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匡士
正直的读书人。 明 何景明 《蹇赋》:“孅趋曲趦兮,匡士所恶。”
《國語辭典》:匡时济世(匡時濟世)  拼音:kuāng shí jì shì
匡救社会时世,使之恢复秩序。如:「他怀有匡时济世的抱负。」也作「匡时济俗」、「匡俗济时」。
《國語辭典》:匡时济俗(匡時濟俗)  拼音:kuāng shí jì sú
匡救社会时世,使之恢复秩序。唐。元稹 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故禹拜昌言而嘉猷罔伏,汉徵极谏而文学稍进,匡时济俗,罔不率繇。」也作「匡时济世」、「匡俗济时」。
《漢語大詞典》:匡恶(匡惡)
纠正过失。语出孝经·事君:“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唐玄宗 注:“匡,正也;救,止也。君有过恶,则正而止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及 大禹 成功,九序惟歌; 太康 败德,五子咸怨,顺美匡恶,其来久矣。”
《漢語大詞典》:匡规(匡規)
纠正规劝。晋书·慕容盛载记:“如其性本休明,义心易发,当务尽匡规之理以弼成君德,安有人臣幽主而据其位哉!”
《漢語大詞典》:匡国济时(匡國濟時)
匡正国家,挽救时局。 唐 李翱 卓异记·三十二年居相位:“ 玄龄 初与 杜如晦 为友,属 隋 室丧乱,未尝不慨然相顾,有匡国济时之心。” 唐 康骈 剧谈录·凤翔府举兵:“﹝ 郑相国 ﹞匡国济时,终始一致,文经武纬,何谢古人!”
《漢語大詞典》:匡衡凿壁(匡衡鑿壁)
西京杂记卷二:“ 匡衡 ,字 稚圭 。勤学而无烛,隣舍有烛而不逮, 衡 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以“匡衡凿壁”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清 李渔 《闲情偶记·居室》:“因效 匡衡 凿壁之义,於墙上穴一小孔,置灯彼屋而光射此房。”
《国语辞典》:匡济之才(匡济之才)  拼音:kuāng jì zhī cái
1.人有匡正时弊、拯救社稷的才能。《三国演义》第五七回:「公抱匡济之才,何往不利?可实对肃言,将欲何往?」
2.具有匡时济世才能的人。如:「他是个不可多得的匡济之才,这次组阁,众望所归。」
《漢語大詞典》:匡教
纠正指教。 梁启雄 《〈荀子简释〉自叙》:“若夫发藴阐精,仍期望於洪哲;纠谬绳疏,实祷祈於俊彦。博雅君子,幸匡教之。”
分類:纠正指教
《漢語大詞典》:匡纠(匡糾)
矫正;纠正。 汉 应劭 《风俗通·愆礼》:“论者既不匡纠,而云观过知仁,谓心之哀惻,终始一者也。”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毋亦以民权既未能兴,则政府之举动措置,既莫或监督之而匡纠之,非於无形中有所以相慑,则民贼更何忌惮也。”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匡纠流俗,厉如电霆,使天下羣伦,为闻声而摇荡。” 鲁迅 《两地书·许广平〈致鲁迅十一〉》:“非镜无以鉴形,自勉之外,正待匡纠,先生倘进而时教之,幸甚!”
分類:矫正纠正
《漢語大詞典》:匡救弥缝(匡救彌縫)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闕,而匡救其灾。”后以“匡救弥缝”谓纠正错误,弥补阙失。晋书·良吏传序:“外虞孔炽,内难方殷,而匡救弥缝,方免倾覆。”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阁部离合:“主上惑於貂弁,粃政日闻,赖诸公匡救弥缝。”
《漢語大詞典》:匡惧(匡懼)
恐惧。礼记·礼器:“年虽大杀,众不匡惧。” 郑玄 注:“匡,犹恐也。” 陆德明 释文:“同恇惧,音匡。” 孔颖达 正义:“天下之众,不恐惧也。” 明 杨慎 《升庵经说·礼记·礼器》:“匡,注与恇同,恐也。 慎 按,匡音慌。管子《大匡》《小匡》,皆言救荒之事。字书作匡攘,盖匡张攘乱,今俗犹有此言。”
分類:恐惧
《高级汉语词典》:匡君救国
扶助君王,辅佐国政
《漢語大詞典》:匡剌
(1).扭曲。周礼·考工记·轮人“萭之以眡其匡也” 汉 郑玄 注:“等为萭蔞,以运轮上;轮中萭蔞,则不匡剌也。” 唐 贾公彦 疏:“轮一转一帀,不高不下,中於萭蔞,则轮不匡剌。”
(2).引申为乖戾,不合情理。 章炳麟 《毛公说字述》:“形声相从,将非蝉嫣之本文,説为三辰,匡剌则甚矣。”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纬书记 孔子 读,復有铁擿三折之文,是铅铁并可作笔也。然后生觉其匡剌,而以鹿豪、兔豪代之。”
《漢語大詞典》:匡浪
象声词,形容器物撞击的声音。 管桦 《第一课》:“我听到抽门闩的声音。匡浪一声,大门开了。”
《漢語大詞典》:匡立
谓拯救国家,建立大业。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嶠 虽不敏,才非昔人,明公以 桓 、 文 之姿,建匡立之功,岂敢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