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6,分16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下一页
十四日
二十四日
第十四愿
第二十四愿
第三十四愿
第四十四愿
十四参
二十四参
三十四参
四十四参
不相应行法十四
不相应行法二十四
司空曙(字 文明、文初 行第 十四 )
佛类词典(续上)
每月十四日十四日
二十四日
第十四愿
第二十四愿
第三十四愿
第四十四愿
十四参
二十四参
三十四参
四十四参
不相应行法十四
不相应行法二十四
其它辞典
张谓(字 正言 行第 十四 )司空曙(字 文明、文初 行第 十四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内人,字正言。玄宗天宝二载进士。肃宗乾元中为尚书郎。代宗大历中官潭州刺史,历太子左庶子,迁礼部侍郎。曾三典贡举。工诗。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8? 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排行十四。玄宗天宝二载(743)进士及第。约十三、四载,入安西节度副大使封常清幕,参预谋划有功。肃宗乾元元年(758)为尚书郎,出使夏口,与故友李白相遇。代宗永泰初,在淮南田神功幕中任军职。大历二、三年任潭州刺史,与诗人元结有交往,后入朝为太子左庶子,六年(771)冬,任礼部侍郎,典七、八、九年贡举,时人称其能“妙选彦才”。约卒于十二年(777)后。生平散见《唐诗纪事》卷二五、《唐才子传》卷四。谓工诗。“格度严密,语致精深,多击节之音”(《唐才子传》卷四。《宋史·艺文志七》著录其诗集1卷。今人陈文华有《张谓诗注》。《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逸》补诗1首,《全唐诗续拾》补断句2句。唐诗汇评
张谓(约711—约780),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元中客游梁宋、齐鲁,又北游幽蓟。天宝二年,登进士第。入安西封常清幕,又曾参淮南暮府。乾元元年,为礼部郎中,出使夏口,与李白同游沔州南湖。大历二年,为潭州刺史。征还,为大子左庶子,迁礼部侍郎,掌大历七、八、九年贡举,复知东都举。大历十二年尚在。有《张谓诗》一卷。《全唐诗》编其诗一卷,间条有他人之作。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五
谓字正言。河南人。天宝二年进士。乾元中为尚书郎。大历中官礼部侍郎。
作品评论
河岳英灵集
谓《代北州老翁答》及《湖中对酒行》,在物情之外,但众人未曾说耳。亦何必历遐远、探古迹,然后始为冥搜?唐才子传
(谓)工诗,格度严密,语致精深,多击节之意。唐诗归
钟云:七自律,诗家所难。初盛唐以庄严雄浑为长,至其痴重处,亦不得强为之佳,耳食之夫,一概追逐,滔滔可笑。张谓变而流丽清老。可谓善自出脱。刘长卿与之同调,俗人泥长卿为中唐,此君,盛唐也,犹不足服其口耶?且初唐七言律,尽有如此风致者,因思“气格”二字,蔽却多少人心眼,阻却多少人才情。诗筏
张谓侍郎七言律,多奇警之句。及死后见形,独爱人诵其“樱桃解结垂檐子,杨柳能低入户枝”二语。《载酒园诗话又编》
张正言诗,亦倜傥率真,不甚蕴藉,然胸中殊有浩落之趣。“眼前一樽又长满,胸中万事如等闲”,有此风调,固宜太白与之把臂。围炉诗话
读张谓《杜侍御送贡物》及《代北州老翁》,其人子美之流。《诗学渊源》
(张谓)诗取实境,颇有高致。盖自李、杜以后,风尚所趋呈反复,齐、梁一体,唯独主于性灵,故使事无迹,而以传神为能事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0?—790? 【介绍】: 唐广平人,一说京兆人,字文明,一作文初。登进士第。代宗永泰中至大历初,累官左拾遗,于长安与卢纶、独孤及、钱起等唱和,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后贬为长林丞。德宗贞元初,以水部郎中衔任职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府。官终虞部郎中。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0?—790? 字文明,一作文初,排行十四,广平(今河北鸡泽东南)人。卢纶表兄。早年曾赴京应试,不第。安史乱起,避地南方。代宗大历初任洛阳主簿,后入朝为左拾遗。德宗建中年间贬长林县丞。贞元四年(788)前后,在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中,官检校水部郎中,终于虞部郎中。事迹散见《新唐书·卢纶传》附、苻载《剑南西川幕府诸公图赞》、《极玄集》卷上、《唐诗纪事》卷三〇、《唐才子传》卷四。今人傅璇琮《司空曙考》颇详备。司空曙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送别赠答与羁旅漂泊之作,善以朴实真率之词句表现异乡流落之感与穷愁失意之情。如“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贼平后送人北归》)、“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云阳馆与韩绅卿宿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喜外弟卢纶见宿》)等,皆深沉含蓄,历来称为警句。长于近体,尤善五律。绝句如《江村即事》、《咏古寺花》、《金陵怀古》,或潇洒雅淡,或浑厚沉著,亦堪称佳作。胡震亨誉为“婉雅闲淡,语近性情”(《唐音癸签》卷七)。《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诗集2卷,《全唐诗》亦编为2卷。唐诗汇评
司空曙(?-约790),字文明,一字文初,广平(今河北永年)人,一说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安史乱起,避难寓居江南。后登进士第,官主簿。大历末,自左拾遗贬长林丞。贞元初佐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检校水部郎中。官终虞部郎中。曙乃卢纶表兄,与纶同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有《司空曙诗集》(一作《司空文明集》)二卷。《全唐诗》编诗二卷。
作品评论
吴礼部诗话
司空文明结思尤精。唐才子传
(司空曙)多结契双林,暗伤流景。寄暕上人诗云:“欲就东林寄一身,尚怜儿女未成人。柴门客去残阳在,药圃虫暄秋雨频。近水方同梅市隐,曝衣多笑阮家贫。深山兰若何时到?羡与闲云作四邻。”闲园即事,高兴可知,属调幽闲,终篇调畅,如新花笑日,不容熏染。锵锵美誉,不亦宜哉!《唐诗品》
文明诗气候清华,感赏至到,中唐作者前有继躅,后罕联肩,诵之口吻调利,情意触发,可谓风人之度矣。如“雨(云)白当山雨,风清满峡波”、“澹日非云映,清风似雨馀”,景象依然,模写切至。如“酒杯同寄世,客掉任销年”、“他乡生白发,归国见青山”,情寄宛转,绰有馀思。如“连雁下时秋水在,行人过尽暮烟生”,景物萧然,含思凄惋,虽桓大司马汉南之叹,无是过矣。诗薮
七言律最难,迄唐世工不数人,人不数篇,初则必简、云卿、廷硕、巨山、延清、道济,盛则新乡、太原、南阳、渤海、驾部、司勋,中则钱、刘、韩、李、皇甫、司空,此外蔑矣。唐音癸签
司空虞部婉雅闲淡,语近性情,抗衡长文不足,平视茂政兄弟有馀。《诗源辨体》
曙五言律如“中散诗传画,将军扇续书”,七言律如“云生客到侵衣湿,花落僧禅覆地多”、“讲席旧逢山鸟至,梵经初向竺僧求”,乃晚唐奇僻之渐,学者所当慎始。《近体秋阳》
曙诗清气刻思,著手便不同,似其一逞飘萧,儿将逸正,已而过之,诚中唐之人杰也。《大历诗略》
司空文明诗亦以情胜,真到处与卢允言可云鲁、卫。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沈、宋,而音思就短,弥近晚唐,在大历十人之中,亚于卢、李。七言稀见,“丝结”一歌,㛹娟赠雅。五言则《分流水》,《关山月》,古情跌宕,清言隽永,足以参孟方王。
每月十四日
【三藏法数】
此日四天王遣太子,按行天下,伺察人民善恶。
【三藏法数】
此日四天王遣四太子,按行天下,伺察人民善恶。人于此日,宜加修善,是名斋日。
此日四天王遣太子,按行天下,伺察人民善恶。
【三藏法数】
此日四天王遣四太子,按行天下,伺察人民善恶。人于此日,宜加修善,是名斋日。
十四日
【三藏法数】
此日,摩醯首罗天王下降,按临人间,观察善恶。若念贤劫千佛名号,则灭一切恶,生一切善。(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贤者,劫名;谓此劫中,多贤人也。)
此日,摩醯首罗天王下降,按临人间,观察善恶。若念贤劫千佛名号,则灭一切恶,生一切善。(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贤者,劫名;谓此劫中,多贤人也。)
二十四日
【三藏法数】
此日,四天王太子下降,按行人间,观察善恶。若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则灭除众苦,长养诸善。
此日,四天王太子下降,按行人间,观察善恶。若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则灭除众苦,长养诸善。
第十四愿
【三藏法数】
愿我刹土中人寿命皆无数劫,无有能计知其数者。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愿我刹土中人寿命皆无数劫,无有能计知其数者。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二十四愿
【三藏法数】
愿我顶中光明妙胜,如日月之明百千亿万倍。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愿我顶中光明妙胜,如日月之明百千亿万倍。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三十四愿
【三藏法数】
愿我刹土之人,欲生他方者,如其所愿,不复坠于恶道。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愿我刹土之人,欲生他方者,如其所愿,不复坠于恶道。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四十四愿
【三藏法数】
愿我刹土中菩萨、声闻,皆智慧威神;顶中皆有光明,语音鸿畅,说经行道,无异于佛。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愿我刹土中菩萨、声闻,皆智慧威神;顶中皆有光明,语音鸿畅,说经行道,无异于佛。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十四参
【三藏法数】
善财承教,至大兴城,参明智居士。为说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成就宝手,遍覆一切十方国土,以自在力,普雨一切资生之具,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法宝髻长者。
善财承教,至大兴城,参明智居士。为说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成就宝手,遍覆一切十方国土,以自在力,普雨一切资生之具,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法宝髻长者。
二十四参
【三藏法数】
善财承教,至输那国,迦陵迦林城,参师子频申比丘尼。为说成就一切智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心无分别,普知诸法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婆须蜜多女。(梵语输那,华言勇猛。梵语迦陵迦,华言相斗战。)
善财承教,至输那国,迦陵迦林城,参师子频申比丘尼。为说成就一切智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心无分别,普知诸法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婆须蜜多女。(梵语输那,华言勇猛。梵语迦陵迦,华言相斗战。)
三十四参
【三藏法数】
善财承教,即于会中,参普救众生妙德夜神。为说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集无边行,生种种解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寂静音海主夜神。
善财承教,即于会中,参普救众生妙德夜神。为说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集无边行,生种种解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寂静音海主夜神。
四十四参
【三藏法数】
善财承教,即于会中,参善知众艺童子,为说四十二字母法门已。乃云:如诸菩萨,能于一切世、出世间善巧之法,以智通达到于彼岸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贤胜优婆夷。(四十二字母者,一阿字、二多字、三波字、四左字、五那字、六逻字、七柁字、八婆字、九荼字、十沙字、十一嚩字、十二哆字、十三也字、十四瑟吒字、十五迦字、十六娑字、十七么字、十八伽字、十九他字、二十社字、二十一锁字、二十二驮字、二十三奢字、二十四祛字、二十五叉字、二十六婆多字、二十七壤字、二十八曷攞多字、二十九婆字、三十车字、三十一娑么字、三十二诃婆字、三十三縒字、三十四伽字、三十五吒字、三十六拿字、三十七娑颇字、三十八娑迦字、三十九也娑字、四十室左字、四十一侘字、四十二陀字也。)
善财承教,即于会中,参善知众艺童子,为说四十二字母法门已。乃云:如诸菩萨,能于一切世、出世间善巧之法,以智通达到于彼岸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贤胜优婆夷。(四十二字母者,一阿字、二多字、三波字、四左字、五那字、六逻字、七柁字、八婆字、九荼字、十沙字、十一嚩字、十二哆字、十三也字、十四瑟吒字、十五迦字、十六娑字、十七么字、十八伽字、十九他字、二十社字、二十一锁字、二十二驮字、二十三奢字、二十四祛字、二十五叉字、二十六婆多字、二十七壤字、二十八曷攞多字、二十九婆字、三十车字、三十一娑么字、三十二诃婆字、三十三縒字、三十四伽字、三十五吒字、三十六拿字、三十七娑颇字、三十八娑迦字、三十九也娑字、四十室左字、四十一侘字、四十二陀字也。)
不相应行法十四
【三藏法数】
一、得,(于一切法造作成就也。)二、非得,(于一切法不能成就也。)三、众同分,(如人之类,其形相似也。)四、无想异熟,(此即无想报,外道修无想定,命终生无想天,以其果报,异世成熟,故曰异熟。)五、无想定,(外道所修之定,想心俱灭故也。)六、灭尽定,(得此定者,受想之心灭尽,诸识不起也。)七、命根,(第八藏识种子,并出入息煖气三者,连持不断也。)八、生,(诸法生起也。)九、住,(诸法未迁也。)十、异,(诸法渐衰也。)十一、灭,(诸法消尽也。)十二、名身,(依事立名,众名联合,故曰名身)十三、句身,(积言成句,众句联合,故曰句身。)十四、文身,(文即文字,众字联合,故曰文身。)此之十四法,有名无体,不与色法、心法,及心所有法相应,故云不相应行法也。
一、得,(于一切法造作成就也。)二、非得,(于一切法不能成就也。)三、众同分,(如人之类,其形相似也。)四、无想异熟,(此即无想报,外道修无想定,命终生无想天,以其果报,异世成熟,故曰异熟。)五、无想定,(外道所修之定,想心俱灭故也。)六、灭尽定,(得此定者,受想之心灭尽,诸识不起也。)七、命根,(第八藏识种子,并出入息煖气三者,连持不断也。)八、生,(诸法生起也。)九、住,(诸法未迁也。)十、异,(诸法渐衰也。)十一、灭,(诸法消尽也。)十二、名身,(依事立名,众名联合,故曰名身)十三、句身,(积言成句,众句联合,故曰句身。)十四、文身,(文即文字,众字联合,故曰文身。)此之十四法,有名无体,不与色法、心法,及心所有法相应,故云不相应行法也。
不相应行法二十四
【三藏法数】
一、得,(于一切法造作成就也。)二、命根,(第八识种子,并出入息、煖气三者,连持不断也。)三、众同分,(如人之类,其形相似也。)四、异生性,(众生之妄性不同也。)五、无想定,(心想俱灭,外道所修之定也。)六、灭尽定,(受想之心灭尽,诸识不起也。)七、无想报,(外道修无想定,命终生无想天,寿命五百劫,想心不行,如冰夹鱼也。)八、名身,(依事立名,众名联合曰名身。)九、句身,(积言成句,众句联合曰句身。)十、文身,(文即是字,众字联合曰文身。)十一、生,(诸法生起也。)十二、住,(诸法未迁也。)十三、老,(诸法渐衰也。)十四、无常,(今有后无也。)十五、流转,(因果相续,流转不断也。)十六、定异,(善恶因果,决定不同也。)十七、相应,(因果和合,不相违背也。)十八、势速,(诸法迁流,不暂停住也。)十九、次第,(编列有序也。)二十、时,(即时节也。)二十一、方,(即方所也。)二十二、数,(即数目也。)二十三、和合,(不相乖违也。)二十四、不和合,(互相乖违也。)此二十四法,有名无体,不与色法、心法及心所法相应,故云不相应行法。
一、得,(于一切法造作成就也。)二、命根,(第八识种子,并出入息、煖气三者,连持不断也。)三、众同分,(如人之类,其形相似也。)四、异生性,(众生之妄性不同也。)五、无想定,(心想俱灭,外道所修之定也。)六、灭尽定,(受想之心灭尽,诸识不起也。)七、无想报,(外道修无想定,命终生无想天,寿命五百劫,想心不行,如冰夹鱼也。)八、名身,(依事立名,众名联合曰名身。)九、句身,(积言成句,众句联合曰句身。)十、文身,(文即是字,众字联合曰文身。)十一、生,(诸法生起也。)十二、住,(诸法未迁也。)十三、老,(诸法渐衰也。)十四、无常,(今有后无也。)十五、流转,(因果相续,流转不断也。)十六、定异,(善恶因果,决定不同也。)十七、相应,(因果和合,不相违背也。)十八、势速,(诸法迁流,不暂停住也。)十九、次第,(编列有序也。)二十、时,(即时节也。)二十一、方,(即方所也。)二十二、数,(即数目也。)二十三、和合,(不相乖违也。)二十四、不和合,(互相乖违也。)此二十四法,有名无体,不与色法、心法及心所法相应,故云不相应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