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0,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32  33  3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胡服骑射
过江之鲫
奤子
胍肫
黑后
饸饹
红巾军
诃咥
髀石
冰排
炳灵寺石窟
白席人
北洋军阀
篦帘
碧眼胡儿
《漢語大詞典》:胡服骑射(胡服騎射)
战国 时, 赵武灵王 采用西方和北方民族的服饰,教人民学习骑射,史称“胡服骑射”。其制:上褶下袴,有貂蝉为饰的冠,金钩为饰的具带,足穿靴,便于骑射。此服通行后,其冠服带履之制,历代有变革。史记·赵世家:“﹝ 赵武灵王 谓 肥义 曰:﹞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奈何?”参阅 王国维 《胡服考》
《漢語大詞典》:过江之鲫
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说"过江名士多于鲫"。后以"过江之鲫"形容多而且纷乱。
《漢語大詞典》:奤子
犹侉子。南方人称操北方口音的人。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十二:“南人駡北人为奤子。” 赵元任 《钟祥方言记》:“奤,称北方人叫奤子。”
《漢語大詞典》:胍肫
(1).大腹貌。
(2).即骨朵。古代的一种兵器。其形制为一蒜形或蒺藜形的头缀于长棒顶端,用铁或硬木制成。后来用为仪仗,俗名“金瓜”。
(3).北方对花蕾未开者之称。 明 茅元仪 武备志·军资乘:“蒺藜、蒜头骨朵二色,以铁若木为大首。跡其意,以为胍肫。胍肫,大腹也,谓其形如胍而大,后人语讹,以胍为骨,以肫为朵。”
《漢語大詞典》:黑后
即 黑帝 。北方之神。借指北方。管子·幼官:“﹝君﹞饮於 黑后 之井,以鳞兽之火爨。” 尹知章 注:“北方井也。”
分類:黑帝北方
《漢語大詞典》:饸饹(餄餎)
北方的一种面食。用荞麦面或高粱面轧成长条,煮着吃。也称河漏。 李季 《王贵与李香香》第一部五:“放着白面你吃饸饹,看上 王贵 你看不上我!”中国歌谣资料《内蒙古民歌·诉苦歌》:“婆婆让我压饸饹,大姑子让我擀面条。”
《漢語大詞典》:红巾军(紅巾軍)
亦省称“ 红巾 ”。 1. 南宋 初年北方抗 金 义军。因以红巾为标志而得名。后来 河北 、 淮北 地区也有。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先是 河东 之民,所在出攻城邑,皆用 建炎 年号。又有红巾军,於 泽 潞 间尝劫 宗翰 寨,故 金 捕红巾甚急;然真红巾不可得,多杀平民亡命者。”
(2). 元 末(公元1351年--1366年) 刘福通 等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因头包红巾而得名。《全元散曲·醉太平》:“堂堂大 元 ,姦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明 黄溥 《闲中今古录摘抄》:“﹝ 元 ﹞到末年,数当乱,任非其人,酷刑横歛, 台 温 处 之民,树旗村落,曰:‘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由是谋叛者各起, 黄岩 方谷珍 因而肇乱, 江 淮 红巾徧四方矣。” 清 褚人穫 《坚瓠七集·元末红军》:“ 张仲举 在都,寄 浙 省参政 周玉坡 云:‘天子临轩授鉞频,东南无地不红巾。’”参阅明史·韩林儿传
《漢語大詞典》:诃咥(訶咥)
隋 唐 时代我国北方 铁勒 族的一个部落。隋书·北狄传·铁勒:“ 康国 北,傍 阿得水 ,则有 訶咥 、 曷嶻 、 拨忽 、 比干 、 具海 、 曷比悉 、 何嵯苏 、 拔也未渴达 等,有三万许兵。”
《漢語大詞典》:髀石
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狩猎用具。亦为一种游戏器具。元史·太祖纪:“復前行至一山下,有马数百,牧者唯童子数人,方击髀石为戏。”元朝秘史卷三:“ 札木合 将一个麅子髀石与 帖木真 , 帖木真 却将一个铜灌的髀石回与 札木合 。” 李文田 注:“《契丹国志》曰: 宋真宗 时, 晁迴 往 契丹 贺生辰,还言国主皆佩金玉锥,又好以铜及石为槌以击兔。然则髀石乃击兔所用,以麅鹿之骨角或铜灌而成也。 杨宾 《柳边纪略》曰: 宁古塔 童子相戏,多剔麞麅麋鹿腿前骨,以锡灌其窍,名噶什哈,或三或五,堆地上击之,中者尽取所堆,不中者与堆者一枚,多者千,少者十百,各盛於囊,岁时閒暇,虽壮者亦为之。据 杨 此文,则此风不特 蒙古 ,并可知 帖木真 与 札木合 所以交换髀石之故,噶什哈即满洲语指髀石也。”
《國語辭典》:冰排  拼音:bīng pái
块状的浮冰。如:「北方冬季湖面上多可看见冰排。」
《漢語大詞典》:炳灵寺石窟(炳靈寺石窟)
中国 北方地区佛教石窟寺。位于 甘肃省 永靖县 西南35公里的 小积石山 中。炳灵为藏语译音,是“十万佛”之意。现存主要窟龛集中在 下寺沟 西岸南北长350米、高30米的峭壁上。附近的 佛爷台 、 洞沟 、 上寺 等处,也有零星的窟像和壁画。较完整的窟龛共有195个。遗存的彩塑和石雕造像776躯,壁画900余平方米,摩崖刻石4方,石碑1通,墨书或刻石纪年铭文6处。第169窟中的“ 西秦 建弘 元年”造像题铭,是目前全国石窟中最早的题记。据文献和洞窟发愿文记载,开窟始于 西秦 , 北魏 、 北周 、 隋 、 唐 诸代续有建造。 宋 、 西夏 、 元 、 明 各代,也有修建活动。 明 以后逐渐湮没。
《國語辭典》:白席人  拼音:bái xí rén
北方民间在吉凶宴席上执礼的人。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四。筵会假赁》:「托盘,下请书,安排坐次,尊前执事,歌说劝酒,谓之『白席人』。」
《國語辭典》:北洋军阀(北洋軍閥)  拼音:běi yáng jūn fá
甲午战后,湘淮军皆溃,清廷别创新军,命袁世凯于天津附近小站练兵,是为北洋军的由来。民国六年(西元1917)袁死,分为二派。直系以冯国璋为首,皖系以段祺瑞为首,争权夺利,战乱无已,时称为「北洋军阀」。
《漢語大詞典》:篦帘(篦簾)
北方农村一种用高粱秸制作的放面食的盛具。 魏巍 《山雨》:“﹝大妈﹞说过,小枣木檊杖清脆地响着,不一时,篦帘上摆满了精致的小饺,包的又好,摆的又齐,像是一大盘初五六的新月。”
《漢語大詞典》:碧眼胡儿(碧眼胡兒)
古代指西、北方少数民族。 清 末以来,则多指外国人。 张怀奇 《颐和园词》:“赤眉 米贼 倾畿辅,碧眼胡儿入禁城。”亦省作“ 碧眼胡 ”、“ 碧眼儿 ”。 唐 寒山 《诗》之二四四:“掘得一寳藏,纯是水精珠,大有碧眼胡,密拟买将去。” 清 湘灵子 《轩亭冤·演说》:“碧眼儿希望我 支那 败。” 邹韬奋 《萍踪寄语》八:“海关上的上级职员,当然是碧眼儿,下级及卖气力的苦力,当然是当地的黑人。” 许地山 《危巢坠简·春桃》:“ 春桃 既不是弄潮儿底姊妹,也不是碧眼胡底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