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全功尽弃(全功盡棄)
全部努力完全白费。亦指已获取的成就完全毁弃。 清 林则徐 《扎苏藩司宝山海塘工程勿稍草率并委徐令督视》:“一经填砌碎石,必致斜压侧卧,潮来即被衝起,岂非全功尽弃!”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历史中有在连战皆捷之后吃了一个败仗以至全功尽弃的,有在吃了许多败仗之后打了一个胜仗因而开展了新局面的。”
《国语辞典》:努劲儿(努劲儿)  拼音:nǔ jìn ér
尽量使力或努力。如:「我努劲儿,想把挡住路口的大石头移开,就是办不到。」「隔壁孩子原本成绩不理想,没想到一努劲儿,竟考上第一志愿!」
《漢語大詞典》:闹光景(鬧光景)
谓努力生产致富。 阮章竞 《漳河水》第三部:“男女这样闹光景,种下石头长黄金。”
分類:努力致富
《國語辭典》:逆水行舟  拼音:nì shuǐ xíng zhōu
逆著水势行船。勉励人不论学习或做事都要不断努力,否则就会落后退步。如:「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漢語大詞典》:能动性(能動性)
人的自觉努力、积极活动的特性。 毛泽东 《论持久战》六十:“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
《漢語大詞典》: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脚)
亦作“閒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谓平日不早作准备或努力,到事情紧急时才匆忙设法。《水浒传》第十六回:“ 何清 笑道:‘哥哥正是“急来抱佛脚,閒时不烧香”。’” 明 张谊 《宦游纪闻·抱佛免罪》:“ 云南 之南一番国,其俗尚释教,人有犯罪应诛者……恐急,奔往某寺中抱佛脚。故俗谚云:‘閒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鲁迅 《华盖集续编·〈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我现在才知道 南池子 的‘政治学会图书馆’去年‘因为时局的关系,借书的成绩长进了三至七倍’了,但他‘家 翰笙 ’却还‘用“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十个字形容当今学术界大部分的状况’。”
《國語辭典》:十年读书(十年讀書)  拼音:shí nián dú shū
长期埋头苦读,努力于学业。《南史。卷三七。列传。沈庆之》:「早知穷达有命,恨不十年读书。」宋。黄庭坚 送刘季展从军雁门诗二首之一:「千里荷戈防犬羊,十年读书厌藜苋。」
《國語辭典》:身体力行(身體力行)  拼音:shēn tǐ lì xíng
亲自躬行实践。《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门生父亲,平日却是认定一片性情,一团忠恕,身体力行,便是教训门生,也只这个道理。」
《國語辭典》:事在人为(事在人為)  拼音:shì zài rén wéi
事情的成功与否决定于人的努力。《东周列国志》第六九回:「事在人为耳,彼朽骨者何知。」
《國語辭典》:事无三不成(事無三不成)  拼音:shì wú sān bù chéng
凡事第一、二次若不成功,再经第三次努力定能办成。比喻事情经过多次努力就会成功。《西游记》第八三回:「常言道:『事无三不成。』你进洞两遭了,再进去一遭,管情救出师父来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常言道:『事无三不成。』这遭却是两遭了,老身只得替你再回他去,凭他怎么处。」
《國語辭典》:守株待兔  拼音:shǒu zhū dài tù
相传一农夫见兔触树而死,为他所得,遂不事农作,守在树旁,等待兔子撞树,终一无所获。典出《韩非子。五蠹》。后比喻拘泥守成,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汉。王充《论衡。宣汉》:「以已至之瑞,效方来之应,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罝之路也。」明。朱权《卓文君》第三折:「盼功名如守株待兔,要求进若缘木求鱼。」也作「守株伺兔」。
《國語辭典》:任重道远(任重道遠)  拼音:rèn zhòng dào yuǎn
负担繁重,路途遥远。比喻长期肩负重大的任务。语出《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商君书。弱民》:「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楫也。」也作「道远任重」。
《漢語大詞典》:皲手茧足(皸手繭足)
亦作“皹手茧足”。 手皲裂,足生茧。形容竭尽努力。 严复 《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凡可以愈愚者,将竭力尽气、皹手茧足以求之。”
《國語辭典》:困知勉行  拼音:kùn zhī miǎn xíng
语本《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指艰苦学习中获取知识,忍耐勉力下加以实践。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答顾东桥书》:「夭寿不贰,脩身以俟者,困知勉行,学者之事也。岂可专以尽心知性为知,存心养性为行乎!」
《漢語大詞典》:惊人之举
值得赞叹的,令人惊奇的,好像超出人的能力或努力所达到的事情。例如:勉强制止的惊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