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按劾
考查核验;查验弹劾。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若乃按劾之奏,所以明宪清国。”周书·代奰王达传:“乃令所司,精加按劾,密表奏之。” 宋 曾巩 《责御史制》:“某拔於疏远之中,服在此位,宜殫忠力以称所蒙,而按劾大臣既非其实,稽其分职则自馁焉。” 清 薛福成 《上曾侯相书》:“待其有过,大吏按劾而罢之。”
《漢語大詞典》:自劾
检举自己的过失。汉书·王嘉传:“臣谨封上詔书,不敢露见,非爱死而不自法,恐天下闻之,故不敢自劾。”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杜子春》:“ 子春 既归,愧其忘誓。復自劾以谢其过。” 宋 程颢 《辞西京提刑奏状》:“既已抗章自劾,屏居俟命,岂意刑书未正,而恩典过颁。”清史稿·勒尔锦传:“中途引还,具疏自劾,请解大将军任,赴 沅州 自効。”
《國語辭典》:弹劾(彈劾)  拼音:tán hé
监察机关或民意机关,对违法失职的政府官员提出控诉,以监督其行为的行动,称为「弹劾」。
《國語辭典》:投劾  拼音:tóu hé
古代官员引罪自责,呈递辞职文书。宋。苏轼〈春菜〉诗:「明年投劾径须归,莫待齿摇并发脱。」
《國語辭典》:劾奏  拼音:hé zòu
上奏罪状,加以弹劾。《汉书。卷七三。韦贤传》:「而丞相御史遂以玄成实不病,劾奏之。」《南史。卷二六。袁湛传》:「昂依事劾奏,不惮权家,当时号为正直。」
《漢語大詞典》:奏劾
(1).上奏章检举。晋书·傅玄传:“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
(2).指代监察官员。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笔不狂简而受駮议之荣,低眉垂翼而充奏劾之选。”
《國語辭典》:举劾(舉劾)  拼音:jǔ hé
列举罪状,加以弹劾。《史记。卷八八。蒙恬传》:「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汉书。卷四五。江充传》:「贵戚近臣多奢僭,充皆举劾,奏请没入车马,令身待北军击匈奴。」
《漢語大詞典》:纠劾(糾劾)
亦作“糺劾”。 举发弹劾。晋书·周处传:“凡所纠劾,不避宠戚。”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糺劾之。”宋书·刘康祖传:“前后屡被纠劾, 太祖 以勋臣子,每原贷之。”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一:“违是令者,执政官委御史臺弹奏,尚书已下,听长官糺劾以闻。”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当 和珅 声势熏灼,举朝无一人敢于纠劾。”
分類:举发弹劾
《漢語大詞典》:推劾
审问。梁书·何敬容传:“ 高祖 大怒,付南司推劾。”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周 秋官侍郎 周兴 推劾残忍,法外苦楚,无所不为。”宋史·边珝传:“官吏推劾累三百日,狱未具。”
分類:审问
《漢語大詞典》:勘劾
谓核实定罪。 宋 欧阳修 《论内臣冯承用与外任事札子》:“窃以方今内外臣寮,若有罪犯,便须勘劾,依法行遣。”
分類:核实定罪
《漢語大詞典》:重劾
严厉弹劾。汉书·张敞传:“天子思 敞 功效,使使者即家在所召 敞 。 敞 身被重劾,及使者至,妻子家室皆泣惶惧;而 敞 独笑曰:‘吾身亡命为民,郡吏当就捕,今使者来,此天子欲用我也。’”
分類:严厉弹劾
《漢語大詞典》:劾治
(1).审查治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吴王 骄日久,国多姦。今苟欲劾治,彼不上书告君,即利剑刺君矣。”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后为妻讼其不睦事,为监司所按治,詔置狱劾治。”
(2).指推究、审问。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察智·程戡》:“ 戡 曰:‘杀人而自置於门,非可疑耶?’乃亲自劾治,具得本谋。”
《漢語大詞典》:论劾(論劾)
论告弹劾。 明 海瑞 《告养病疏》:“臣二经论劾,众口呶呶,臣尚执己为是,臣实见得是也。” 清 朱之瑜 《安南供役纪事》:“於是阁部、勋镇、科道等官,交章论劾 之瑜 ‘偃蹇不奉朝命,无人臣礼’。”
分類:弹劾
《漢語大詞典》:诬劾(誣劾)
捏造罪名加以弹劾。 宋 岳珂 桯史·鹦鹉谕:“ 乾道 间, 杨嗣清 甲 有声 西州 ,清议推属。初试邑,有部使者,不欲名,颇以绣衣自骄,怒其不降意,诬劾以罪。”
《漢語大詞典》:鞫劾
审问判决。书·吕刑“狱成而孚” 孔 传:“断狱成辞而信,当输汝信於王,谓上其鞫劾文辞。” 孔颖达 疏:“ 汉 世问罪谓之鞫,断狱谓之劾,谓上其鞫劾文辞也。” 宋 苏舜钦 《论五事》:“或狱讼未具,遂停鞫劾。赋税起纳,无人催驱。”
分類:审问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