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30,分89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姚月华
朱华
孙何(字 师则 华容县公 )
岑羲(字 伯华 南阳郡公 )
薛曜(别称 薛耀 字 升华 汾阴男 )
华严和尚
僧玄俨( 徐 别称 法华 )
释神英(号 法华耳 )
凉国公主( 㝹 字 华庄 仙源公主 )
窦华( 庭华 )
韦少华
萧华( 徐国公 )
勿提提羼鱼(别称 莲华精进 )
任华(行第 五 )
其它辞典(续上)
杨容华姚月华
朱华
孙何(字 师则 华容县公 )
岑羲(字 伯华 南阳郡公 )
薛曜(别称 薛耀 字 升华 汾阴男 )
华严和尚
僧玄俨( 徐 别称 法华 )
释神英(号 法华耳 )
凉国公主( 㝹 字 华庄 仙源公主 )
窦华( 庭华 )
韦少华
萧华( 徐国公 )
勿提提羼鱼(别称 莲华精进 )
任华(行第 五 )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女子。自幼聪慧,未曾读书。相传尝梦月轮坠于妆台,觉而大悟,所为文词,妙绝当时。兼善丹青,画花卉翎毛,世所鲜及。随父寓扬子江,见邻舟书生杨达诗,命侍儿乞其稿,达立缀艳诗致情,自后屡相酬和。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女诗人。生平不详。后人有《月华本传》,记其事迹,谓幼失母,忽梦月轮坠于妆台,觉而能诗。后随父至扬子江,观端午龙舟之戏,为书生杨达所见,以诗传情。二人遂以诗酬和,往来无间。姚父忽迁江右,仓皇成行,月华仅及寄诗留别。后杨达遍寻江右,终不可得。《月华本传》已逸,《琅嬛记》引有逸文。事迹另见《情史类略》卷三、《名媛诗归》卷一〇。《全唐诗》存诗6首,其中《怨诗寄杨达》二首,出《才调集》卷一〇,原题作《古怨二首》;《怨诗效徐淑体》出《乐府诗集》卷四二,可信为其作。其余三首,《有期不至》为白居易诗,《楚妃怨》为张籍诗,皆出后人依托。其事迹或亦出于后人附会。唐诗汇评
姚月华,生卒年里贯均未详。后人有《月华本传》记其事迹,谓幼失母,尝梦月轮坠于妆台,觉而能诗。后随父至杨子江,与邻舟书生杨达以诗传情,终木能结合。事出附会与否,不可考。《全唐诗》存诗六首,有白居易、张籍诗混入。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9—711 【介绍】: 唐潞州涉县人,字师则。孙逖从兄。官至散骑常侍、绵州刺史,封华容县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2 【介绍】: 唐南阳棘阳人,字伯华。岑文本孙。第进士。武则天时历广武、金坛令,有能名。中宗神龙初,为中书舍人。时武三思用事,敬晖欲上表削诸武封王者,众畏三思,不敢为草,独羲为之。进吏部侍郎,分掌选事,时议美之。睿宗立,历刑、户二部尚书,门下三品,进侍中,封南阳郡公。监修国史,删定格令,仍修《氏族录》。玄宗先天元年,坐预太平公主谋逆被杀,籍没其家。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2 字伯华,荆州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岑文本之孙。登进士第,累迁太常博士。因伯父累,贬郴州司法参军,迁金坛令,转纪水令,武后长安中为广武令,有能名,入为吏部员外郎,进吏部郎中。神功初,为中书舍人。下迁秘书少监,进吏部侍郎。中宗景龙三年(709),迁中书侍郎,睿宗景云元年(710),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罢为右散骑常侍。出为陕州刺史。入迁刑部尚书,转户部尚书。三年,复召同中书门下三品,进侍中,封南阳郡公。玄宗先天元年(712),坐预太平公主谋逆诛。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睿宗本纪》,《新唐书》本传,《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三、四。曾预修《则天皇后实录》。能诗文。《全唐诗》存诗6首,《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七
羲字伯华。侍中文本孙。第进士。累迁太常博士。神龙初拜中书舍人。坐为敬晖草疏请削诸武之为王者。左转秘书少监。进吏部侍郎右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睿宗立。出为陕州刺史。复历刑户二尚书。迁侍中。先天元年。坐预太平公主谋逆诛。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一作薛耀。字升华,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人。薛元超之子。尚城阳公主。武后登封元年(696),官礼部郎中。圣历中,依张易之,预修《三教珠英》,迁正谏大夫。官至给事中。袭封汾阴男。生平见新、旧《唐书·薛元超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三下》,《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九。曜以文学知名,与王勃有交谊。《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录文集2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8首。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九
曜。中书令元超子。尚城阳公主。圣历中附张易之。与修三教珠英。官正谏大夫。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居幽州之城北。日以华严为业。其诵声无近远闻之。如在左右。人因名之。曰华严和尚云。万岁通天中。都督张仁愿晨兴。谓其妻曰。昨夜经声。卿闻已否。曰闻。曰卿以为声发何地。曰其必发于衙署前尔。曰非也。发于城北。至今诵犹未已也。妻曰。城北去此远。安得而闻也。于是遣小竖走马覆视之而信。其妻大惊。一日见仁愿曰。君心愿盍趣偿之。仁愿曰诺兹方制造袈裟五百领以施应真。曰君欲知应真所住之地乎。即今之马鞍山竹林寺是已。异日如其言求之而得寺。然受袈裟者独缺一人。而使归之于华严和尚则知华严亦一应真也。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读诵篇第八之二
释华严和尚。不知名氏。居在幽州城北。恒持华严经以为净业。时号之全取经题呼召耳。其所诵时一城皆闻之。如在庭庑之下。万岁通天年中韩国公张仁愿之为幽州都督也。夜闻经声品次历历然。及尔晨兴谓夫人曰。昨宵城北道人讽诵。若在衙署前也。还闻已否。夫人曰。是何地远可得闻乎。张君曰。如其不信可各遣小竖走马往覆之。果无差谬。张君请召入城。及相见谓张君曰。有愿胡不报乎。答曰。现造袈裟五百缘布施罗汉去。华严曰。勿去馀处。但送往州西马鞍山竹林寺内施僧。及遣使赍香衣物登佛龛山。已去觅竹林寺且无踪迹。如是深入陟高山见一翁。问之曰。旦随吾来。倏睹云开寺现。景物非凡世所有。入寺散袈裟。毕而少二人。彼老宿曰。可赍还二分一与张仁愿一与华严和尚。自此方知华严和尚是竹林圣寺中来使留一宿。出已经年。行化既久。及终坐亡。肉身不萎败。范阳之人多往乞愿。时有徵应。塔近因兵革而废矣。 系曰。一口宣诵何能入远近人人耳耶。通曰。近则若愿持经善法力故。远则一音演说随类闻解。其人是圣寺员位。断可知矣。神僧传·卷第六
华严和尚。学于神秀。禅宗谓之北祖。尝在洛都天官寺。弟子三百馀人。每日堂食和尚严整瓶钵必须齐集。有弟子夏腊道业高出流辈。而性烦褊躁。时因卧疾不随众赴会。一沙弥瓶钵未足。来诣此僧顶礼云。欲上堂无钵。如可暂借明日当自置之。僧不与曰。吾钵受持已数十年。借汝必恐损之。沙弥恳告曰。上堂食顷而归。岂便毁损。至于再三。僧乃借之。曰吾爱钵如命。必若有损同杀我也。沙弥得钵捧持兢惧。食毕将归。僧已催之。沙弥持钵下堂。不意塼破蹴倒遂碎之。少顷僧又催之。既惧遂至僧所作礼承过且千百拜。僧大叫曰。汝杀我也。怒骂至甚。因之病亟一夕而卒。尔后经时。和尚于嵩山岳寺。与弟子百馀人方讲华严经。沙弥亦在听位。忽闻寺外山谷中若风雨声。和尚遂招此沙弥。令于己背后立。须臾见一大蛇长七八丈。大四五围。直入寺来努目张口。左右皆欲奔走。和尚戒之不令动。蛇渐至讲堂升阶睥睨若有所求。和尚以锡杖止之云住。蛇欲至座遂俛首闭目。和尚戒之。以锡杖扣其首曰。既明所业。今当回向三宝。令诸僧齐声为之念佛。与受三归五戒。此蛇宛转而去。时亡僧弟子已有登会者。和尚召谓曰。此蛇汝之师也。修行累年合證果位。为临终之时惜一钵故怒此沙弥。遂作一蟒蛇。适此来者欲杀此沙弥。更若杀之当堕大地狱无出期也。赖吾止之与受禁戒。今当舍此身矣。汝往寻之。弟子受命而出。蛇行所过草木开靡如车路焉。行十四五里至深谷间。此蛇自以其首叩石而死矣。归白和尚。和尚曰。此蛇今已受生在裴郎中宅作女。亦甚聪慧。年十八当亡。即却为男。然后出家修道。裴郎中即我门徒。汝可入城为吾省问之。其女今已欲生而甚艰难。汝便可救之。时裴宽为兵部郎中。即和尚门人也。弟子受命入城。遥指裴家。遇裴请假在宅。遂令报云。华严和尚传语。郎中出见神色甚忧。僧问其故。云妻欲产已六七日。烛灯相守甚危困矣僧曰。某能救之。遂令于堂门外净床席。僧人焚香击磬呼和尚者三。夫人安然而产一女。后果十八年而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5—742 【介绍】: 唐僧。诸暨人,俗姓徐。武周證圣元年出家,继游上京,后居越州法华山寺近三十年。玄宗开元末恩制度人,润州刺史齐浣等还主其事,自广陵到信安,道俗受法者万人。有《辅篇记》、《金刚义疏》等。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徐氏。越之诸暨人。年十二。师事富春僧晖出家。證圣元年。以恩制获度。隶贯悬溜寺。弱冠从光州岸师。禀具戒。时崇福融济二律师。皆训徒上京。俨往依之。升堂入室。蒙其印可。由是名声重矣。及睿宗受戒于安国。诏充大德。后还江左。偏以四分开导。俄居法华山。敷阐金刚般若。而蹑屩檐簦之俦。听讲请戒。云凝风休。如是几三十载。不起于座。开元二十四年。诏颁行御所注经于天下。都督河南元彦冲。躬造山中。请俨俯临郡治。设筵唱演此经大义。以称上意。初光州岸公尝梦。神僧谓曰。玄俨诚一世之法器。教之小乘。非所空自尔每以般若命之宣畅。至是果际遇。岂非命欤。未几内捐衣钵。外率檀信。装饰石城。百尺弥勒像。而润州刺史齐浣。运心极广。视物惟均。方舟结乘。奉迎俨于丹阳。馀杭吴兴等郡。为诸新度受具则化之所被。自广陵迄于信安。地方千里。餐规沐德。殆且万人。福缘之盛。乃如此。天宝元载十一月七日示疾。坐终于寺之戒坛院。寿六十八。卜于是月二十。窆之秦望山下。建塔植松。以表其地。万齐融述文。颂德。兹不录。 俨凡礼佛名经一百过。设无遮会十筵。著辅篇记十卷。羯磨述章三篇。金刚义疏七卷。讲金刚经疏一百过。宋高僧传·卷第十四 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玄俨。俗姓徐氏。晋室南迁因官诸暨。遂为县族。年始十二辞亲从师。事富春僧晖。證圣元年恩制度人。始堕僧数隶悬溜寺。俨幼而明敏长则韶令。标格峻整风仪凛然。迨于弱冠乃从光州岸师咨受具戒。后乃游诣上京探赜律范。遇崇福意律师并融济律师。皆名匠一方南山上足。咸能升堂睹奥。共所印可。由是道尊戒洁名动京师。安国授记并充大德。后还江左偏行四分。因著辅篇记十卷羯磨述章三篇。至今僧徒远近传写。初光州岸公。尝因假寐忽梦神僧。谓曰。玄俨当为法器。云何教以小乘。后乃命宣般若。由是研精覃思采摭旧学。撰金刚义疏七卷。古德所不解先达所未详。我则发挥光明若指诸掌。誓以一生宣讲百遍。越邑精舍时称法华。晋沙门昙翼曾结庵山巅。入是法三昧感遍吉菩萨。徒观其塔类多宝涌出以證经宫如转轮飞行而听法。双乌所以示兆今尚翔鸣。六象所以呈奇。时犹隐现。不可得而思议者。盖斯之谓欤。信如来之福庭。是菩萨之隐岳。俨乃考盘是卜束钵深栖。建置戒坛招集律行。若夫秦衡上士燕代高僧。数若稻麻算同竹苇。伏膺请益蹑屩担簦。宴坐不出几三十载。开元二十四年。帝亲注金刚般若经。诏颁天下普令宣讲。都督河南元彦冲躬。请俨重光圣日。遂阐扬幽赞允合天心。令盲者见日月之光。聋者闻雷霆之响。俨之演畅盖有力焉。夫乐小法者迷自我而为病。通大方者懵开空之法道。若夫会三归一触理冥事。自优波离已下犹或病诸。而俨纲纪小乘演畅大法。晤佛境之非有识魔界之为空。故能使涅槃将生死一如烦恼与菩提齐致。发心而登佛地非我而谁。白黑归依当仁不让。昔僧护法师常居石城宴坐青壁。仰其中峰如有佛像。愿造十丈以图兜率。良愿未谐护公长逝。梁武皇帝诏僧祐律师驰传经理。规模刻划意匠才施。俄而山冢崒崩全身坐现。合高百馀尺。虽金石丝竹四天之供施常闻功德庄严十地之雕镌尚阙。俨乃内倾衣钵外率檀那。布以黄金之色。镕以白银之相。铜锡铅锴球琳琅玕。七宝由是浑成。八珍于焉具足。虽宝积献盖界现三千。迦叶贡衣金踰十万。如须弥之现于大海。若杲日之出于高山。此又俨之功德不可思议者也。故洛州刺史徐峤工部尚书徐安贞。咸以宗室设道友之礼。国子司业康希铣太子宾客贺知章朝散大夫杭州临安县令朱元慎。亦以乡曲具法朋之契。开元二十六载。恩制度人。采访使润州刺史齐浣越州都督景诚采访卢见义泗州刺史王弼。无不停旟净境禀承法训。齐公乃方舟结乘。奉迎俨于丹阳馀杭吴兴诸郡。令新度释子躬授具戒。自广陵迄于信安。地方千里。道俗受法者殆出万人。凡礼佛名经一百遍。设无遮大会十筵。而入境住持举无与比。夫秉法传授从佛口生。有门人法华昙俊崇默龙兴崇一开元智符称心崇义香严怀节宝林洪霈觉引灌顶。皆不倾油钵无漏浮囊。经不云乎。如旃檀林旃檀围绕。如师子王师子围绕。信俨之威神有在。而法主之功德不刊。将知三界无安百灵共尽。此生已适于后息他世应见于前心。以天宝元载岁次壬午缘化已毕。十一月三日现疾于绳床。七日午时坐终于戒坛院。春秋六十有八。粤其月二十五日窆于寺南秦山之下。高树双塔光明踰于白云。列植千松秀色罗于明月。经始则神邕崇晓。住持则唯湛道昭。并躬护圣场亲传智印。其馀三千门人五百弟子。承般若之深法受毗尼之密行。尽号颛门。无待弥勒。天宝十五载岁次景申。万齐融述颂德碑焉。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沧州人。丱岁从师究习经论。又参神会禅师于荷泽。禅师谓之曰。汝于五台有缘。宜往。开元四年。六月中旬。乃获戾止。一日食毕。偶游西林。忽入一院。榜曰。法华。其外三门十三间。壁画五台山十寺境。其内三门。则塑护国仁王像。有楼峻耸。奉文殊普贤像于上。其馀行宫道场仪仗蔽映。正中则多宝塔也。其庄严之盛。具如经说。英时神情恍𢠳。境物变眩。宜非耳目所能了。及出则众僧诡相异状。交揖迭晤。遂东行可三十步。闻闭户声。回视无所见。英因泣曰。此大圣启悟我也。我其敢怠。乃发愿一依化院规横营建。以隆佛法。先筑庵化塔处。召匠致材。旋有成绪。使吴道子图所见于墙堵间。仍扁法华。匡徒说法。气象冠诸方。久之告灭。寿七十五。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释神英。罔知姓氏。沧州人也。宿缘悟道丱岁从师。讽诵精勤日夜匪懈。年当应法受具。后乃枝锡萍游寻访知识。早通玄话兼擅论经。相次参神会禅师。谓英曰。汝于五台山有缘速。宜往彼瞻礼文殊兼访遗迹。既承指授。以开元四年六月中旬到山瞻礼。于僧厨止泊。一日食毕游于西林。忽见一院题曰法华。英遂入中见多宝塔一座。玮晔繁华如法华经说同也。其四门玉石功德细妙光彩。神工罕测。后面有护国仁王楼。上有玉石文殊普贤之像。前有三门一十三间。内门两畔有行宫道场。是文殊普贤仪仗。三门外状台山十寺。杳然物外观瞻浩荡神情恍𢠵。英试出院又见众僧。且非恒所见者。而多诡异。疑豫未决。遂出门东行可三十步。忽闻闭户铿然。回目视之了无一物。英乃悲泣曰。此大圣警悟我邪。于此地必有缘矣。遂于髣髴多宝塔处。结庵而止。乃发愿曰。我依化院建置一所住持。日居月诸信施如林归依者众。遂召工匠有高价者。誓不酬之。乃于易州千里取乎玉石用造功德。细妙光莹功侔所见。其壁乃王府友吴道子之迹。六法绝妙为世所尚。此院前后工毕。因号法华耳。英说法住持。其齐整若剪裁焉后无疾召门人嘱付而终。春秋七十五。今坟塔存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7—724 【介绍】: 唐睿宗女。名㝹,字华庄。始封仙源公主,下嫁温彦博曾孙温曦。改封凉国公主。玄宗立,进封长公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6 【介绍】: 名或作庭华。唐河南洛阳人。玄宗天宝中,官知杂侍御史。累迁中书舍人。党附杨国忠。十二载,国忠典选,华等讽选人立碑尚书省门,以颂国忠之能。后入翰林充学士。倚国忠之势,招权纳贿。国忠败,亦坐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2 【介绍】: 唐京兆杜陵人。代宗宝应元年,官中书舍人。时史朝义尚在河洛,帝征回纥兵至,乃以雍王适为兵马元帅,少华为元帅判官兼掌书记,东会之。回纥可汗责雍王不于帐前舞蹈,少华等以理苦辞,相拒久之。回纥遂引少华等各榜棰一百,一宿而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祖籍南兰陵。萧嵩子。玄宗天宝末为兵部侍郎。安禄山乱,陷于叛军,伪署魏州刺史。郭子仪攻安庆绪于相州,华欲以魏为应,事泄被执。崔光远收魏州,破械出华。朝廷正授华为魏州刺史。后归京,仍以任伪官贬为试秘书少监。历尚书右丞、河中尹、河中晋、绛节度使,肃宗上元初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宦官李辅国用事,求为宰相,华拒之,遂结怨。后辅国以矫诏罢为礼部尚书,贬峡州司马卒。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4? 籍贯不详。萧嵩子。玄宗开元中历仕司勋郎中、给事中、工部侍郎。嵩卒,袭封徐国公。天宝末任兵部侍郎。禄山乱起陷贼,伪署魏州。魏人美其惠政,朝廷乃正授魏州刺史。及归京,仍以污贼自请降试秘书少监,寻迁尚书右丞,擢河中尹,充河中晋绛节度使。上元二年(761)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宝应元年(762)忤李辅国,辅国矫命罢相,贬峡州员外司马,后量移江州刺史。代宗广德中卒于任所。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本传、刘长卿《祭萧相公文》。《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文·卷三百七十
华。太子太师嵩子。天宝末嗣爵。官兵部侍郎。禄山之乱陷贼。伪署魏州刺史。贼平。以污伪命降试秘书少监。稍迁尚书右丞。擢河中晋绛节度使。上元元年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肃宗寝疾。李辅国矫诏罢为礼部尚书。贬硖州员外司马。卒。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华言莲华精进。龟慈人也。久居其国之莲华寺。寺在国之西门外。近前践山。山有流水。自成乐音。可爱。开元中。安西使工写其音。以献曲。名耶婆瑟鸡。以之入羯鼓尤。妙。车奉朝尝为使。偶见精进号三藏苾刍。奉朝因祈请。出十力经一卷。盖佛在舍卫国所说者。奉朝使归。以其经进上。贞元中入藏。宋高僧传·卷第三 译经篇第一之三
释勿提提羼鱼。华言莲华精进。本屈支城人也。即龟兹国亦云丘慈。正曰屈支。时唐使车奉朝到彼土。城西门外有莲华寺。进居此中号三藏苾刍。奉朝至诚祈请。开译梵夹传归东夏。进允之。遂译出十力经。可用东纸三幅。成一卷。是佛在舍卫国说。安西境内有前践山。山下有伽蓝。其水滴溜成音可爱。彼人每岁一时采缀其声以成曲调。故耶婆瑟鸡。开元中用为羯鼓曲名。乐工最难其杖撩之术。进寺近其滴水也。其经是沙门悟空同十地回向轮经。共十一卷赍进贞元中请编入藏。值圆照续录故述其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光州东安人。玄宗时,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又曾入桂州幕。性耿介狷直,傲岸不羁。曾为书历抵公卿,多自负不平语。仕途坎坷,常自称“野人”、“逸人”。曾至长安访李白,未遇,遂作长诗以寄。代宗初,又以长诗寄蜀中之杜甫。又与高适善。大历间,怀素以草书名动京师,华为作《怀素上人草书歌》。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排行五。乐安(今山东高青)人。玄宗开元中,历仕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十九年(731)曾参佐桂州刺史张九龄幕。性耿介狷直,傲岸不羁,敢于指责公卿,故仕途不得意,常自称“野人”、“逸人”。天宝五载(746)至长安访李白,未遇,因作《寄李白》诗。代宗宝应元年(762)知杜甫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并参谋军事,为赋《寄杜拾遗》。大历年间,僧怀素以草书名动京师,为作《怀素上人草书歌》。事迹散见《唐摭言》卷一一、《唐诗纪事》卷二二。与高适友善,适有《赠任华》诗。《全唐诗》存诗3首。唐诗汇评
任华,生年年不详,涪城(今四川三台西北)人,郡望乐安(今山东高青南)。曾官秘书省校书郎,后隐居岩壑累年。为人狷介,傲岸不羁。严武镇西川,曾上书干谒,大历中至长安,又致书京也尹赏至,责其恃才傲物,均无所回忌。大历十二年,在李昌𡿟桂林幕,后不知所终。华与杜甫、高适交游,又慕李白为诗,曾访之于长安,未遇。《全唐诗》存诗三首。全唐文·卷三百七十六
华。玄宗时官秘书省校书郎。出为桂州刺史参佐。
作品评论
《诗源辨体》
开元中,仟华杂言有《寄李白》、《寄杜甫》及《怀素草书歌》三篇,极其变怪(下流至卢仝、刘叉杂言),然语实鄙拙,未足成家。盖其人质性狂荡,而识趣庸劣,心慕李、杜而不能,故其流至此耳。《石园诗话》
《松石轩诗评》云:“任华之作,如疾雷轥空,长风蹴浪,飞电沓影,重云满盈,倏开倏合,一朗一晦,凛耳叠目,吁可怪也!”愚谓华唯传寄李、杜及《怀素上人草书歌》三诗。……将李、杜学力性情,一一写得逼肖,如读两公本传,令人心目俱豁。《摭言》:“华与庾中丞书曰:华本野人,尝思渔钓。寻常杖策,归乎旧山。非有机心,致斯扣击。”是必狂狷之流,惜乎其爵里莫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