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526,分102页显示  上一页  96  97  98  99  100  102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佛入涅槃故地动
比丘欲现神通故地动
诸天舍本形位得作天主故地动
饥馑刀兵将起故地动
随风波动,不改静性
高下流注,不动自性
不可倾动
不动地断障證真
不动地寄显一乘
于他言论,其心不动
对境不动难
不动三昧,破四天王有
无动摇声
不动三昧
其它辞典
释不动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一
释不动,梵名阿闪撇干资罗,华言不动金刚,止行二字略也。本天竺人,初出家时,遍游五天竺,显密俱彻,性相备知,道誉流闻播于邻封。及来西夏,栖止护国寺,翻译密部,弘扬般若金刚。谓瑜伽有五部:一曰佛部,二曰金刚部,三曰宝生部,四曰莲华部,五曰羯磨部。不动独传金刚一部,故名金刚上师,乃灌顶时所授称也。阿闪撇者,谓其最初依阿闪撇部法而行持也。不动勤修五悔,广演三坛,尝以唐三藏不空所译《三十五佛名经》礼忏,文前增五十三佛,后缀普贤十大愿偈,都为百八拜,期断百八烦恼。后迁四川蒙山,取唐金刚智《瑜伽施食仪轨》重与译述,名曰燄口,又演小施食号曰蒙山法。因以甘露法食度孤,复称甘露法师。弟子勒布传其法,再传于保安,三传于威德幢。今所传尤众,舍是若无佛事者。甚矣,说法之难也。不动不测所终。
佛入涅槃故地动
【三藏法数】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是时地亦大动。
比丘欲现神通故地动
【三藏法数】
梵语比丘,华言乞士。经云:有大神通比丘,欲现多种变化,或分一身为千百身,还复为一。飞行虚空,山石无碍,涌没自由,是时地亦大动。
诸天舍本形位得作天主故地动
【三藏法数】
经云:诸天有大神通,神德无量,从彼命终,还生彼处,由佛德力,舍本天形,得作帝释,或作梵主,是时地亦大动。(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梵主,即梵天主也。)
饥馑刀兵将起故地动
【三藏法数】
经云:若众生命终福尽,或互相攻伐,或值饥馑,或遇刀兵,是时地亦大动。
随风波动,不改静性
【三藏法数】
谓众生真如之心,随无明风,而波浪起灭,然其不生不灭之性,则自然不变,犹水之随风波动,而静性不改也。
高下流注,不动自性
【三藏法数】
谓众生真如之心,随缘流注,而性常湛然不动。犹水随地高下,排引流注,而不动自性也。
不可倾动
【三藏法数】
谓菩萨以禅定之力,安忍逆顺二境,不生瞋爱,而于一切内外诸缘,莫能扰动。譬如大地,万古宁静,不因他缘倾覆摇动也。
不动地断障證真
【三藏法数】
谓菩萨不舍度生,加修清净道行,离心意识,得无生法忍;一切烦恼所不能动,即断无相中作加行障,證不增减真如,是名不动地断障證真。(心意识者,入楞伽经云:心能积聚业,意能广积集,了别故名识,秖是一心,有三差别。无生法忍者,谓一切诸法,性本不生,而于此法忍可印證也。无相中作加行者,无相即指上第七地,谓于无相中加功用行也,不增减真如者,谓此真如,不随净染有增减也。)
不动地寄显一乘
【三藏法数】
一乘者即佛乘也。谓八地菩萨具證阿含德,及不住道而舍所修之行,契合实理,离相离言,超于世、出世间,是一乘法,故云不动地寄显一乘。(梵语阿含,华言无比。)
于他言论,其心不动
【三藏法数】
谓菩萨修行般若,于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无不通达明了;故于他人言论,悉能辩其邪正是非,不为所惑,是为于他言论,其心不动。
对境不动难
【三藏法数】
谓前尘妄境,迷惑真性,而能持心寂静,不为外物所转,是为难也。
不动三昧,破四天王有
【三藏法数】
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谓菩萨修戒定慧,破诸烦恼散乱,證于不动三昧。以此天游行世间,则有果报惑业等动故,以此三昧,令其悉破诸动惑业,亦得證此也。
无动摇声
【三藏法数】
谓如来所说法音,得无所畏,而诸外、魔,不能动摇也。(外、魔者,外道天魔也。)
不动三昧
【三藏法数】
谓菩萨住是三昧,能知诸法实相,毕竟空寂,智慧与三昧相应,于一切三昧及一切法,都不戏论,是名不动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