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千里驹(千里駒)  拼音:qiān lǐ jū
1.驹,少壮的马。千里驹指日行千里的良马。如:「这匹马可连续奔驰数十里而不气喘、不疲倦,真不愧为千里驹。」也称为「千里马」。
2.比喻年轻有为的少年。《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德字路叔,修黄老术,有智略。少时数言事,召见甘泉宫,武帝谓之『千里驹』。」《三国志。卷九。魏书。曹休传》:「閒行北归,见太祖。太祖谓左右曰:『此吾家千里驹也。』」
《國語辭典》:千里足  拼音:qiān lǐ zú
1.能日行千里的良马,或善于奔驰的动物。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2.比喻才能杰出的人。《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郦炎传》:「舒吾陵霄羽,奋此千里足。」
《國語辭典》:千里马(千里馬)  拼音:qiān lǐ mǎ
1.日行千里的良马。《史记。卷四三。赵世家》:「缪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唐。韩愈 杂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也称为「千里驹」。
2.比喻才能杰出的人。如:「你相信他是个才能兼备的千里马?」
《漢語大詞典》:千里意
犹千里情。 南朝 梁简文帝 《华月诗》:“欲传千里意,不照十年悲。”
《漢語大詞典》:鱼千里(魚千里)
(1).谓鱼游千里。典出《关尹子·宇》:“以盆为沼,以石为岛,鱼环游之,不知其几千万里而不穷也。” 宋 黄庭坚 《追和东坡题李亮功〈归来图〉》:“小池已筑鱼千里,隙地仍栽芋百区。”
(2).比喻徒然无益地追求不止或追逐不舍。 宋 黄庭坚 《戏作林夫人欸乃歌》之二:“从师学道鱼千里,盖世成功黍一炊。” 宋 陆游 《闻雨》诗:“不悟鱼千里,终归貉一丘。”
《漢語大詞典》:千里情
指怀念远方之情。 南朝 齐 谢朓 《奉和随王殿下》诗之十四:“想折中园草,其知千里情。行云故乡色,赠此一离声。”
分類:怀念远方
《漢語大詞典》:千里草
(1).“董”字的隐语。后汉书·五行志一:“ 献帝 践祚之初,京都童謡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按,千里草为董,十日卜为卓。童谣谓 董卓 残暴,不得人心,必将失败。
(2).青草绵延无际。形容远道。 唐 许浑 《送杜秀才归桂林》诗:“两岸晓霞千里草,半帆斜日一江风。”
《漢語大詞典》:千里信
远方的音讯。 唐 皇甫冉 《九日寄郑丰》诗:“重阳秋已晚,千里信仍稀。” 唐 杜牧 《郡斋秋夜即事寄斛斯处士许秀才》诗:“故国杳无千里信,綵弦时伴一声歌。”
分類:远方音讯
《漢語大詞典》:千里莼(千里蓴)
见“ 千里蓴羹 ”。
《漢語大詞典》:千里莼羹(千里蓴羹)
旧时多作思乡之辞。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陆机 诣 王武子 , 武子 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 陆 曰:‘卿 江东 何以敌此?’ 陆 曰:‘有 千里 蓴羹,但未下盐豉耳!’” 千里 ,湖名,在 江苏 溧阳县 。蓴羹,用蓴菜煮的汤。原为具有 吴 地风味的名菜,后泛指本乡特产,含思乡之意。亦作“ 千里蒓羹 ”。 金 王渥 《驿口桥看白莲》诗:“百年蓬鬢关心切, 千里 蒓羹与愿违。”亦省作“ 千里蓴 ”。 唐 杜甫 《赠别贺兰铦》:“我恋 岷山 芋,君思 千里 蓴。”参阅晋书·陆机传、 宋 曾三异 因话录·莼羹
分類:千里
《漢語大詞典》:千里莼羹
见“ 千里蓴羹 ”。
《漢語大詞典》:千里骥(千里驥)
犹千里马。喻良才。艺文类聚卷二二引《青州先贤传》:“京师号曰:‘ 陈仲举 昂昂如千里驥, 周孟玉 瀏瀏如松下风。’”
《國語辭典》:千里眼  拼音:qiān lǐ yǎn
1.神话传说中的天神。相传为妈祖所收伏的妖怪,后为妈祖座前的两大神将,具有眼力的神通,能看到极远、极细或极隐蔽的东西。《西游记》第一回:「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燄燄,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
2.人耳目众多,或用以比喻人观察敏锐,有远见。《魏书。卷五八。杨播传》:「杨使君有千里眼,那可欺之?」
3.望远镜的俗称。
《漢語大詞典》:千里棹
犹千里船。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往新安至桐庐口》诗:“感节良已深,怀古亦云思。不有千里棹,孰申百代意?”
《漢語大詞典》:千里舟
犹千里船。 南朝 宋 谢惠连 《与孔曲阿别》诗:“悽悽乘兰秋,言饯千里舟。”
《漢語大詞典》:千里骨
千里马的骨骼。比喻英俊不凡的气质。 宋 苏轼 《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诗:“喜见三少年,俱有千里骨。”
《漢語大詞典》:千里光
见“ 千里急 ”。
《漢語大詞典》:千里急
药草名。亦称“ 千里及 ”、“ 千里光 ”。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千里及﹝集解﹞引 苏颂 曰:“千里急,生 天臺山 中,春生苗,秋有花,土人采花叶入服药。又 筠州 有千里光……盖一物也。”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千里急》:“问诸左右曰:‘吾乡有草,可作伤色者,尔 泉 地云何?’答曰:‘此名千里急。’余令取捣碎,别涂两人如其处,少焉成黑,以示两兵,两兵愕然,遂得奸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