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22
词典
1
分类词汇
121
共121,分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1
2
3
4
5
6
7
8
9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内含
涵蓄
苞含
倒空
包笼
包纳
包元
信经
涵映
含有
苞裹
蕴含
隐含
涵演
隐寓
《國語辭典》:
内含(內含)
拼音:
nèi hán
内部蕴含、内在涵养。《南史。卷三九。刘勔传》:「内含玉润,外表澜清。」
分類:
内含
内心
内容
含蓄
心所
内部
包含
《國語辭典》:
涵蓄
拼音:
hán xù
1.蕴藏于内而不宣露在外。也作「含蓄」。
2.词意未尽,耐人寻味。也作「含蓄」。
分類:
包含
思想
言语
积聚
诗文
感情
文意
意思
轻易
流露
不露
耐人寻味
《漢語大詞典》:
苞含
(1).苞,通“ 包 ”。包含。 唐
韩偓
《十月七日蚤起作时气疾初愈》
诗:“阳精欲去阴精落,天地苞含紫气中。”“苞含”一本作“ 包含 ”。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荐举不捷》
:“凡製五言,苞含六义,近多放诞,靡有宗师。”
(2).苞,通“ 包 ”。宽容。 三国 蜀
诸葛亮
《公文上尚书》
:“今篡贼未灭,社稷多难,国事惟和,可以克捷,不可苞含,以危大业。”
《
晋书·陶侃传
》
:“ 默 居上流之势,加有船舰成资,故苞含隐忍,使其有地。”
分類:
宽容
包含
《漢語大詞典》:
倒空
把所装的、放在里面的或包含在内的东西除净(如搬空、倒空或流空)例如:把袋里的粮食倒空。
倒排铅字、分隔线、大嵌条,用来表示暂时无铅字可用,或为了标明需改动之处
分類:
铅字
分隔
里面
包含
在内
东西
暂时
标明
改动
动之
《國語辭典》:
包笼(包籠)
拼音:
bāo lóng
包涵、原谅。元。汪元亨〈醉太平。耳闻时做聋〉曲:「耳闻时做聋,眼见处推盲,且达时知务暗包笼。」明。朱权《荆钗记》第一二出:「非缺礼,非缺礼,只为窘中。凡百事,凡百事,望乞包笼。」
分類:
包含
包藏
包涵
容纳
隐藏
宽容
二十
《漢語大詞典》:
包纳(包納)
(1).包含容纳。 唐
李白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
诗:“君心亦如此,包纳无小大。” 宋
沈括
《梦溪续笔谈》
:“有干将之器,不露锋芒;怀照物之明,而能包纳。”
(2).接受。
《
金史·外国传上·西夏
》
:“所进帐本非珍异,使人亦已到边,若不蒙包纳,则下国深诚无所展效。”
(3).谓承担代缴。
《元典章·圣政二·恤流民》
:“逃户差税,已尝戒飭,毋令见在人户包纳。”
(4).苞苴纳贿。谓受礼受贿。
《
明史·宣宗纪
》
:“禁司仓官包纳,戒法司慎刑狱。”
分類:
接受
包含
苞苴
承担
含容
容纳
纳贿
受礼
受贿
《漢語大詞典》:
包元
谓包含五常之道。
《
后汉书·梁统传
》
:“伏维陛下,包元履德,权时拨乱,功踰 文 武 ,德侔 高皇 。”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
《东观记》
云:‘包五常,履九德。’” 南朝 宋 王韶之
《肆夏乐歌》
:“於鑠我皇,体仁包元。”
分類:
包含
五常
惠栋
《漢語大詞典》:
信经
包含有教会的信条或信仰表白的书。例如:正教的信经。
不是通过客观的相似之处有意识的替换,而是通过无意识的联想表示受压抑情绪的对象或行为
分類:
包含
含有
过客
教会
客观
信条
相似
信仰
处有
表白
有意识
替换
无意识
联想
压抑
情绪
《漢語大詞典》:
涵映
包含映照。 唐
元结
《登白云亭》
诗:“涵映满轩户,娟娟如镜明。”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诗三札(二)》
:“我想诗人的心境譬如一湾清澄的海水,没有风的时候,便静止着如像一张明镜,宇宙万汇的印象都涵映在里面。”
分類:
包含
映照
《國語辭典》:
含有
拼音:
hán yǒu
包含具有。如:「水果含有丰富的维他命及矿物质。」
分類:
含有
容器
包含
意思
构成
《漢語大詞典》:
苞裹
同“ 包裹 ”。 包含;包容。苞,通“ 包 ”。
《
大戴礼记·劝学
》
:“受恶不让似贞,苞裹不清似入。”
《
文子·道原
》
:“夫道者,高不可极,深不可测,苞裹天地,禀受无形。”
《
吕氏春秋·离俗
》
:“若夫 舜 汤 ,则苞裹覆容,缘不得已而动,因时而为。”
分類:
包含
包容
《国语辞典》:
蕴含(蕴含)
拼音:
yùn hán
蕴藏包含。如:「老师这番话蕴含了许多人生哲理,值得我们深思。」《论语注疏。序解》邢炳疏引郑玄云:「以此书可以经纶世务,故曰纶也;圆转无穷,故曰轮也;蕴含万理,故曰理也;篇章有序,故曰次也。」清。汤若望《主制群徵。卷下。四以诸物弱缘徵》:「凡造异体性之物者,必躬兼所造之微妙而蕴含之,今夫生者、觉者、灵者,体性各异,万有不齐,则造者之广智大能,从可知矣,是其灵之二也。」也作「蕴涵」。
分类:
蕴含
蕴藏
包含
邢炳
疏引
《國語辭典》:
隐含(隱含)
拼音:
yǐn hán
暗藏、不直接呈现。如:「在他成功的背后,其实隐含了许多努力奋斗的艰辛。」
分類:
隐含
隐约
含有
暗中
包含
《漢語大詞典》:
涵演
包含,含蓄铺陈。 宋
欧阳修
《梅圣俞墓志铭》
:“而 圣俞 诗遂行天下。其初喜为清丽、閒肆、平淡,久则涵演深远,间亦琢刻以出怪巧。”
分類:
包含
含蓄
铺陈
《漢語大詞典》:
隐寓(隱寓)
隐含,暗中包含。
《
清史稿·马建忠传
》
:“以泰西各国皆有学文程式之书, 中 文经籍虽皆有规矩隐寓其中,特无有为之比儗而揭示之。” 严复 夏曾佑
《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
:“此二者并纪事之书,而难言之理则隐寓焉。” 汪辟疆
《唐人小说·〈三水小牍〉叙》
:“今细绎其书,虽多纪仙灵怪异,而每及义烈,亦復凛凛有生气。是於侈陈灵异之餘,隐寓垂诫之旨。”
分類:
隐寓
隐含
暗中
包含
严复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