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526,分102页显示  上一页  35  36  37  38  39  41  42  43  4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运动健将
运动技术
运动技能
运动会
运动病
运动按摩
准备活动
万物皆动
维新运动
嵬然不动
娓娓动听
外动词
外动字
五大运动
五卅运动
《漢語大詞典》:运动健将
中国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仅次于国际级运动健将。由国家体委根据《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规定的条件批准授予,并颁发证章、证书。
《漢語大詞典》:运动技术
指能充分发挥运动员身体能力,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某些运动项目的技术又可分为基本技术和高难技术。基本技术扎实与否直接影响比赛中运用技术和战术的能力。高难技术对创优异运动成绩有积极意义。
《漢語大詞典》:运动技能
指按一定的技术要求完成动作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机能的活动能力,是形成运动技能的条件。其形成有粗略掌握、改进提高及巩固和运用自如三个阶段。达到运用自如是运动技能形成的标志。
《國語辭典》:运动会(運動會)  拼音:yùn dòng huì
以提倡体育为目的而召集的比赛会。其组织通常分事务、裁判及运动员三部。或以季节分,或以地域分,或为全国性,或为国际性。如:「奥林匹克运动会」。
《漢語大詞典》:运动病
运动医学名词。指不规则颠簸而引起的前庭器官疾患。如晕车、晕船等。经常作垫上滚翻、空翻、滚轮,荡秋千、走浪木等运动能提高前庭器官对体位颠簸的适应能力。
《漢語大詞典》:运动按摩
运用专门手法对运动员身体进行按摩,以提高人体机能,消除疲劳和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方法。有推、滚、捏、拿、按、压、扣、揉、摩、搓、抖等手法。具有疏通经络,活络关节,调整气血等功效。有赛前和训练前按摩、恢复期按摩、运动伤病后按摩等。
《漢語大詞典》:准备活动
指较剧烈运动前所做的一系列身体练习。旨在使身体各器官系统预先得到适当活动,为逐步提高运动强度和做各种运动动作作准备,以预防伤害事故。内容有走跑练习、基本体操、韵律操、武术操、游戏以及各种专门性练习。
《分类字锦》:万物皆动(万物皆动)
旧唐书音乐志:鼓,动也。冬至之音,万物含阳气而皆动。
分类:
《國語辭典》:维新运动(維新運動)  拼音:wéi xīn yùn dòng
革除旧有的弊端,推行新措施的运动。如清末的百日维新、日本明治天皇的明治维新。
《國語辭典》:嵬然不动(嵬然不動)  拼音:wéi rán bù dòng
稳如泰山,屹立不摇。《淮南子。诠言》:「至德道者若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也。」也作「巍然不动」。
《漢語大詞典》:岿然不动(巋然不動)
屹立而不动摇。类说引 宋 胡纳 见闻录:“ 李尊懿 仕伪 蜀 ,谈论妍媚有妇人女子之态。 蜀 平, 太祖 见曰:‘有此态耶?’以氊头箭射之,正中其腹, 尊懿 岿然不动, 太祖 曰:‘外柔内劲。’” 毛泽东 《西江月·井冈山》词:“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分類:屹立动摇
《國語辭典》:娓娓动听(娓娓動聽)  拼音:wěi wěi dòng tīng
形容讲话生动好听。《孽海花》第三四回:「梦兰也竭力招呼,知道杨、陆两人,都不大会讲上海白,就把英语来对答,倒也说得清脆悠杨,娓娓动听。」也作「娓娓可听」。
《國語辭典》:外动词(外動詞)  拼音:wài dòng cí
一种语言学中的动词。凡动作不止于自身、而投射于外物的,称为「外动词」。如「武士骑马」的「骑」、「牧童放牛」的「放」等。相对于内动词而言。也称为「他动词」、「及物动词」。
《漢語大詞典》:外动字(外動字)
即及物动词。也叫他动词或外动词。它所表示的动作常以动作者以外的事物为对象。 清 马建忠 《马氏文通·正名》:“凡动字之行发而止乎外者,曰外动字,省曰外动。” 清 马建忠 《马氏文通·实字》:“外动字之行,有施有受。”
《漢語大詞典》:外动字(外動字)
即及物动词。也叫他动词或外动词。它所表示的动作常以动作者以外的事物为对象。 清 马建忠 《马氏文通·正名》:“凡动字之行发而止乎外者,曰外动字,省曰外动。” 清 马建忠 《马氏文通·实字》:“外动字之行,有施有受。”
《漢語大詞典》:五大运动(五大運動)
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肃清反革命、三反五反和思想改造等政治运动。 毛泽东 《做革命的促进派》:“因为过去是打仗,五大运动,三大改造,这样从容辩论的形式不能产生。”
《漢語大詞典》:五卅运动
1925年5月15日,上海日商纱厂日本职员枪杀工人顾正红(共产党员),打伤工人十余人,激起全市工人、学生和市民的愤怒。30日,上海学生两千余人在租界内进行反帝宣传,声援工人斗争,遭租界巡捕逮捕。随后群众万余人集中在公共租界南京路巡捕房门口,要求释放被捕者,又遭英国巡捕开枪屠杀,死十余人,伤几十人,造成“五卅惨案”。中国共产党立即决定组织行动委员会,建立各阶级统一战线,号召全市人民举行罢工、罢课、罢市,抗议英帝国主义的暴行。工人坚持罢工三个多月,在8月中旬先后复工。全国有数百个城镇、一千七百万人参加了集会、游行、“三罢”斗争和通电、募捐等活动,表示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的反帝运动,并得到了国际工人阶级的支援,从而推动了中国大革命高潮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