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70,分38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失势
雨势
乘势
作势
兵势
风势
远势
时势
势相
云势
势分
理势
石势
峰势
体势
《國語辭典》:失势(失勢)  拼音:shī shì
失去权势。《文选。扬雄。解嘲》:「夕失势,则为匹夫。」《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若是富贵之人,一朝失势,落魄起来,这叫做『树倒猢狲散』,光景著实难堪了。」
《國語辭典》:雨势(雨勢)  拼音:yǔ shì
下雨的情况。如:「雨势很大,最好不要出门。」
《國語辭典》:乘势(乘勢)  拼音:chéng shì
趁势、乘机。《韩非子。八说》:「以智士之计,处乘势之资,而为其私急,则君必欺焉。」《三国演义》第一回:「今民心已顺,若不乘势取天下,诚为可惜。」
《國語辭典》:作势(作勢)  拼音:zuò shì
1.表示意思的动作姿态。《晋书。卷九八。王敦传》:「语参军吕宝曰:『我当力行。』因作势而起,困乏复卧。」
2.装模作样。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你枉做个顶天立地的男儿,教那厮越妆模越作势。」
《國語辭典》:兵势(兵勢)  拼音:bīng shì
军事情势、兵力情况。《三国演义》第四六回:「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
《國語辭典》:风势(風勢)  拼音:fēng shì
风的强弱或所吹的方向。唐。李咸用 咏柳诗:「解引人情长婉约,巧随风势强盘纡。」
《漢語大詞典》:远势(遠勢)
谓远物的气势、姿态。 唐 方干 《东山瀑布》诗:“掛巖远势穿松岛,击石残声注稻畦。”
谓避免滥用权势。 宋 李元纲 厚德录卷二:“ 李翰林 宗諤 ,其父 文正公 昉 秉政时,避嫌远势,出入僕马与寒士无辨。”
《國語辭典》:时势(時勢)  拼音:shí shì
1.时代的潮流、趋向。《战国策。齐策五》:「夫权藉者,万物之率也,而时势者,百事之长也。」
2.当时的政治状况。《文明小史》第六九回:「我们今日的时势,既然打不过人家,折回来同人家讲和,也是勉强的。」
《漢語大詞典》:势相(勢相)
模样,样子。 元 李致远 《还牢末》第三折:“儘着你风流情况,做出些轻狂势相。”
分類:势相模样
《骈字类编》:云势(云势)
唐 卢纶 送张调参军侍从归觐荆南因寄长林司空十四曙 云势将峰杂,江声与屿兼。
唐 皮日休 公斋四咏 鹤屏 引吭看云势,翘足临池样。
《漢語大詞典》:势分(勢分)
权势,地位。 宋 何坦 《西畴常言·应世》:“凡居人上,有势分之临,惟以恕存心,乃可以容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 封 虑势分悬殊,恐将不遂。”《醒世姻缘传》引起:“那忽然得做皇帝的快乐,不过是势分之荣,倏聚倏散的泡影,不在那君子三乐之中。”
分類:权势地位
《漢語大詞典》:理势(理勢)
事理的发展趋势;情势。 汉 贾谊 《新书·阶级》:“高者难攀,卑者易陵,理势然也。”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实理势之攸召,犹影响之相归也。” 宋 苏轼 《与李方叔书》:“实至则名随之,名不可掩,其自为世用,理势固然,非力致也。” 明 郑贞 《蒋节妇传》:“水不逆流,理势然也。”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然既以改革而胎,反抗为本,则偏于一极,固理势所必然。”
《骈字类编》:石势(石势)
唐 杜甫 玉台观 江光隐见鼋鼍窟,石势参差乌鹊桥。
《骈字类编》:峰势(峰势)
唐 宋之问 送田道士使蜀投龙 蜀门峰势断,巴字水形连。
唐 岑参 青山峡口泊舟怀狄侍御 奔涛振石壁,峰势如动摇。
唐 萧颖士 山庄月夜作 涧声连枕簟,峰势入阶轩。
《國語辭典》:体势(體勢)  拼音:tǐ shì
事物的体式及其产生的气势。唐。王勃滕王阁序〉:「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苜人之所独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