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15,分41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权势
笔势
势必
面势
大势
势力
失势
雨势
乘势
作势
兵势
风势
远势
时势
势相
《國語辭典》:权势(權勢)  拼音:quán shì
权柄势力。《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大宋宣和遗事。元集》:「满朝上下,皆喜谀佞,阿附权势,无人敢言其非。」
《國語辭典》:笔势(筆勢)  拼音:bǐ shì
1.文章的气势。《南史。卷三三。范晔传》:「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唐。杜甫〈醉歌行赠公安颜少府请顾八题壁〉诗:「诗家笔势君不嫌,词翰升堂为君扫。」
2.书法用笔的气势和腕力。《晋书。卷八○。王羲之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國語辭典》:势必(勢必)  拼音:shì bì
根据情势的发展,推测必然会怎样。《红楼梦》第六五回:「倘或一日他知道了,岂肯干休,势必有一场大闹,不知谁生谁死。」
《漢語大詞典》:面势(面勢)
亦作“ 面埶 ”。 方面;形势。周礼·考工记序:“或审曲面埶,以飭五材,以辨民器。”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审曲面埶,审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埶之宜以治之及阴阳之面背是也。” 孙诒让 正义:“ 郑鍔 云:‘审曲者,审其曲也。面埶者,面其埶也。材有曲直,直者不待审而可知,审其曲者,然后见其理之所在。埶有向背,背者不可向以为用,面其埶然后顺其体之所向。’……与 先郑 异,亦通。”后据 郑 注引申为建筑物和自然环境的情势、外观、位置。 南朝 梁武帝 《游锺山大爱敬寺》诗:“面势周大地,縈带极长川。” 唐 杜甫 《寄题江外草堂》诗:“敢谋土木丽,自觉面势坚。” 宋 程大昌 《北边备对·黄河四大折》:“ 黄河 自 盐泽 西来,暨达 潼关 ,其面势所向,凡四大折。”
分類:形势
《國語辭典》:大势(大勢)  拼音:dà shì
1.大局的形势。如:「现今社会朝向多元化发展,此乃大势所趋,无可避免」。《三国志。卷一四。魏书。刘放传》:「乘胜席卷,将清河朔,威刑既合,大势以见。」
2.大略情形。《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大势看来,自是如此,但是上头问下来,这一句话却难以登答。」
3.地位高而有权势。《晋书。卷三八。宣五王传。平原王干传》:「大势难居,不可不慎。」
4.大规模、大数量。元。王伯成《贬夜郎》第二折:「忽地兴兵起士卒,大势长驱入帝都。」《封神演义》第二八回:「次早旭日东升,大炮三声,开城门,大势人马杀奔周营。」
《漢語大詞典》:大势至(大勢至)
佛教菩萨名。梵语Mahāsthāma-prāpta的意译,又译“得大势”。阿弥陀佛右胁侍,与阿弥陀佛及左胁侍观音合称“西方三圣”。《观无量寿经》:“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亦省称“ 大势 ”。 隋炀帝 《皇太子敬灵龛文》:“顷来留瑞,久现弥陀。踵武观音,连衡大势。”参阅翻译名义集·菩萨别名
《國語辭典》:势力(勢力)  拼音:shì lì
1.权力、威势。《汉书。卷三○。艺文志》:「春秋所贬损大人当世君臣,有威权势力,其事实皆形于传,是以隐其书而不宣,所以免时难也。」《文明小史》第三五回:「他们仗著外国人的势力,就这样欺压自己人。」
2.泛指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力量。《大宋宣和遗事。贞集》:「臣闻和之所以可讲者,谓内地用兵,势力相敌,可也。」
《國語辭典》:势利(勢利)  拼音:shì lì
1.权势和财利。《史记。卷八九。张耳陈馀传。太史公曰》:「何乡者相慕用之诚,后相倍之戾也!岂非以势利交哉?」《红楼梦》第六回:「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
2.形势有利。「势」文献异文作「埶」。《荀子。议兵》:「兵之所贵者埶利也,所行者变诈也。」
《國語辭典》:势利(勢利)  拼音:shì li
依财势的多寡而有不同态度的作风。《三国演义》第一回:「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上复世上人,不要十分势利。」
《國語辭典》:失势(失勢)  拼音:shī shì
失去权势。《文选。扬雄。解嘲》:「夕失势,则为匹夫。」《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若是富贵之人,一朝失势,落魄起来,这叫做『树倒猢狲散』,光景著实难堪了。」
《國語辭典》:雨势(雨勢)  拼音:yǔ shì
下雨的情况。如:「雨势很大,最好不要出门。」
《國語辭典》:乘势(乘勢)  拼音:chéng shì
趁势、乘机。《韩非子。八说》:「以智士之计,处乘势之资,而为其私急,则君必欺焉。」《三国演义》第一回:「今民心已顺,若不乘势取天下,诚为可惜。」
《國語辭典》:作势(作勢)  拼音:zuò shì
1.表示意思的动作姿态。《晋书。卷九八。王敦传》:「语参军吕宝曰:『我当力行。』因作势而起,困乏复卧。」
2.装模作样。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你枉做个顶天立地的男儿,教那厮越妆模越作势。」
《國語辭典》:兵势(兵勢)  拼音:bīng shì
军事情势、兵力情况。《三国演义》第四六回:「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
《國語辭典》:风势(風勢)  拼音:fēng shì
风的强弱或所吹的方向。唐。李咸用 咏柳诗:「解引人情长婉约,巧随风势强盘纡。」
《漢語大詞典》:远势(遠勢)
谓远物的气势、姿态。 唐 方干 《东山瀑布》诗:“掛巖远势穿松岛,击石残声注稻畦。”
谓避免滥用权势。 宋 李元纲 厚德录卷二:“ 李翰林 宗諤 ,其父 文正公 昉 秉政时,避嫌远势,出入僕马与寒士无辨。”
《國語辭典》:时势(時勢)  拼音:shí shì
1.时代的潮流、趋向。《战国策。齐策五》:「夫权藉者,万物之率也,而时势者,百事之长也。」
2.当时的政治状况。《文明小史》第六九回:「我们今日的时势,既然打不过人家,折回来同人家讲和,也是勉强的。」
《漢語大詞典》:势相(勢相)
模样,样子。 元 李致远 《还牢末》第三折:“儘着你风流情况,做出些轻狂势相。”
分類:势相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