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溃烂(潰爛)  拼音:kuì làn
身体外表的皮肤,或胃肠道、内脏的上皮等,因细菌侵入、化学物质的腐蚀,或机械性的磨擦,导致组织细胞的坏死、腐烂而出脓的病状。
《國語辭典》:白浊(白濁)  拼音:bái zhuó
医学上指尿液中出现白色混浊物甚至血液。为肾炎或膀胱炎的症状,急性的会有发热、小便困难等现象,慢性的则症状较轻,但不易痊瘉。
《國語辭典》:口臭  拼音:kǒu chòu
从口中散发出来的难闻气味。由龋齿、齿槽化脓、慢性口炎、消化不良等所引起。
《國語辭典》:瘭疽  拼音:biāo jū
一种疔疮。多生于手指、足趾之端,初起红点,渐变黑,剧痛,久则腐烂筋骨。也称为「虾眼」。
《漢語大詞典》:外痈(外癰)
指发于体表肉眼可见到的各种化脓性感染。
《漢語大詞典》:跳脓(跳膿)
指溃烂化脓。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二章:“在 拴拴 的脚跳脓的那些痛苦的黑夜,在山外,正是 姚士杰 在 蛤蟆滩 四合院东厢房,和 拴拴 的媳妇 素芳 睡觉的时候。” 鲍昌 《庚子风云》第一部第十九章:“他想象着未来的艰辛日子,如同心肌上长了一个毒疖子,引起跳脓一样的心痛。”
分類:溃烂化脓
《国语辞典》:皮肤肌炎(皮肤肌炎)  拼音:pí fū jī yán
非化脓性的肌肉炎症。初期轻微发烧、咳嗽,双脚明显消瘦,走路形状怪异,甚或淋巴腺肿胀,肝脾肿大,此病例较常发生在男孩身上。
《国语辞典》:败血脓毒症(败血脓毒症)  拼音:bài xiě nóng dú zhèng
病名。血液或淋巴系统遭受细菌感染引发全身菌毒各脏器化脓的疾病。主要症状为忽冷忽热、食欲不振、头重及头痛等。衰弱甚者则呼吸促迫,非常危险。
《国语辞典》:脓毒病(脓毒病)  拼音:nóng dú bìng
病名。一种迁徙性脓肿,是由化脓组织侵入血液的细菌,或裂为小栓的脓性血栓,随著血流将毒素带到全身的器官及组织中,而使身体多处发生脓肿。
《国语辞典》:脓疱病(脓疱病)  拼音:nóng pào bìng
泛指化脓性皮肤病。如「脓痂疹」。
《國語辭典》:灌脓(灌膿)  拼音:guàn nóng
皮肤或黏膜出现成丛的小泡,其中的液体转变成脓。多见于天花或接种的牛痘。
《國語辭典》:脓包(膿包)  拼音:nóng bāo
1.讥骂软弱无能的人。《西游记》第四回:「脓包!脓包!我已饶了你,你快去报信!快去报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谁知他是个脓包,这一点他就担不起了。」也作「攮包」、「脓团」。
2.当身体的局部组织遭到细菌或黴菌感染,白血球乃群集患部,以消灭入侵的病菌。如此坏死的细胞、白血球、病菌等混在一起形成脓。由脓液积聚而成的凸出物,称为「脓包」。
《漢語大詞典》:脓疮
一种化脓性皮肤病,病原体是链球菌或葡萄球菌,症状是皮肤上出现红斑,很快变成水疱或脓疱,多发生于脸、颈、四肢等部位,患者多为儿童。通称为“黄水疮”
《國語辭典》:脓胸(膿胸)  拼音:nóng xiōng
病名。一种胸膜腔内积脓的病症,多与肺炎并发。症状包括发烧、呼吸急促、胸部疼痛等。
《漢語大詞典》:漂疽
即瘭疽。脓疮之类。漂,通“ 瘭 ”。庄子·则阳:“漂疽疥癕,内热溲膏是也。” 成玄英 疏:“漂疽,热毒肿也。癕,亦疽之类也。”一说为疮疽化脓。 陆德明 释文:“漂,本亦作瘭,瘭疽,谓病疮脓出也。”
分類:化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