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九泽(九澤)
(1).九州的湖泊。《书·禹贡》:“九川涤源,九泽既陂。” 孔颖达 疏:“九泽,九州之泽。”
(2).特指北方的湖泊。《淮南子·时则训》:“北方之极,自九泽穷夏晦之极,北至令正之谷。” 高诱 注:“九泽,北方之泽。夏,大也。晦,暝也。”
(3).古代的九大湖泊。《周礼·夏官·职方氏》泽、薮并称,其名称及位置如下: 扬州 : 具区 ; 荆州 : 云梦 ; 豫州 : 圃田 ; 青州 : 望诸 ; 袞州 : 犬野 ; 雍州 : 弦蒲 ; 幽州 : 貕养 ; 翼州 : 杨纡 ; 并州 : 昭馀祁 。
(4).泛称深渊湖泊。 晋 王齐之 《萨陀波仑赞》:“龙潜九泽,文明未接。” 宋 曾巩 《一鹗》诗:“势疑空山竭九泽,杀气已应太白高。”
(2).特指北方的湖泊。《淮南子·时则训》:“北方之极,自九泽穷夏晦之极,北至令正之谷。” 高诱 注:“九泽,北方之泽。夏,大也。晦,暝也。”
(3).古代的九大湖泊。《周礼·夏官·职方氏》泽、薮并称,其名称及位置如下: 扬州 : 具区 ; 荆州 : 云梦 ; 豫州 : 圃田 ; 青州 : 望诸 ; 袞州 : 犬野 ; 雍州 : 弦蒲 ; 幽州 : 貕养 ; 翼州 : 杨纡 ; 并州 : 昭馀祁 。
(4).泛称深渊湖泊。 晋 王齐之 《萨陀波仑赞》:“龙潜九泽,文明未接。” 宋 曾巩 《一鹗》诗:“势疑空山竭九泽,杀气已应太白高。”
《漢語大詞典》:汉人(漢人)
(1).汉族人。《汉书·匈奴传下》:“近 西羌 保塞,与 汉 人交通。” 唐 司空图 《河湟有感》诗:“ 汉 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駡 汉 人。”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六:“如果 汉 人搞大汉族主义,歧视少数民族,那就很不好。”
(2). 元 统一 中国 后,称 契丹 、 高丽 、 女真 等族人和在 金 人统治下北 中国 的汉族人为 汉人 。《元史·世祖纪三》:“詔以 安童 为长, 史天泽 次之,其餘 蒙古 、 汉 人参用,无令员数过多。” 鲁迅 《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至于 元 ,则人民截然分为四等,一 蒙古 人,二色目人,三 汉 人即北人,第四等才是南人,因为他是最后投降的一伙。”
(3). 汉 代人。 清 皮锡瑞 《经学历史·经学昌明时代》:“ 汉 人最重师法。”
(2). 元 统一 中国 后,称 契丹 、 高丽 、 女真 等族人和在 金 人统治下北 中国 的汉族人为 汉人 。《元史·世祖纪三》:“詔以 安童 为长, 史天泽 次之,其餘 蒙古 、 汉 人参用,无令员数过多。” 鲁迅 《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至于 元 ,则人民截然分为四等,一 蒙古 人,二色目人,三 汉 人即北人,第四等才是南人,因为他是最后投降的一伙。”
(3). 汉 代人。 清 皮锡瑞 《经学历史·经学昌明时代》:“ 汉 人最重师法。”
《漢語大詞典》:虾夷(蝦夷)
亦作“ 虾蛦 ”。 日本 古时北方未开化的民族。其人多毛及须髯、颡高、眼凹、鼻尖、肤色浅棕,居住在 本州 东北 奥羽 、 北陆 地方。一般认为 北海道 阿伊努 人即其后裔。《新唐书·东夷传·日本》:“明年,使者与 虾蛦 人偕朝, 虾蛦 亦居海岛中,其使者鬚长四尺许,珥箭於首,令人戴瓠立数十步,射无不中。” 清 薛福成 《檀香山土人日耗说》:“又如 日本 之 虾夷 , 美利驾 之 红夷 ,始未尝不致死力争,以决一旦之胜负。”《文明小史》第五一回:“原来他俩赌东道,一个説是 虾夷 ,一个説不是 虾夷 。列公可晓得这 虾夷 么?是在 日本 海中羣岛的土人,披着头髮,样子污糟极了。”
《漢語大詞典》:小帖
(1).小的揭帖。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官会折阅》:“ 迈 自 婺 召还,见 临安 人揭小帖,以七百五十钱兑一楮,因入对言之,喜其復行。”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 陈 少廷尉 耕巖 官翰林时,为魅所扰。避而迁居,魅輒随往,多掷小帖,道其阴事。”
(2).小幅的法书。 宋 沈括 《梦溪续笔谈·杂志》:“ 高文庄 在座,曰:‘今日我独无功。’乃取四公所书纸为小帖,悬於 景纯 直舍而去。”
(3).便条。 梁斌 《红旗谱》十三:“这个好说,四指长的小帖儿就办了事了。”
(4).北方称庚帖为小帖。 浩然 《艳阳天》第五章:“可惜,过了‘小帖’没半个月,出了场事。”
(2).小幅的法书。 宋 沈括 《梦溪续笔谈·杂志》:“ 高文庄 在座,曰:‘今日我独无功。’乃取四公所书纸为小帖,悬於 景纯 直舍而去。”
(3).便条。 梁斌 《红旗谱》十三:“这个好说,四指长的小帖儿就办了事了。”
(4).北方称庚帖为小帖。 浩然 《艳阳天》第五章:“可惜,过了‘小帖’没半个月,出了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