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15,分41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九势
攻势
便势
变势
大势至
骋势
势勍
势素
势头
生势
捐势
诗势
势友
势耀
势样
《国语辞典》:九势(九势)  拼音:jiǔ shì
论述书法运笔的九种规矩,东汉蔡邕所定。包括上覆下承、左右回顾、藏锋、藏头、藏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也称为「九势八字诀」。
《國語辭典》:攻势(攻勢)  拼音:gōng shì
进攻行动的气势。如:「甲方的攻势非常猛烈,乙方几已招架不住。」
《漢語大詞典》:便势(便勢)
(1).便于谋利的权势。史记·日者列传:“试官不让贤陈功,见伪增实,以无为有,以少为多,以求便势尊位。”《淮南子·主术训》:“故有野心者,不可借便势;有愚质者,不可与利器。”
(2).形势有利,形胜。 汉 桓宽 盐铁论·伐功:“前君为先帝画 匈奴 之策,兵据西域,夺之便势之地以候其变。”
《漢語大詞典》:变势(變勢)
权势发生变化。一般指君位转变。韩非子·孤愤:“故当世之重臣,主变势而得固宠者,十无二三。” 陈奇猷 集释引 王先谦 曰:“主势变,为国君相嬗之时也。” 梁启雄 解:“势,指势位。主变势,谓先君薨,后君立,君位转变。”
《漢語大詞典》:大势至(大勢至)
佛教菩萨名。梵语Mahāsthāma-prāpta的意译,又译“得大势”。阿弥陀佛右胁侍,与阿弥陀佛及左胁侍观音合称“西方三圣”。《观无量寿经》:“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亦省称“ 大势 ”。 隋炀帝 《皇太子敬灵龛文》:“顷来留瑞,久现弥陀。踵武观音,连衡大势。”参阅翻译名义集·菩萨别名
《分类字锦》:骋势(骋势)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奋中黄育获之士骋良弓劲弩之势
分类:弓弩
《韵府拾遗 庚韵》:势勍(势勍)
王恽东征诗凭轼望两际其势非不勍
《漢語大詞典》:势素(勢素)
指身居要职的权臣和无实权的闲官。梁书·文学传下·伏挺:“ 挺 少有盛名,又善处当世,朝中势素,多与交游,故不能久事隐静。”
《國語辭典》:势头(勢頭)  拼音:shì tóu
1.势力、声势。《醒世恒言。卷一六。陆五汉硬留合色鞋》:「那老儿与一官宦人家薄薄里有些瓜葛,冒著他的势头,专在地方上吓诈人的钱财,骗人酒食。」《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四:「其夫假势头已过,早已发作不出了。」
2.情势。《三国演义》第三九回:「且说李典见势头不好,急奔回博望城时,火光中一军拦住。」《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那番子见势头勇猛,正要逃走。」
《漢語大詞典》:生势(生勢)
长势。植物生长的趋势。
《漢語大詞典》:捐势(捐勢)
舍弃权势。庄子·山木:“削迹捐势,不为功名。”
分類:舍弃权势
《漢語大詞典》:诗势(詩勢)
诗的风格气势。 唐 李贺 《申胡子觱篥歌》序:“ 李长吉 ,尔徒能长调,不能作五字歌诗,直强迴笔端,与 陶 谢 诗势相远几里!”
分類:风格气势
《漢語大詞典》:势友(勢友)
以势利相交的朋友。 唐 元稹 《出门行》:“仁兄捧尸哭,势友掉头讳。”
《漢語大詞典》:势耀(勢耀)
犹势望。《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假如那王孙公子,倚傍着祖宗的势耀,顶戴着先人积攒下的浮财……却不知乐极悲生,也终有马死黄金尽的时节。” 田汉 《关汉卿》第二场:“这位知府大人 忽辛 的事我也知道一些,他倚仗他爸爸的势耀,无恶不作。”
《漢語大詞典》:势样(勢樣)
样子;姿势。 元 无名氏 《翫江亭》第四折:“这廝狠心肠,没道理别势样,好教我急急忙忙,腹热肠慌。” 李云秀 《燕子正在电杆上》:“ 万如 这时少不得在下面当起师傅来,一会儿说拿钳子的势样不对,一会儿又说支线口没咬好。”
分類:样子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