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正俗
(1).匡正风俗。《礼记·曲礼上》:“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孔颖达 疏:“ 熊 氏云:教谓教人师法,训谓训説义理。以此教训,正其风俗。”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协律揔章之司,厚伦正俗;崇文成均之职,导德齐礼。”《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年》:“善恶要乎功罪,毁誉效於準验,听言责事,举名察实,无或诈伪以荡众心;故俗无姦怪,民无淫风。是谓正俗。”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后人之于古人,人誉亦誉,人毁亦毁……有起而匡谬正俗者,輒谓伤忠厚焉。”
(2).谓文字的正体与俗体。 清 严可均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凡例一》:“是编从羣书纂録,字体正俗,略依本书。”
(2).谓文字的正体与俗体。 清 严可均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凡例一》:“是编从羣书纂録,字体正俗,略依本书。”
《漢語大詞典》:匡俗
(1).匡正时俗。《魏书·逸士传序》:“比夫迈德弘道,匡俗庇民,可得而小,不可得而忽也。”
(2).传说中的人物。一说名“匡裕”。出自 殷 、 周 之际,又传为 周武王 时或 秦 末人。兄弟七人学仙得道,结庐隐居于 南障山 。故世称 南障山 为 庐山 、 匡山 、 匡庐 ,尊 匡俗 为 匡 神。 丰子恺 《庐山面目》:“ 周朝 的 匡俗 曾经在这里隐居。”参见“ 匡神 ”。
(2).传说中的人物。一说名“匡裕”。出自 殷 、 周 之际,又传为 周武王 时或 秦 末人。兄弟七人学仙得道,结庐隐居于 南障山 。故世称 南障山 为 庐山 、 匡山 、 匡庐 ,尊 匡俗 为 匡 神。 丰子恺 《庐山面目》:“ 周朝 的 匡俗 曾经在这里隐居。”参见“ 匡神 ”。
《漢語大詞典》:匡佐
匡正辅助。《后汉书·荀彧传》:“ 彧 明有意数,见 汉 室崩乱,每怀匡佐之义。”《敦煌变文集·捉季布变文》:“陛下千金招召收,必能匡佐作忠臣。”《旧唐书·宦官传·田令孜》:“鑾舆返正, 令孜 颇有匡佐之功,时 令孜 威权振天下。” 明 屠隆 《綵毫记·为国荐贤》:“﹝ 李白 ﹞果是不凡。皇上若聘取来京,必能润色鸿业,匡佐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