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1,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郭天锡( 畀 字 祐之 号 北山 )
许恕(字 如心 号 北郭生 )
徐贲(字 幼文 号 北郭生 )
脱古思帖木儿(别称 北元后主 )
薛穆(字 公远 号 北涧生、澹园 )
崔子忠(字 开予、道母、开子 名 丹 号 北海、青蚓 别称 南陈北崔 )
段元一(别称 北郡人 字 思真 号 涵虚子、永明道人 )
高澄(别称 北齐文襄帝 字 汝清 )
施廉(字 彦清 号 北野、野翁 )
滕季达(号 北海道人 )
王北沙
吴范(字 时正 号 北山 )
张渊(字 子静、维本 号 梦鹤、缨泉、梦坡、水北村农 )
余学夔(字 一夔 号 北轩 )
其它辞典(续上)
李关(字 子羽 号 北源 )郭天锡( 畀 字 祐之 号 北山 )
许恕(字 如心 号 北郭生 )
徐贲(字 幼文 号 北郭生 )
脱古思帖木儿(别称 北元后主 )
薛穆(字 公远 号 北涧生、澹园 )
崔子忠(字 开予、道母、开子 名 丹 号 北海、青蚓 别称 南陈北崔 )
段元一(别称 北郡人 字 思真 号 涵虚子、永明道人 )
高澄(别称 北齐文襄帝 字 汝清 )
施廉(字 彦清 号 北野、野翁 )
滕季达(号 北海道人 )
王北沙
吴范(字 时正 号 北山 )
张渊(字 子静、维本 号 梦鹤、缨泉、梦坡、水北村农 )
余学夔(字 一夔 号 北轩 )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元诗选
天锡名畀,以字行,一字祐之,别号北山,丹徒人。累举不第,历鄱江书院山长,调吴江儒学教授,未赴。江浙行省辟充掾史,美须髯,人呼为郭髯。画学米南宫,师事高房山,得其笔法。尝往来锡山,与倪高士元镇交最久。元镇尝有诗题其画云:「郭髯余所爱,诗画总名家。水际三叉路,毫端五色霞。米颠船每泊,陶令酒能赊。犹忆相过处,清吟夜煮茶。」时至正癸卯十二月十日,写于笠泽蜗牛庐中,距天锡之殁已二十馀年矣。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5—1393 【介绍】: 元明间苏州府长洲人,字幼文,号北郭生。工诗善画。为十才子之一,又与高启、杨基、张羽合称吴中四杰。元末为张士诚掾属。张氏亡,谪临濠。洪武二年放归。后授给事中,改御史,巡按广东。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以征洮岷军过境,犒劳不时,下狱死。有《北郭集》。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幼文,苏州人。洪武时官布政。有北郭集。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幼文,其先蜀人。由毗陵徙吴洪武初用荐授给事中改监察御史历河南左布政使以事卒于狱有北郭集明诗纪事·甲签·卷八
贲字幼文,其先蜀人,徙常州,再徙吴。张士诚辟为属,已谢去,居湖州蜀山。吴平,谪徒临潦。洪武初用荐奉使晋冀,还授给事中,改御史,出按广东。改刑部主事,迁广西参议,再迁河南左布政使,以事下狱死。有《北郭集》六卷。 (《国雅》:除方伯幼文,词彩遒丽,风韵凄朗,殆如楚客丛兰,湘君芳杜,每多惆怅。皋亭山作全佳,当似耿湋。余尝爱其《折莲子》绝句云:「柔丝零落芳心苦,未及秋风已断肠。」读之颇增悲慨。集中有《送曾伯滋赴河将幕》云:「上将初分阃,儒官解习兵。风旗春猎野,雪帐夜归营。洮水从岷下,祁山入陇平。知公能载笔,草檄报边声。」中二联并佳。 王稚登《吴郡丹青志》:除幼文画山水林石,濯濯可爱。六砚斋三笔:徐幼文作绘,清润恬雅,所题楷笔,亦秀整端慎,不为遝拖自恣。今得睹其草书《泰山纪游》三诗,雄紧跌宕,出入旭、素,无不淋漓快健,乃知古人之不可则也。诗云:「万仞峰头上帝居,紫宸绛节接清虚。昆仑尚想周王制,屃赑犹传秦相书。盘礴三齐横地轴,孤根西北接天枢。自是仙人真窟宅。愿得安期一起予。」其二曰: 「山下更衣路渐难,岩岩高上历欲岏。天关遥控三千里,烟磴斜悬十八盘。复殿尚留元狩碣,老松仍挂祖龙官。怪来爽气清人骨,玉峡流云瀑布寒。」其三曰:「翠削芙蓉倚碧霄,盘空霞磴度飞轺,绝壁金银双阙迥,澄空钟磬万山岧。天门过雨岚光合,日观标霞海色遥。穹碑读罢占遗迹,欲共玄晖问泬㵳。」《画史会要》:《陈仲醇》云:「幼文字学晋王廙,画法董源,曾于项氏见之。」 《木事诗》:杨孟载《梦绿轩序》曰:「馀与劝文同谪钟离,结屋四楹,幼文居东,馀居西。诗云:『去年吴城正酣战,却忆危楼望葱茜。今年放逐到长淮,万绿时于梦中见。』因题其室曰梦绿。幼文《纪梦》诗云:『梦里绿阴芳草,画中春水人家。何处江南风景?莺啼小雨飞花。』又《听歌》云:『才得听歌便泪垂,眼前不似旧题时。青春多半遭离乱,白发能消炎许悲?』」知其身伤离乱,又遭逢迁谪,故间情之作,亦复凄楚。 田按:季迪与幼文投契不浅。季迪《送徐七往蜀山书舍》诗云:「获君乃瑚琏,顾我犹斗筲。高怀矫衰薄,雅音变哇咬。谈诗辨六义,读易穷诸爻。情亲岂殊意,气合真同胞。因依像轮辐,畅和谐埙匏。妓席夜留宴,僧扉昼携敲。要抄送讴唱,澜翻杂诙调。」《北郭秋喜徐幼文远来兼送南归》云:「东海徐君我同里,日共周旋接冠履。斯人自是真可人,不见心忧见之喜。」《怀徐七》云:「客行日已远,我思日已积。东南望归棹,鸟去烟波夕。忧来不成言,满抱空戚戚。」《徐记室谪钟离归后同登东丘亭》云:「同上高亭一赋诗,喜逢君是谪归时。不然此日登临处,应望天涯有远思。」可谓情溢言外。幼文诗才,不及高、杨、张,而蹈矩中规,亦自善用其短。诗集称北郭,而吕志学《跋幼文惠山图》云:「幼文所制乐府诗文若干卷,签题《悟澹集》。」此又读幼文诗者所当知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42—1388 【介绍】: 明初北元皇帝。元顺帝次子。明洪武十一年爱猷识理达腊殁,继位,年号天元。洪武二十一年,于捕鱼儿海为明将蓝玉击败,与太子天保奴等数十骑遁去,至土刺河,为部将也速迭儿兵缢杀。在位十年。
人物简介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公远,自号北涧生,松江人。明诗纪事·甲签·卷十九
穆字公远,吴江人(一作吴淞人)。洪武中授柳州通判。《书史会要》:薛穆字公远,号澹园。洪武中为柳州通判,能诗文,善楷书。《画史会要》:薛穆精于画。田按:公远自号北涧生,与徐良夫唱和诗,多见《金兰集》。顾侠君录公远诗入《元诗癸集》。余据朱隐之《书史会要》、《画史会要》采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顺天府人,一作山东人,字开予。初名丹,字道母,号北海、青蚓。崇祯诸生。工诗,善画人物。与陈洪绶齐名,时称南陈北崔。一妻二女亦工画。明亡,自杀。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开子,又字青蚓,初名丹,字道母,莱阳人。补顺天诸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道士。自称北郡人,字思真,号涵虚子,又号永明道人。著丹诀名《化机会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黄冈人,字汝清。祖父暴疾,刺血吁天请代。祖母双瞽,澄日舐之。事父母,饮食必尝而后进。父疾,枕有百金,欲给幼子。澄令弟浣枕,而佯外出。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简介
縢季达,号北海道人,明无锡人,居葑溪,读书过目成诵,工诗,以饮酒赋诗为乐。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简介
吴范,字时正,号北山,宜兴人。立心正大,做事光明,远近闻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归安人,字子静,号梦鹤,改梦坡。出身农家。十四岁为塾师,出所为诗歌以示人,吴兴诗人丘大祐、唐惟勤相顾叹服。为文数千言立就,文章议论,或有慨于心,辄抗声恸哭。卒年五十八。甬上耆旧诗·卷十七
字维本,号缨泉。少孤,依其族人在陈州者,遂以河南乡举中进士,授兴化府推官。甫到官,目摄道旁有作睨视状者,即收讯之,果逸。囚坐如律,一郡大惊。摄仙游令,值濒海塘坏,漂庐舍,而岁方大祲,主者难之。公请用范资政策,发粟廪饥民,计日使授役。塘成,民赖以活百万计。以与时忤平,迁工部主事,出知武昌府。时徵殿木于楚。故事,官募居贾及旅商资厚者充役,人皆皇骇。公定议遣官市木,第召商集事者为计值,上下始帖然。然运木久不下,当事惧后期得罪,计不知所出。公知楚藩所积大木无算,乃多出金购之。王利赀重,且畏公,不敢匿,木遂数足,较采运,费三而赢一。当事俱叹服。以异等迁按察副使,备兵紫荆关。会有妖贼染大林者,乘旱蝗啸聚,与大盗安盈辈相掎角,依山为寨,搜牢无虚日。公至,设方略,分其军为三。矿卒善缘险,使先路。麻阳兵甚锐,为中坚。官兵持重居后。且命俱勒兵以待。公善风角,夜起仰视天,密令诸将乘月明并发,破其寨,尽斩贼首。诸窜匿者俱使诣首自赎。发廪粟,给馀党尽平。当事议上共功,公谢曰:此俱饥民为乱者。郡县不能抚定,又不早茀除,使至此。若今以为功、恐渤海朝歌笑人,议遂止。历迁贵州布政使。以积忤时,遂投劾归里。公持守廉介,罢官橐中无长物。里居复十馀年,多盛德事。余君房先生赠诗有曰:平生作事都无过,今日论贫总不如。人以为实录焉。公少精象数,老而不释。所著有革象新书、万物数注较六壬天文图说诸书行世。公所著一舫斋集,为吾家子年先生所定,故其诗绝工。王季孺太史叙其后曰:先生烟水情深,风尘气少。郊居以万竹成坞,家园以一舫名斋。枕白石而漱清泉,植青桐而栏紫药。桂楫泛月湖之上,篮舆跻雪窦之巅。公家居风流,略见之矣。明诗纪事·乙签·卷二十一
渊字子静,归安人。有《鸿墩集》。 史鉴《西村集》:子静长髯秀目,仪貌朴野,吴作湖语,见者未之奇。及其微酣发兴,以手拄颊,瞠目直视,且思且草,俄盈十数纸,人始叹服。 田按:子静嗜东坡诗,号梦坡,晚徒乌程水北,又号水北村农。史明古称其诗探隐摘微,抉搜拾琐,层蓄委积,无所不有。然后引而伸之,大放于辞,云蒸川涌,翕张敛散,激射旋转,殊形异态,层见叠出。观者心颤目慑,不能言其状。子静长篇拉杂,明古状之可谓酷肖,馀录其较清稳者。
人物简介
维基
余学夔(1372年—1444年),字一夔,号北轩,江西泰和人。永乐二年(1404年),余学夔中式甲申科二甲第十四名进士,授庶吉士。明成祖命解缙选士,其从进士中余学夔直入文渊阁。永乐十三年,升为翰林院检讨,后升为翰林院侍读,参与修撰《永乐大典》。宣德元年,主应天试。宣德二年(1427年)乞休归。正统九年(1444年)卒,年七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