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拼音:rì chū ér zuò,rì rù ér xí
太阳出来就起身,太阳下山就休息。表示上古时代人们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亦可借以形容农家纯朴安定的作息。无名氏〈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
《國語辭典》:商品  拼音:shāng pǐn
为买卖而制造的物品。可分为原料、半成品和成品。
《漢語大詞典》:上中农(上中農)
占有较多生产资料,自己劳动,但有轻微剥削行为,经济状况比较富裕的中等农户。也叫富裕中农。
《漢語大詞典》:三同一片
指干部、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打成一片。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五:“ 邓秀梅 默了默神,还是打定主意住在老百姓家里,彻底地做到三同一片。”参见“ 三同 ”。
《漢語大詞典》:具体劳动(具體勞動)
经济学名词。与“抽象劳动”相对。指按一定形式和目的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如木工做家具,纺织工人纺纱织布等。
《漢語大詞典》:劳动密集型(勞動密集型)
指耗用资金较少、使用人工劳动较多,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一种生产活动类型。《人民日报》1984.7.2:“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工农业发展尚处于劳动密集型的阶段。”
《漢語大詞典》:劳动强度(勞動强度)
劳动的紧张程度。在单位时间内劳动力消耗的程度。在同一时间内,劳动力消耗越多,就表示劳动强度越高。
《漢語大詞典》:劳动权(勞動權)
获得有保障的工作和合理的劳动报酬的权利。我国宪法对于公民的劳动权予以确认。
《漢語大詞典》:劳动生产率(勞動生産率)
即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效率。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或单位产品所需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劳动者技术的熟练程度、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水平、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的形式及各种自然条件等。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四:“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
《國語辭典》:劳动者(勞動者)  拼音:láo dòng zhě
用劳力换取酬劳的人。
《漢語大詞典》:劳筋苦骨(勞筋苦骨)
谓劳动繁重,使筋骨疲劳痛苦。汉书·王褒传:“故工之用钝器也,劳筋苦骨,终日矻矻。”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早晨要打柴,日里要挑水,晚要舂穀簸米,劳筋苦骨,没一刻得安閒。”
《國語辭典》:劳动节(勞動節)  拼音:láo dòng jié
为表彰劳动者的社会贡献而制定的节日。西元1889年,国际劳动者同盟在巴黎集会,议定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现今多数国家亦将劳动节订于这一天,因此也通称为「国际劳动节」或「五一劳动节」。
《國語辭典》:劳动教养(勞動教養)  拼音:láo dòng jiào yǎng
对违法但又不构成刑责,或不需给予刑事处罚的违法罪犯和少年犯,进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一种行政措施。
《漢語大詞典》:劳动对象(勞動對象)
政治经济学上指在劳动中被采掘和加工的东西。它可以是自然界原来有的,如地下矿石;也可以是加过工的原材料,如棉花、钢材等。
《漢語大詞典》:劳动二重性(勞動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两重属性。 马克思 发现了劳动二重性,为劳动创造价值的学说奠定了科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