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熊虎 拼音:xióng hǔ
1.熊和虎。汉。张衡〈西京赋〉:「熊虎升而挐攫,猿狖超而高援。」三国魏。阮籍 元父赋:「崇陵崔巍,深溪峥嵘,美类不处,熊虎是生。」
2.形容勇猛。《左传。宣公十四年》:「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传》:「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3.比喻勇猛善战的将士。晋。陆云 吴故丞相陆公诔:「帝曰将军,整尔熊虎,赫赫明明,皇舆出祖。」《北齐书。卷三。文襄帝纪》:「扬旌北讨,熊虎齐奋,剋复中原。」
4.古代旗帜常以熊、虎为图案,后亦引申指旗帜。《周礼。春官。司常》:「熊虎为旗,鸟隼为旟。」唐。杜甫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翠华卷飞雪,熊虎亘阡陌。」
2.形容勇猛。《左传。宣公十四年》:「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传》:「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3.比喻勇猛善战的将士。晋。陆云 吴故丞相陆公诔:「帝曰将军,整尔熊虎,赫赫明明,皇舆出祖。」《北齐书。卷三。文襄帝纪》:「扬旌北讨,熊虎齐奋,剋复中原。」
4.古代旗帜常以熊、虎为图案,后亦引申指旗帜。《周礼。春官。司常》:「熊虎为旗,鸟隼为旟。」唐。杜甫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翠华卷飞雪,熊虎亘阡陌。」
《漢語大詞典》:武勇
(1).威武勇猛。《管子·五辅》:“其士民贵武勇而贱得利;其庶人好饮食而恶耕农。”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寻 文鸯 武勇,远惭 项籍 。” 宋 范仲淹 《奏乞指挥国子监保明武学生及令经略部署司讲说兵书》:“所贵边上武勇已著之人,更知将略,或因而立功,则将来有人可任。” 鲁迅 《呐喊·阿Q正传》:“﹝ 阿Q ﹞独有这回却非常武勇了。”
(2).指武勇的人。 汉 荀悦 《汉纪·高帝纪二》:“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 青州 益师又至,兼招诱武勇,不日众逾数万。”《明史·赵锦传》:“陛下尝募天下之武勇以足兵,竭天下之财力以给餉。”
(3).武艺。《南齐书·萧赤斧传》:“ 颖胄 好文义,弟 颖基 好武勇。” 清 梅曾亮 《艾方来家传》:“﹝ 艾方来 ﹞十五能属文。以文为势豪所辱,习武勇。於市中众辱豪。”
(2).指武勇的人。 汉 荀悦 《汉纪·高帝纪二》:“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 青州 益师又至,兼招诱武勇,不日众逾数万。”《明史·赵锦传》:“陛下尝募天下之武勇以足兵,竭天下之财力以给餉。”
(3).武艺。《南齐书·萧赤斧传》:“ 颖胄 好文义,弟 颖基 好武勇。” 清 梅曾亮 《艾方来家传》:“﹝ 艾方来 ﹞十五能属文。以文为势豪所辱,习武勇。於市中众辱豪。”
《漢語大詞典》:骁雄(驍雄)
(1).勇猛雄武之士。 汉 蔡邕 《刘镇南碑》:“君遇险而建略,遭难而发权,招命英俊,援得驍雄。” 唐 陆龟蒙 《五歌·食鱼》:“横戈负羽正纷纷,祗用驍雄不用文。”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募天下驍雄横猾以为兵,几至百万,非有良将以御之,而谋变者輒败。”
(2).勇猛威武。《三国志·吴志·吕蒙传》:“与 关羽 分土接境,知 羽 驍雄,有并兼心。” 唐 杜甫 《三绝句》:“殿前兵马虽驍雄,纵暴略与 羌 浑 同。” 清 侯方域 《陈将军二鹤记》:“世之战士,皆驍雄劲悍之徒,弯弓临刄目不瞬而色喜。”
(3).古代禁军组织名。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阎立本》:“又 鄠 杜 间有苍虎为患, 天皇 引驍雄千骑取之。”《宋史·太祖纪二》:“﹝ 乾德 三年﹞九月己巳,閲诸道兵,以骑军为驍雄,步军为雄武,并隶亲兵。”
(2).勇猛威武。《三国志·吴志·吕蒙传》:“与 关羽 分土接境,知 羽 驍雄,有并兼心。” 唐 杜甫 《三绝句》:“殿前兵马虽驍雄,纵暴略与 羌 浑 同。” 清 侯方域 《陈将军二鹤记》:“世之战士,皆驍雄劲悍之徒,弯弓临刄目不瞬而色喜。”
(3).古代禁军组织名。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阎立本》:“又 鄠 杜 间有苍虎为患, 天皇 引驍雄千骑取之。”《宋史·太祖纪二》:“﹝ 乾德 三年﹞九月己巳,閲诸道兵,以骑军为驍雄,步军为雄武,并隶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