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包扎(包紮)  拼音:bāo zā
缠裹捆绑。如:「包扎伤口」。《文明小史》第五七回:「拣选定了,掌匮的叫夥计一样一样的包扎起来。」
《国语辞典》:简易包扎法(简易包扎法)  拼音:jiǎn yì bāo zā fǎ
意外受伤时的急救方法。分为绷带包扎法和三角巾包扎法两类。其主要目的在固定敷料、保护伤口、帮助止血和支托受伤部位。
《国语辞典》: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包扎法)  拼音:sān jiǎo jīn bāo zā fǎ
用三角巾的包扎来保护伤口的急救技术。分为头部、面颊带状、悬臂吊带等包扎法。
《國語辭典》:包裹  拼音:bāo guǒ
1.用布包扎的行李。《西游记》第八回:「菩萨遂将锦襕袈裟,作一个包裹,令他背了。」《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文若虚只不做声,一手提了包裹,往岸上就走。」
2.泛指包扎成件的东西。如:「邮寄包裹」。
3.收拾、包扎起来。《三国演义》第一○八回:「一面令人将张约并诸葛恪尸首,用芦席包裹,以小车载出。」
4.包容。《淮南子。原道》:「包裹天地、禀授无形。」
《漢語大詞典》:封裹
(1).包扎。 唐 卢仝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红楼梦第一○五回:“房地契纸,家人文书,亦俱封裹。”
(2).覆盖。 宋 曾巩 《雪咏》:“树木遍封裹,冈山助峥嶸。” 元 张昱 《石镜》诗:“天遣紫苔封裹后,等闲不许别人开。”
分類:覆盖包扎
《漢語大詞典》:裹束
(1).裹头束发。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又有以巾子令占者, 简 曰:‘近来好裹束,各自竞尖新。称无二三两,因何号一斤?’”
(2).包扎。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印官亲体》:“用白棉纸裹束,上写某案某人兇仗。”
《國語辭典》:扎缚(扎縛)  拼音:zhá fú
扎结、系绑。《水浒传》第三三回:「去土地大王庙前扎缚起一座小鳌山,上面结䌽悬花,张挂五七百碗花灯。」也作「札缚」。
《漢語大詞典》:束裹
包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吕无病:“妇曰:‘妾私出,何颜復求兄弟……’遂於腰间出利刃,就牀边伸左手一指断之,血溢如涌。 孙 大骇,急为束裹。”
分類:包扎
《國語辭典》:襆被  拼音:pú bèi
整理行李。《晋书。卷四一。魏舒传》:「舒曰:『吾即其人也。』襆被而出。」
《國語辭典》:苞苴  拼音:bāo jū
1.包裹。《礼记。曲礼上》:「凡以弓剑苞苴箪笥问人者,操以受命如使之容。」
2.馈赠。《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唐。孔颖达。正义:「于木瓜,见苞苴之礼行。」
3.贿赂。古代行贿恐怕为人所知,故以草苇包裹掩饰。《荀子。大略》:「苞苴行与?谗夫兴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苞苴流行,财入公辅。」
《國語辭典》:裹创(裹創)  拼音:guǒ chuāng
包扎受伤的伤口。
分類:包扎伤口
《漢語大詞典》:幞被
用袱子包扎衣被,意为整理行装。 唐 罗隐 《投寄韦右丞》诗:“幞被从谁起,持纲自此新。” 宋 苏轼 《次韵林子中春日新堤书事见寄》:“东来寄食似孤云,幞被真成一宿贫。”参见“ 襆被 ”。
《國語辭典》:襆被  拼音:pú bèi
整理行李。《晋书。卷四一。魏舒传》:「舒曰:『吾即其人也。』襆被而出。」
《国语辞典》:打套  拼音:dǎ tào
将财物包扎屯储。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外诸司》:「左藏大观元丰宣和等库、编估局、打套所。」
分类:财物包扎
《國語辭典》:百合花  拼音:bǎi hé huā
百合所开的花。花盖呈漏斗状,花被六片,外面淡红紫色,或略带淡绿色,或完全白色。内面有紫色线纹,边缘淡黄色,筒部渐变白色。雄蕊六枚,花丝长;雌蕊一枚,柱头三裂。
《國語辭典》:帻巾(幘巾)  拼音:zé jīn
用来包发的头巾。汉。扬雄《方言》卷四:「覆结谓之帻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