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化人
(1).有幻术的人。列子·周穆王:“ 周穆王 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入水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坠,触实不硋。” 张湛 注:“化幻人也。” 清 赵翼 《〈小仓山房集〉中有〈咏物诗〉戏用其韵镜》诗:“谁从对面偷描我,忽漫分身作化人。”
(2).指有道术的人。《关尹子·四符》:“譬如化人,若有厌生死心、超生死心,止名为妖,不名为道。”
(3).佛教谓佛、菩萨变形为人,以化度众生者。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 周穆王 时, 文殊 、 目连 来化, 穆王 从之。即列子所谓化人者是也。” 宋 苏轼 《同正辅表兄人游白水山》诗:“因随化人履巨迹,得与仙兄躡飞鞚。” 王十朋 注:“ 自水巖 有大足迹,世谓之佛迹。今‘化人’,则借以言佛耳。”
(4).仙人。 前蜀 杜光庭 《温江县招贤观众斋词》:“歷代化人,随机济物,大惟邦国,普及幽明,俱赖神功,咸承景貺。” 金 雷琯 《龙德宫》诗:“綵仗竟无金母降,仙裾犹忆化人携。” 清 吴伟业 《海市》之二:“灝气空濛万象来,非烟非雾化人裁。”
(5).劝化人;教化人。 唐 黄滔 《丈六金身碑》:“夫帝王之道,理世也;释氏之教,化人也。理世之与化人,盖殊路而同归。” 宋 王禹偁 《柳府君墓碣铭》:“有 唐 以武勘乱,以文化人。”
《國語辭典》:化身  拼音:huà shēn
1.佛、菩萨为教化众生而显现的生命形态;亦指人或事物所转化的种种形象。《西游记》第一七回:「尔时菩萨乃以广大慈悲,无边法力,亿万化身,以心会意,以意会身,恍惚之间,变作凌虚仙子。」《西游记》第二五回:「却又打我的化身,所以我真身打噤。」
2.抽象观念的具体形象。如:「他经常仗义执言,为民发声,可以说是正义的化身。」《老残游记》第一一回:「如有一个上帝,则一定有一个『势力尊者』,要知道上帝同阿修罗都是『势力尊者』的化身。」
3.变换身形。如:「孙悟空拥有七十二种变化的法力,能化身为各种人物。」
《漢語大詞典》:化土
佛家指三佛土之一的变化土。即佛为化度众生所化现的国土,亦即佛变化身所居之土。成唯识论卷十:“若变化身依变化土……佛变化身依之而住。” 唐 窥基 成唯识论述记卷十末:“化土虽復説法,神通增故立变化名,法乐义劣。”
《國語辭典》:八相  拼音:bā xiàng
如来成道的八个阶段:(1)《大乘起信论》称兜率天、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转轮法、入于涅槃为「八相」。(2)小乘称八相兜率天、入胎、出胎、出家、降魔、成道、转轮法、入于涅槃为「八相」。
《漢語大詞典》:讲化(講化)
讲说化度。正法华经·妙吼菩萨品:“为现 妙音菩萨 所行,不可限量变无数行,为诸众生宣布讲化正法华经。” 唐 道宣 续高僧传·义解二·释僧密:“ 密 不叙浊清,任其书罪,乃启摈 淮 南,学士随者三十餘人,相仍讲化。”
分類:讲说化度
《國語辭典》:化度寺碑  拼音:huà dù sì bēi
唐代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唐李百药撰,欧阳询书,记述化度寺邕禅师的生平行谊。碑字温秀韵致,笔画清劲焕发,结构缜密。宋代刻石已亡,今所传拓本多为翻刻。
《國語辭典》:千手千眼观音(千手千眼觀音)  拼音:qiān shǒu qiān yǎn guān yīn
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之一。千眼象徵观照世间,千手象徵普济群生,都是大悲心的表现。其造形在汉地一般是两手两眼下面左右各二十只手,手中各有一眼。亦有塑成千手千眼。在西藏佛教的画像,除千手千眼外,头部共五层,底三层为三面像,第四层是忿怒像,顶层是阿弥陀佛。无论汉、藏,千手千眼观音都是最受崇敬的菩萨之一。
《漢語大詞典》:神通游戏(神通游戲)
谓佛菩萨以神通化度众生如游戏然。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 列氏 之言,曰 周穆 ,曰 华胥 ,则佛之神通游戏也,梦幻空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