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93,分5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邵升
刘升
赵升卿
茹汝升
梁升卿
杨升
僧智升( 耳 )
何超(字 令升 )
傅升卿
李升朝
刘同升
颜真卿(字 清臣 世称 鲁公、颜鲁公 号 应方 鲁郡公、鲁国公 文忠 行第 十三 )
李亨( 李嗣升、李浚、李玙、李绍、浚、亨、玙、绍 肃宗皇帝、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肃宗帝 庙号 肃宗、唐肃宗 名 嗣升 陕王、忠王 )
任升之
其它辞典(续上)
刘升(字 陟遐 )邵升
刘升
赵升卿
茹汝升
梁升卿
杨升
僧智升( 耳 )
何超(字 令升 )
傅升卿
李升朝
刘同升
颜真卿(字 清臣 世称 鲁公、颜鲁公 号 应方 鲁郡公、鲁国公 文忠 行第 十三 )
李亨( 李嗣升、李浚、李玙、李绍、浚、亨、玙、绍 肃宗皇帝、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肃宗帝 庙号 肃宗、唐肃宗 名 嗣升 陕王、忠王 )
任升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徐州彭城人。刘易从子。十余岁时以父罪流岭表,六道使诛流人,升以信爱为首领所庇免。后易姓温,北归洛。睿宗景云中特授右武卫骑曹参军。玄宗开元中累迁中书舍人、太子右庶子。能文,善草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汝州临汝人。玄宗初,历任兵部、驾部员外郎、户部郎中,改长安令。开元八年任润州刺史。又任华州刺史,以年老,累表陈乞,以国子祭酒致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代州人。武周长安间为仆射。尝承命治代郡。峨谷水溢,汝升理泉脉,引水穿渠灌田,民赖其利,立庙峨谷口祀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玄宗开元中为奉天尉。擢侍御史内供奉,迁祠部员外郎、户部郎中。出为广州都督。工书,尤善八分,体格甚古。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玄宗开元二年(714)直言极谏科及第,任奉天县尉、雍县尉,历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祠部员外郎、户部郎中、中书舍人,二十年出为莫州刺史,后曾任广州都督,太子右庶子。与张九龄友善,始终不渝。事迹散见《新唐书·韦抗传》,《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一、二二,《御史台精舍题名考》卷二,《书小史》卷九。升卿涉学工书,善小篆八分。《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七
升卿。开元中为奉天尉。擢侍御史内供奉。迁祠部员外郎户部郎中。出为广州都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玄宗开元中为史馆画直。善写照。尝写玄宗与肃宗像,深得王者气度。另有安禄山像及望贤宫图存世。画山水亦妙,得张僧繇没骨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居长安西崇福寺。学大小乘,尤善毗尼宗。以《大藏目录》真伪相乱,乃于玄宗开元十八年撰《开元释教录》。全唐文·卷九百十四
智升。开元中崇福寺沙门。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未详何许人。悬解二乘。尤善毗尼。然于著述盖出天性。每以大藏之目。虽有聂道真道安明佺等。所撰晋魏汉等录。亦姑以记其翻传岁月。人物名字耳。若其同本异出。以一为二。以旧为新。后先浑淆。真伪杂滥。则其过不可枚举。乃于开元十八年庚午。撰开元释教录二十卷。其甄别之至。遂能黜江泌女子之文。以塞妖忘之源。后有作者如圆照之贞元录。犹相去远矣。又续道宣内典录一卷。靖迈图纪一卷。宋高僧传·卷第五 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智升。未祥何许人也。义理悬通二乘俱学。然于毗尼尤善其宗。此外文性愈高博达今古。每慊聂道真道安至于明佺宣律师。各著大藏目录记其翻传年代人物者。谓之晋录魏汉等录。乃于开元十八年岁次庚午。撰开元释教录二十卷。最为精要何耶。诸师于同本异出旧目新名。多惑其文真伪相乱。或一经为两本。或支品作别翻。一一裁量少无过者。如其旧录江泌女子诵出经。黜而不留。可谓藻鉴杜塞妖伪之源有兹独断。后之圆照贞元录也。文体意宗相岠不知几百数里哉。麟德中道宣出内典录十卷。靖迈出图纪四卷。升各续一卷。经法之谱无出升之右矣。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玄宗开元中,官监察、殿中御史。二十八年,迁右司员外郎。天宝元年,再迁户部郎中。出为晋陵郡太守,兼江南东道采访使、潭潮等六郡经略使。三载,受诏讨海盗吴令光,诛之。后移同州刺史,卒。全唐文·卷三百二十九
同升。开元中官侍御史。天宝元年授朝散大夫户部郎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9—784 【介绍】: 唐琅邪临沂人,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颜师古五世从孙。玄宗开元二十二年进士。又擢制科。累擢武部员外郎。为杨国忠所挤,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叛,约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等起兵抵抗,响应者众,共推为盟主,兵至二十万。肃宗立,为河北招讨使。诸郡复陷,间道奔凤翔,累除御史大夫,出为冯翊太守。以直不容,屡贬官。历迁尚书右丞、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德宗时,卢杞恶之,会李希烈叛,命往劝谕,遂为希烈缢死。谥文忠。工书法,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创为“颜体”。有集及《韵海镜源》等。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9—784 字清臣,排行十三,京兆(今陕西长安)人。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进士及第,天宝元年(742)中文词秀逸科,历仕秘书省校书郎、醴泉尉、监察御史。八载迁殿中侍御史,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出为平原太守。安史乱起,起义兵抵抗。肃宗至德元载(756)拜宪部尚书、御史大夫,出为同、蒲、饶、升州刺史。代宗广德二年(764)迁刑部尚书,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大历三年(768)出为抚州刺史。八年至十二年移刺湖州,召集32位文人修撰韵编类书《韵海镜源》,并形成一个多达95人之联唱诗人群,其唱和作品结集为《吴兴集》10卷。十二年召为刑部侍郎,德宗建中三年(782)改太子太师,充淮宁军宣慰使。兴元元年(784)为李希烈所害,谥文忠。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令狐峘《颜真卿墓志铭》、殷亮《颜鲁公行状》。宋留元刚有《颜鲁公年谱》。工诗善文,又为杰出书法家,著述甚富,多佚。今传《颜鲁公集》15卷,为留元刚所辑。《全唐诗》存诗1卷,另收其所参与联句诗21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联句1首,断句2。唐诗汇评
颜真卿(708—784),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二十二年(734),登进士第,又登拔萃科及文词秀逸科,调醴泉尉,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宰相杨国忠恶之,出为平原大守。起兵抗安史叛军,诏拜户部侍郎。肃宗即位,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为河北招讨使。至德二载(757)为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军国事知无不言,为宰相所忌,出为冯翊太守,累贬至蓬州长史。代宗立,除尚书左丞,寻除检校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封鲁国公。与元载不合,贬峡州别驾,迁抚、湖二州刺史。德宗立,改大子少师。时李希烈叛,受命往劝谕,被拘,不屈被害。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世称“颜体”。善诗文,著作甚富,有《韵海镜源》三百六十卷,又《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各十卷,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十五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一卷。全唐诗补逸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长安人。开元二十二年进士及第,历仕玄、肃、代诸朝,封鲁国公。李希烈陷汝州,卢杞奏遣真卿往谕,拘胁累岁,不屈而死。全唐文·卷三百三十六
真卿字清臣。琅琊临沂人。开元中举进士。又擢制科。累官武部员外郎。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加户部侍郎。肃宗幸灵武。授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河北采访招讨使。代宗朝封鲁郡公。为刑部尚书。加改太子太师。卢恶之。奏使谕李希烈。希烈胁之。不屈。遂缢杀之。年七十七。赠司徒。谥曰文忠。
作品评论
《唐诗品》
鲁公情欣所遇,悉综古调,颇尚格气,不事弥文。虽有一二近体,不过游戏之作,非所以系幽悰也。今集中所载不及百篇,大都守吴兴时,与皎僧、陆处士之流结思岩林,相忘外道者也,然旷世之情,优入三昧,殊非守平原时色相。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1—762 【介绍】: 唐朝皇帝。玄宗第三子。初名嗣升,改名浚,又改名玙、绍,再更名亨。玄宗开元二十六年立为太子。安禄山之乱,随玄宗奔蜀,至马嵬,支持禁军杀杨国忠,逼帝缢死杨贵妃。乃还灵武,即帝位,尊玄宗为太上皇。后借回纥兵,命郭子仪收复两京。在位七年,宠信张良娣及宦官李辅国、鱼朝恩等,致兵祸不断。宝应元年,李辅国等杀张皇后,拥立太子,乃惊忧卒。谥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全唐文·卷四十二
帝讳亨。元宗第三子。景云二年生。初名嗣升。先天元年封陕王。开元十五年徙封忠王。改名浚。又改名玙。二十六年六月册为皇太子。改名绍。天宝三载改今名。十五载七月即位于灵武郡。至德三载正月。上皇册帝尊号曰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乾元二年正月。上尊号乾元大圣光天文武孝感皇帝。在位七年。年五十二。谥曰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庙号肃宗。
人物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