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0,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灵玄
玄海
玄社
坐弦
幽天
毡冠
朱玄
黑神
干雷
佛妆
画面
八狄
膻乡
团衫
雁家
《漢語大詞典》:灵玄(靈玄)
(1).指 玄帝 。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楚辞·刘向〈九叹·远游〉》:“鞭 风伯 使先驱兮,囚 灵玄 於 虞渊 。” 王逸 注:“ 灵玄 , 玄帝 也。”
(2).指有关仙道的玄理。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神仙》:“飞腾水陆,咀嚼灵玄。”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下:“﹝刑部郎中 元沛 妻 刘氏 ﹞次子 充 ,进士及第,亦尚灵玄矣!”太平广记卷二引《仙传拾遗·燕昭王》:“ 西王母 将降观尔之所修,示尔以灵玄之要。”
《國語辭典》:玄海  拼音:xuán hǎi
1.北方的海。《淮南子。地形》:「上者就下,流水就通而合于玄海。」
2.阴间苦海。《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妾堕玄海,求岸不得。」
《國語辭典》:玄社  拼音:xuán shè
用以代表北方土地的黑色泥土。古代以五色土封诸侯,封于东方者取青土,封于南方者取赤土,封于西方者取白土,封于北方者取黑土,封于上方者取黄土。土外包以白茅,立社祭祀。故称受封的黑土为「玄社」。《史记。卷六○。三王世家》:「小子旦,受兹玄社!朕承祖考,维稽古,建尔国家,封于北土,世为汉藩辅。」
《漢語大詞典》:坐弦
旧时北方的一些曲种如京韵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单弦、天津时调等演出时,常有一名三弦乐师在后台等候,称“坐弦”。遇演员无弦师或固定弦师未到场时,便由坐弦顶替。
《國語辭典》:幽天  拼音:yōu tiān
古代称西北方为「幽天」。《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西北曰幽天,其星东壁、奎娄。」
《國語辭典》:九天  拼音:jiǔ tiān
1.天的中央及八方。《楚辞。屈原。离骚》:「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脩之故也。」
2.天之极高处。《孙子。形》:「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唐。李白 望庐山瀑布水诗二首之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作「九霄」、「九重」。
3.比喻宫禁。唐。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唐。王涯 宫词三○首之七:「为看九天公主贵,外边争学内家装。」
《漢語大詞典》:毡冠(氈冠)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毡制礼帽。辽史·仪卫志二:“臣僚戴毡冠,金花为饰,或加珠玉翠毛,额后垂金花,织成夹带,中贮髮一总。”
《漢語大詞典》:朱玄
红色与黑色,八卦中用来表示南方离卦之火与北方坎卦之水。文选·潘岳〈藉田赋〉:“表朱玄於离坎,飞青縞於震兑。” 李善 注:“谓卤簿之仪,车骑旌旗,各依方色。”
《漢語大詞典》:黑神
即 黑帝 。北方之神。墨子·迎敌祠:“敌以北方来,迎之北坛,坛高六尺,堂密六。年六十者六人,主祭,黑旗、 黑神 长六尺者六。弩六,六发而止。”
分類:黑帝北方
《漢語大詞典》:干雷(乾雷)
无雨伴随的雷。 茅盾 《雷雨前》:“昨天整天里没有一丝儿风,晚快边响了一阵子干雷,也没有风,这一夜就闷得比白天还厉害。”
分類:伴随响雷
《國語辭典》:佛妆(佛妝)  拼音:fó zhuāng
辽俗妇女的化妆。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二:「先公言使北时,见北使耶律家车马来迓,毡车中有妇人,面涂深黄,红眉黑吻,谓之佛妆。」宋。彭汝砺 妇人面涂黄而吏告以为瘴疾问云谓佛妆也诗:「有女夭夭称细娘,真珠络髻面涂黄。华人怪见疑为瘴,墨吏矜誇是佛妆。」
《國語辭典》:画面(畫面)  拼音:huà miàn
1.古代北方某些少数民族,凡遇大悲大丧,即以刀划脸,以示悲愁。《三国志。卷一六。魏书。任苏杜郑仓传。仓慈》:「及西域诸胡闻慈死,悉共会聚于戊己校尉及长吏治下发哀,或有以刀画面,以明血诚。」
2.图画、银幕等所呈现的形象。如:「影片中血腥火爆的画面不适合小孩观赏。」
《漢語大詞典》:八狄
古代对北方部族的泛称。墨子·节葬下:“昔者, 尧 北教乎八狄。”《淮南子·修务训》:“故 秦 、 楚 、 燕 、 魏 之歌也,异转而皆乐;九夷八狄之哭也,殊声而皆悲;一也。”北史·高丽传:“若夫九夷、八狄,种落繁炽。”
《國語辭典》:膻乡(羶鄉)  拼音:shān xiāng
匈奴以牛、羊肉为主食,故以借指匈奴地区。明。陈与郊《昭君出塞》:「娘娘!何必闷膻乡。」
《漢語大詞典》:团衫(團衫)
(1).女真族妇女上衣。 明 张昱 《白翎雀歌》:“ 女真 处子舞进觴,团衫鞶带分两傍。”
(2). 元 朝北方汉族妇女的礼服。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贤孝:“国朝妇人礼服, 达靼 曰袍,汉人曰团衫,南人曰大衣,无贵贱皆如之。”
《漢語大詞典》:雁家
指北方雁栖止的地方。 唐 裴说 《塞上曲》:“月生方见树,风定始无沙。 楚 水辞鱼窟, 燕山 到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