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十纪(十紀)
(1).古代传说,自天地开辟,人皇以来,至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共二百七十六万年,分为十纪:九头、五龙、摄提、合雒、连通、序命、循蜚、因提、禅通、疏讫。见《广雅·释天》。 司马贞 补《史记·三皇本纪》引《春秋纬》,谓十纪为三百二十七万六千年,“循蜚”作“脩飞”、“因提”作“回提”、“疏讫”作“流讫”,其余名目相同。
(2).十代,十世。《汉书·叙传上》:“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於上京。”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十纪, 汉 十世也。”
(3).指一百二十年。《文选·潘岳〈西征赋〉》:“图万载而不倾,奄摧落於十纪。” 李善 注引 孔安国 《尚书》传:“十二年曰纪。”
(2).十代,十世。《汉书·叙传上》:“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於上京。”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十纪, 汉 十世也。”
(3).指一百二十年。《文选·潘岳〈西征赋〉》:“图万载而不倾,奄摧落於十纪。” 李善 注引 孔安国 《尚书》传:“十二年曰纪。”
《漢語大詞典》:连通(連通)
(1).犹通连。 唐 张籍 《沉千运旧居》诗:“土木被丘墟,谿路不连通。” 明 瞿式耜 《丙戌清和游昭州珍珠岩追纪二十六韵》:“洞中有洞路连通,探幽岂惮穷昏黑。” 鲁迅 《彷徨·孤独者》:“两间连通的客厅,并无什么陈设。”
(2).十纪之一。 宋 路泌 《路史·前纪二·叙十纪》:“连通五,是谓六姓纪,乘蜚麟以理。”参见“ 十纪 ”。
(2).十纪之一。 宋 路泌 《路史·前纪二·叙十纪》:“连通五,是谓六姓纪,乘蜚麟以理。”参见“ 十纪 ”。
《漢語大詞典》:十纪(十紀)
(1).古代传说,自天地开辟,人皇以来,至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共二百七十六万年,分为十纪:九头、五龙、摄提、合雒、连通、序命、循蜚、因提、禅通、疏讫。见《广雅·释天》。 司马贞 补《史记·三皇本纪》引《春秋纬》,谓十纪为三百二十七万六千年,“循蜚”作“脩飞”、“因提”作“回提”、“疏讫”作“流讫”,其余名目相同。
(2).十代,十世。《汉书·叙传上》:“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於上京。”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十纪, 汉 十世也。”
(3).指一百二十年。《文选·潘岳〈西征赋〉》:“图万载而不倾,奄摧落於十纪。” 李善 注引 孔安国 《尚书》传:“十二年曰纪。”
(2).十代,十世。《汉书·叙传上》:“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於上京。”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十纪, 汉 十世也。”
(3).指一百二十年。《文选·潘岳〈西征赋〉》:“图万载而不倾,奄摧落於十纪。” 李善 注引 孔安国 《尚书》传:“十二年曰纪。”
《漢語大詞典》:循蜚
亦作“ 循飞 ”。 传说太古时代十纪中的第七纪。《春秋命历叙》:“自开闢至获麟,二百二十七万六千岁,分为十纪:……一曰九头纪,二曰五龙纪,三曰摄提纪,四曰合雒纪,五曰连通纪,六曰叙命纪,七曰循蜚纪,八曰因提纪,九曰禪通纪,十曰疏讫纪。”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历代论·十纪》作“循飞”。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来存》:“ 李 因言其客 喀尔喀 时,其人骑兽,似鹿而非有语言,无文字,亦无机械,如游循蜚、因提之世。” 雷昭信 《名说》:“盖在疏仡、循蜚之上世,盱盱其俗,沕穆其天,各安其澹泊。”参阅《广雅·释天》。
《漢語大詞典》:十纪(十紀)
(1).古代传说,自天地开辟,人皇以来,至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共二百七十六万年,分为十纪:九头、五龙、摄提、合雒、连通、序命、循蜚、因提、禅通、疏讫。见《广雅·释天》。 司马贞 补《史记·三皇本纪》引《春秋纬》,谓十纪为三百二十七万六千年,“循蜚”作“脩飞”、“因提”作“回提”、“疏讫”作“流讫”,其余名目相同。
(2).十代,十世。《汉书·叙传上》:“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於上京。”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十纪, 汉 十世也。”
(3).指一百二十年。《文选·潘岳〈西征赋〉》:“图万载而不倾,奄摧落於十纪。” 李善 注引 孔安国 《尚书》传:“十二年曰纪。”
(2).十代,十世。《汉书·叙传上》:“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於上京。”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十纪, 汉 十世也。”
(3).指一百二十年。《文选·潘岳〈西征赋〉》:“图万载而不倾,奄摧落於十纪。” 李善 注引 孔安国 《尚书》传:“十二年曰纪。”
《漢語大詞典》:合雒
十纪之一。古代传说,自开天辟地至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积二百七十六万岁,分为十纪,第四纪为“合雒”。《广雅·释天》:“天地辟设,人皇以来,至 鲁哀公 十有四年,积二百七十六万岁,分为十纪,曰:九头、五龙、摄提、合雒、连通、序命、循蜚、因提、禪通、疏讫。” 宋 罗泌 《路史·前纪二·泰皇氏》:“合雒四,是谓三姓纪,教人穴居,乘蜚鹿以理。”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泰山 封禪,文字万家,合雒禪通,沿洄十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