豫州 协规同力,破 操 军必矣。”
(2).犹言协助、辅佐。三国志·魏志·鲍勋传:“协规 太祖 ,身以遇害。”隋书·柳裘皇甫绩卢贲传论:“ 柳裘 、 皇甫绩 、 庐賁 因人成事,协规不二。”
《漢語大詞典》:协日(協日)
干支和合的日子。古代处决罪犯,要选择干支和合的吉日。《周礼·秋官·乡士》:“狱讼成,士师受中,协日刑杀。” 郑玄 注:“协,合也,和也。和合支干善日,若今时望后利日也。”
《漢語大詞典》:毕协(畢協)
谓完全得当。书·康王之诰:“惟新陟王,毕协赏罚,戡定厥功,用敷遗后人休,今王敬之哉!” 陈经 详解:“毕协赏罚,言或赏或罚无不当理。” 汉 刘向 说苑·政理:“故诛赏不可以繆,诛赏繆,则善恶乱矣……曰:‘毕协赏罚’,此之谓也。”
分類:得当
《漢語大詞典》:协音(協音)
把某字临时改读为某音,以使声韵和谐;也指需临时改读的韵脚。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 焦贡 《易林》……云:‘酒为欢伯,除忧来乐。福喜入门,与君相索。’伯音博,协音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四皓名:“《韩诗》:‘虎有爪兮牛有角,虎可搏兮牛可触。’ 蔡 氏註:‘角、触,协音也。’”参阅 王力 《诗经韵读·对叶音说的批判》
《骈字类编》:协金(协金)
纂异记:有人得青石,大如砖,背有鼻,穿铁索,长数丈,循环无相断处。海商见之,以数十千易之,云:此协金石,垂于海中,经夕引出,上必有金。
《骈字类编》:协兆(协兆)
宋史杨砺传:论杨砺遭遇龙飞,致位崇显,自以梦协其兆,而忠言善政,一无可述,惟弃官侍母,不以科名自伐,盖有取焉。
《漢語大詞典》:谐协(諧協)
和谐协调。 宋 沈辽 《德相送荆公三诗用元韵戏为之》:“簫竽合古律,宫羽自谐协。”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诗有纯用平侧字而自相谐协者。”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八:“诗的所以为诗,全在有浓厚紧张的情感,次之是谐协的韵律,并不在乎词藻的修饰。”
《漢語大詞典》:协谐(協諧)
调和。 宋 曾巩 《谢熙宁六年历日表》:“兢慎万几,协谐五纪。”
分類:调和
《國語辭典》:协韵(協韻)  拼音:xié yùn
1.符合韵律。诗词歌赋中,于相当的句末以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相押韵,使音调和谐优美,称为「协韵」。《红楼梦》第四○回:「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话,比上一句都要协韵,错了的罚一杯。」
2.今韵与古韵不同,以今音读古韵,多不能谐。北周沈重作《毛诗音义》,创协韵之说,随意将某字临时改读某音,以求和谐。至明末陈第始用语音演变的道理加以反驳,认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今韵不协,正是语音演变的證据,不能任意随文改读。应求古韵,以證其和谐。
《漢語大詞典》:叶韵(叶韻)
亦作“ 叶韵 ”。
(1). 南北朝 时,学者因按当时语音读诗经,韵多不和,便以为作品中某些字需临时改读某音,称为叶韵。后人并以此应用于其他古代韵文。此风至 宋 代而大盛。 明 陈第 始建立“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历史语言观,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参阅 明 陈第 《毛诗古音考序》
(2).作韵文时于句末或联末用韵之称。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点化故事:“借君衔以叶韵耳。”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夫叶韵乃词中最要之处。”
《漢語大詞典》:时协(時協)
四时和畅。 晋 陆云 《吴故丞相陆公诔》:“康年委登,惠风时协。”
《漢語大詞典》:协义(協義)
符合礼义。 唐 李邕 《鹘赋》:“何至德而能制,每协义而不争。”
《骈字类编》:协礼(协礼)
周礼:大史大会同朝觐,以书协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