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81—1460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有源。永乐初由乡举入国子监。授刑部主事。善缉奸。迁员外郎。宣德中,与况钟等同受敕为知府,本深知吉安府。捕杀巨猾十九人,设伏击杀大盘山寨主曾子良。为政举大纲,不屑苛细,前后守吉安十八年,请老去。甬上耆旧诗·卷十三
字有源,别号泾泉,年十三,补诸生第一。永乐中举于乡,适诏选新进士举人有学问者入秘阁纂脩,公即被选。历四年,擢刑部主事。畿内有韩广者,为盗杀人,有司不能得,系及无罪十八人置狱,公以计获之,十八人俱得免。擢员外郎。会居二亲忧,庐墓舍,刑曹需公办事,诏起复,公上疏乞终制,词义哀宛,上许之。宣德初,以雄剧九郡阙守,上特命大臣慎举才吏,出守郡。少师杨公士奇以公应诏守吉安,命乘传赴郡,赐敕书,自藩臬以下不职俱得劾奏。所属吏及郡中豪大家有罪即系治,虽敕太守,如御史台行事。时吉有巨猾彭搏等十九人,自号十人为龙,九人为虎,横行里中,前守不敢治。公至郡,阳为宽大若不闻,复密遣人与诸豪相结。久之,为具酒,召至后堂与饮。公已潜伏壮士于座上,尽拉杀之,曳十九尸出府门。一郡大惊,远近尽相贺。乐安大盗曾子良据太盘山为乱,有众万馀。公以地逼永丰,使将先率兵伏于界上。贼果至,伏发,大破之,斩子良。初公为政,务举大纲,略苛小。及大猾既歼,乃大起学舍,立忠节祠,筑堤捍水,复诸废。郡中无事,益疏阔法网,与民休息。每晨起鼓而坐堂,吏无所白,辄解衣卧閤中。间有诉事,即呼至榻前,与辨曲直,立遣之,亦不受状,郡中大治。九年,以秩满入觐当迁,吏民相率先入京奏留之。少师杨公复为请,上嘉之,召宴内庭,赐御制上林春色诗及招隐歌。晋中议大夫赞治尹,使还治郡,恩宠甚至。杨公亦赠诗,有曰:螺川城外人千万,争候神明太守归。公再治郡九年,益无事,凡士人有嘉庆肃之燕辄往。燕罢,使左右互携果饵,遇坊市小儿,则投而啖之,往往拥其舆盖廨前。民有举女者,渐见其长。一日,闻其家鼓乐迎娶声,公笑曰:吾初来是乳下儿,今可作人妇,吾岂得复留此。是岁当再入觐。吏民知公有去志,遮马首,哭不得前。公好谓曰:吾即归,当复至郡中,得相见也。公入京,遂力请老,上特敕赐公还乡。公念与吏民约,复至吉,与郡中人日饮叙别,流连踰一年始行。行时送舟联数十里,帆橹相接,适有御史持节过,遣吏问之,为太息而去。公归田复十二年,焘八十一终于家,吉民至今奉尝公不绝。凡所治九县人,为浙中大吏,如萧都御史,廪陈御史德鸣、李御史邦华,俱遣官脩公墓祠致祭,百十年后尚有之,其去后馀思若此。先六峰先生以御史按江右,至吉安,特脩祭拜公祠下,为文具述公治状,故嗣传公得较详。公既归田供所赐,还乡敕亭中,以示子孙。为郡十八年,家无馀财,与请老荐绅五人,时从觞咏,彷徉山水间,人称为五老。陈氏世居东皋,族人数千,公为族之长十二年。时乡论甚严,凡岁再行,饮射读法,士大夫非告年归里,不得为大宾。唯公以名德之重,在宾位二十有四,乡邦荣之。余既作公传,近更从陈氏家乘,录得公诗二首,文翁召父,复有文章,真竹帛之光也。
千二百五十人
【佛学大辞典】
(杂语)过去现在因果经四曰:「耶舍长者子朋党五十人,优楼频螺迦叶师徒五百人,那提迦叶师徒二百五十人,伽耶迦叶师徒二百五十人,舍利弗师徒一百人,大目犍连师徒一百人,此千二百五十人先事外道,后承佛之化导,而得證果。于是感佛之恩,一一法会常随不离,故诸经之首列众多云千二百五十人俱。」
【三藏法数】
(出因果经)
谓耶舍长者子,朋党五十人。优楼频螺迦叶,师徒五百人。那提迦叶,师徒二百五十人。伽耶迦叶,师徒二百五十人。舍利弗,师徒一百人。大目犍连,师徒一百人。此千二百五十人,并先事外道,勤苦累劫而无所證,承佛化导,即得證果,于是感佛之恩,一一法会,常随不舍。故诸经首,列众皆云千二百五十人俱者,以此也。(梵语优楼频螺迦叶,华言木瓜林。梵语那提迦叶,华言河。梵语伽耶迦叶,华言城。梵语舍利弗,华言身子。梵语大目犍连,华言采蒋氏。)
(杂语)过去现在因果经四曰:「耶舍长者子朋党五十人,优楼频螺迦叶师徒五百人,那提迦叶师徒二百五十人,伽耶迦叶师徒二百五十人,舍利弗师徒一百人,大目犍连师徒一百人,此千二百五十人先事外道,后承佛之化导,而得證果。于是感佛之恩,一一法会常随不离,故诸经之首列众多云千二百五十人俱。」
【三藏法数】
(出因果经)
谓耶舍长者子,朋党五十人。优楼频螺迦叶,师徒五百人。那提迦叶,师徒二百五十人。伽耶迦叶,师徒二百五十人。舍利弗,师徒一百人。大目犍连,师徒一百人。此千二百五十人,并先事外道,勤苦累劫而无所證,承佛化导,即得證果,于是感佛之恩,一一法会,常随不舍。故诸经首,列众皆云千二百五十人俱者,以此也。(梵语优楼频螺迦叶,华言木瓜林。梵语那提迦叶,华言河。梵语伽耶迦叶,华言城。梵语舍利弗,华言身子。梵语大目犍连,华言采蒋氏。)
一人吃斋,十人念佛
【俗语佛源】
吃斋、念佛是佛教徒日常修持的基本内容。「斋」的本义是「过午不食」,也叫「不非时食」,属于出家人的戒律。大乘佛教提倡不肉食(包括不食五辛),「斋」的意义也就转化为吃素食。原始佛教主张念释迦牟尼佛,大乘佛教认为一佛即一切佛,主张念十方三世一切佛。自净土宗盛行以来,「念佛」多专指念西方净土的教主阿弥陀佛。俗语「一人吃斋,十人念佛」,谓一个人虔诚地信佛修持,身体力行,便能够带动许多人向善学法。如《平妖传》第七回:「常言道:一人吃斋,十人念佛。因这杨巡检夫妻好道,连这老门公也信心的。」(李明权)
吃斋、念佛是佛教徒日常修持的基本内容。「斋」的本义是「过午不食」,也叫「不非时食」,属于出家人的戒律。大乘佛教提倡不肉食(包括不食五辛),「斋」的意义也就转化为吃素食。原始佛教主张念释迦牟尼佛,大乘佛教认为一佛即一切佛,主张念十方三世一切佛。自净土宗盛行以来,「念佛」多专指念西方净土的教主阿弥陀佛。俗语「一人吃斋,十人念佛」,谓一个人虔诚地信佛修持,身体力行,便能够带动许多人向善学法。如《平妖传》第七回:「常言道:一人吃斋,十人念佛。因这杨巡检夫妻好道,连这老门公也信心的。」(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