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化装(化裝)  拼音:huà zhuāng
1.修饰容貌、妆扮外表。如:「演员们正在后台化装。」也作「化妆」。
2.外表的造型、修饰。如:「他终于除去脸上的化装,露出本来的面目。」也作「化妆」。
3.假扮、改变装束。如:「两名窃贼化装成水电工,进入公司大楼偷窃。」
《国语辞典》:化装舞会(化装舞会)  拼音:huà zhuāng wǔ huì
参加者掩饰本来面目,改扮成其他人物,甚至动物、神鬼形象,以增加乐趣的舞会。如:「他装扮成巫婆参加圣诞节的化装舞会。」
《漢語大詞典》:变服(變服)
改变服饰;化装。战国策·魏策二:“王若欲报 齐 乎,则不如因变服折节而朝 齐 , 楚王 必怒矣。” 鲍彪 注:“不为人君服。”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偶书相留》:“车中变服为 秦 客,头上南冠学 楚 囚。” 明 姚士磷 《见只编》卷中:“余变服謁 丁 道旁,见 丁 与锦衣官同坐一车。”
分類:服饰化装
《國語辭典》:装扮(裝扮)  拼音:zhuāng bàn
修饰、打扮。如:「他在舞台上装扮成各种不同的角色,诠释各种不同的人物型态。」
《國語辭典》:假扮  拼音:jiǎ bàn
乔装。装扮成与本人不同的另一种面目。《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那别庄燕同冯君瑞假扮做一班赛会的,各把短刀藏在身边。」
《國語辭典》:清唱  拼音:qīng chàng
1.嘹亮的歌唱。晋。陆机棹歌行〉:「名讴激清唱,榜人纵棹歌。」唐。李白 苏台览古诗:「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2.一种戏曲的演唱形式。不穿戏服、不化妆,只唱曲而省去宾白。通常由一人独唱片段。《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清唱的,时供新调;修痒的,百般腾那。」《醒世姻缘传》第一回:「况有一班女戏常远包在家中,投充来清唱龙阳,不离门内。」
3.没音乐伴奏的演唱称为「清唱」。
《國語辭典》:卸妆(卸妝)  拼音:xiè zhuāng
1.去除装饰。隋。炀帝〈效刘孝绰杂忆〉诗:「卸妆仍索伴,解佩更相催。」
2.洗除脸上的化妆。如:「她下班回来后,就赶紧卸妆。」也作「卸脸」。
《漢語大詞典》:优俳(優俳)
(1).古代化装表演的以谐谑为主的杂戏。史记·李斯列传:“是时 二世 在 甘泉 ,方作觳抵优俳之观。”
(2).指表演杂戏的艺人。明史·文苑传二·杨循吉:“帝以优俳畜之,不授官。” 清 唐孙华 《约诸同人小集雨阻怅然》诗:“异彼豪华子,高堂儛优俳。” 姚华 《论文后编》:“优俳登场,已撏撦之可笑;楼臺论宝,欲片段而不堪。”
(3).仿效。 姚华 《论文后编》:“ 空同 、 沧溟 优俳 秦 汉 ,不自自振;惟 震川 远绍 龙门 ,独为有成。”
(4).戏谑。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如今大事已了,这要説句优俳之谈,叫作‘叫化子丢了猢猻了,没得弄的了。’”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既讲到捨权用经,凡一切詼谐话,优俳话,譬喻话,影射话,都用不着。”
《國語辭典》:上装(上裝)  拼音:shàng zhuāng
1.上衣。如:「她穿著一件蓝色的上装。」
2.梳妆、打扮。《续孽海花》第四七回:「叫天又抽了一口烟,立起来道:『是时候了,咱们去吧!』就同瑶卿走到后台去上装。」
《國語辭典》:试演(試演)  拼音:shì yǎn
在正式表演前,预先演练。如:「为了要求品质,导演决定再试演几次。」
《國語辭典》:包头(包頭)  拼音:bāo tóu
1.头发上的包巾。《醒世恒言。卷一六。陆五汉硬留合色鞋》:「今日事在无奈,只得把包头齐眉兜了,锁上大门,随由众人望杭州府来。」《儒林外史》第三○回:「一个个装扮起来,都是簇新的包头、鲜的褶子。」
2.俗称包工的首领。
3.城市名。参见「包头市」条。
4.县名。参见「包头县」条。
《漢語大詞典》:官粉
化装用的白粉。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二:“ 三仙姑 也暗暗猜透大家的心事,衣服穿得更新鲜,头发梳得更光滑,首饰擦得更明,官粉搽得更匀。”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十:“天上下雨地下滑,赤裸裸地闹个仰八叉,洒了哟那官粉,却了花,嗳呀,嘣了一对螃蟹跑了一对虾,摔坏大西瓜。”
分類:化装白粉
《國語辭典》:脸谱(臉譜)  拼音:liǎn pǔ
国剧净、丑角色脸上所画的各种条纹和图案。各种人物大都有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和特徵,显示剧中人的忠、奸、善、恶。
《漢語大詞典》:塘报(塘報)
(1).军事情报。亦指专职传递紧急军情报告的人。 明 单本《蕉帕记·陷差》:“小官今日见塘报,那 兀朮 会同 刘豫 围住 白鹿冈 一带了。”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塘报:“今军情紧急走报者,国初有刻期百户所,后改曰塘报。”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誓师》:“忽接塘报,本月二十一日北兵已入 淮 境。” 清 李渔 《比目鱼·骇聚》:“昨日,左营裨将有塘报寄来。” 清 钱谦益 《承事郎郭君墓志铭》:“ 魏潭 至 荔川 数百里,举烽燧,设塘报,一夕数惊。”
(2).邸报。 明 张居正 《奉谕拟辽东赏功疏》:“该同官大学士 吕调阳 等,録示阁中题稿,并该镇塘报,传奉圣意,欲臣议拟处分。”明史·陈新甲传:“一日,所遣职方郎 马绍愉 以密语报, 新甲 视之置几上。其家僮误以为塘报也,付之抄传。於是言路譁然。”
(3). 清 代自京至省,驿站设有塘兵,沿途接替递送。后来发行报纸,塘报废。
(4). 浙 东一带赛会时,由一个化装的孩子骑马先行,预示赛会队伍即将到来,称“塘报”。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然而记得有一回,也亲见过较盛的赛会。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称为‘塘报’;过了许久,‘高照’到了。”
《漢語大詞典》:笑课(笑課)
曲艺之一种。化装相声。一般由两个演员化装表演,用说笑话、滑稽问答、说唱等引起观众发笑。《人民日报》1965.6.11:“因为小歌剧、小话剧、小演唱、舞蹈、器乐演奏、好来宝、说书、笑课(带化装表演的双人相声)等等文艺形式,都是短小活泼,一两个人最多五六个人就能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