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午时(午時)  拼音:wǔ shí
旧称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的时段为午时。后指中午十二时左右。唐。白居易〈昼寝〉诗:「不作午时眠,长日安可度?」《儒林外史》第四八回:「三姑娘饿了八日,在今日午时去世了。」
《漢語大詞典》:午时茶(午時茶)
中医常用成药。用苍术、藿香、苏叶、神曲、麦芽、红茶等制成,主治感冒、食积等症。《恨海》第一回:“幸得带有 广东 的午时茶, 白氏 亲身和他热了一碗,吃下去。到了下午,才好些。”
《国语辞典》:细叶金午时花(细叶金午时花)  拼音:xì yè jīn wǔ shí huā
植物名。锦葵科黄花稔属,多年生小灌木。分布泛热带。高五十公分至一百公分,叶互生,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锐尖,锯齿缘。花单生或簇生叶腋,黄色,花瓣五片。果近球形,先熟时分离成六枚分果片,顶端具芒刺。根含有铁盐,叶、树皮及根含有微量的氢氰酸,能治疗脓疮,清热解毒。
《漢語大詞典》:中时(中時)
(1).午时。后汉书·方术传上·李南:“明日中时应有吉问。”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肉芝﹞五月五日中时取之,阴乾百日。”陈书·儒林传·沈洙:“若其日有长短,分在中时前后。”
(2).不好也不坏的时机。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大豆:“春大豆次植穀之后,二月中旬为上时(一亩用子八升),三月上旬为中时(用子一斗),四月上旬为下时(用子一斗二升)。”
(3).古代以春、夏、秋、冬四时配木、火、金、水四行,另分立秋前十八日配土,名为“中央时”,简称“中时”。后因以泛指夏末。 唐 贾岛 《送僧》诗:“中时山果熟,后夏竹阴繁。”参阅 清 王夫之 礼记章句·月令·季夏
《國語辭典》:正中  拼音:zhèng zhōng
正当中。《水浒传》第四二回:「正中一所太殿,殿上灯烛荧煌。」
《國語辭典》:听鼓(聽鼓)  拼音:tīng gǔ
旧时官衙以卯刻鸣鼓召集僚属,故称赴官所以伺候上官为「听鼓」。唐。李商隐 无题:「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断蓬。」
《國語辭典》:中景  拼音:zhōng jǐng
镜头拍摄取景,调整到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能为演员提供较大的自由活动空间,以使观众看清人物的表情和动作。
《漢語大詞典》:午漏
午时的滴漏。亦指午时。 唐 姚合 《夏日书事寄丘亢处士》诗:“树里鸣蝉咽,宫中午漏长。” 宋 欧阳修 《下直呈同行三公》诗:“午漏声初转,归鞍路偶同。”新唐书·李德裕传:“ 德裕 在位,虽遽书警奏,皆从容裁决,率午漏下还第,休沐輒如令,沛然若无事时。”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五年“午际” 元 胡三省 注:“午际,方交午漏初刻,非正午时也。”
分類:午时滴漏
《漢語大詞典》:近午
接近正午时间。 元 贡师泰 《巡按松州》诗:“云叶繽纷雪弄花,小营近午却排衙。”
《漢語大詞典》:午影
中午日光下的投影。亦借指午时。 宋 王安石 《独卧》诗:“茅檐午影转悠悠,门闭青苔水乱流。” 元 柳贯 《龙峰孤塔》诗:“玉函舍利朝光现,珠斗阑干午影过。”
《漢語大詞典》:午潮
正午时的潮水。 宋 朱松 《送沉昌时赴宁海令兼叙别》诗之二:“午潮平处落归帆,已觉离情两不堪。”元史·五行志二:“﹝ 至正 七年﹞八月壬午, 杭州 上海 浦中 ,午潮退而復至。”
《國語辭典》:长命缕(長命縷)  拼音:cháng mìng lǚ
端午节时,系在儿童手臂、手腕,悬在儿童胸前或臂上,挂在蚊帐、摇篮等处用以消灾祈福的五采丝线或绒线。民间以为青、红、白、黑四色象徵东、南、西、北四方,黄色象徵中央,于端午节系此五采丝线,可以免除瘟病,使人长寿健康。也称为「百索」、「避兵缯」。
《國語辭典》:禺中  拼音:yú zhōng
将近正午的时候。也作「隅中」。
分類:将近午时
《漢語大詞典》:午衙
午时官吏集于衙门,排班参见上司。亦用以形容午间群蜂飞集蜂房之状。 元 金涓 《春日过绣湖》诗:“茅菴兀坐无餘事,静看游蜂报午衙。”
《漢語大詞典》:午初
午时初刻。 明 张居正 《拟日讲仪注疏》:“近午初时,进讲《通鑑》节要。”
分類: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