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白蛉子  拼音:bái líng zi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双翅目毛蠓科。虫体微小,呈黄白色,足细长,复眼黑而大,喙能刺皮吮血。吸血对象以人、牛、狗为主。
《国语辞典》:白眉鴃  拼音:bái méi jué
动物名。鸟纲燕雀目鴃科。雄鸟、雌鸟毛色不同,雄鸟腋及腹侧淡褐色,眼睛上面有白线,腹部及尾部羽白色。雌鸟为茶褐色,腹部有浅色的条纹,尾部青褐色。分布于日本本州中部以北的林地。
《国语辞典》:白鳍豚(白鳍豚)  拼音:bái qí tún
动物名。哺乳纲鲸目。体形呈纺锤状,背部浅蓝色,腹部带白色。是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
《国语辞典》:白子鱼(白子鱼)  拼音:bái zǐ yú
动物名。硬骨鱼纲硬鳍目鳕科。身体狭长,两侧扁平,无鳞,色白,体表分泌一种黏液。于秋季产卵。
《国语辞典》:白鼻心  拼音:bái bí xīn
动物名。灵猫科。形似家猫而大,尾粗长,体背为棕褐色或灰黑色。因自鼻端至头后及两眼上下各有一条白纹,故称为「白鼻心」。居住森林地,昼伏夜出。食性广泛,属小食肉兽,植物亦吃。分布于西藏、华南、台湾、印度南部、马来、印尼等地。也称为「果子狸」、「花面狸」、「玉面狸」。
《国语辞典》:白鲳鱼(白鲳鱼)  拼音:bái chāng yú
动物名。硬骨鱼纲鲳目鲳科。体为侧扁椭圆形,有鳞,上下颌有细齿,主鳃盖骨有锯齿缘,或光滑。有背鳍一枚,尾鳍深分叉。非纯白色,背部为淡淡的青黑色,腹部色较淡。鳞易脱落,体长约二十至三十五公分,大的可达六十公分。主要分布于中部以南、韩国、中国东海及东印度群岛等地。
《国语辞典》:白唇鹿(白唇鹿)  拼音:bái chún lù
动物名。哺乳纲偶蹄目。背毛倒生,两腮及唇边毛呈白色,活动于高寒地区,为中国特有的动物。
《国语辞典》:白带鱼(白带鱼)  拼音:bái dài yú
动物名。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带鱼科。体特长,两侧扁平,如同带子,色银白,无腹鳍。分布于红海及印度到日本的海域。也称为「白鱼」、「带鱼」。
《国语辞典》:白顶鹤(白顶鹤)  拼音:bái dǐng hè
动物名。鸟纲鹤目鹤科。嘴与脚特长,体长约一百二十七公分。颈部以上为白色,其馀则为灰色或深灰色羽毛,眼睛周围为红色。产于东亚各地,台湾亦有。也称为「鸧鸹」。
《国语辞典》:白额雁(白额雁)  拼音:bái é yàn
动物名。鸟纲雁形目。体形与鹅类似。嘴、脚呈淡红色,头、背及翅膀为黄褐色,尾、腹及翅膀边缘为灰白色,其特徵是腹胸间有一大块黑斑状羽毛。为一种候鸟,性喜居凉爽地区。当它们迁移飞行时,常排成人或一字形。
《国语辞典》:白粉蝶  拼音:bái fěn dié
动物名。昆虫纲鳞翅目。幼虫称为「青虫」,取食叶肉,成长后咀食叶片,仅留粗大叶脉。成虫为白色,后翅外缘白色,有黑色斑纹。喜爱十字花科植物,常产卵于菜叶反面。也称为「菜白蝶」。
《国语辞典》:梆儿头(梆儿头)  拼音:bāng ér tóu
1.前额突出的人。
2.动物名。一种蟋蟀。节肢动物。头呈方形而大。也称为「梆子头」。
《国语辞典》:斑飞虱(斑飞虱)  拼音:bān fēi shī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同翅目虱科。成虫和幼虫以吸取水稻汁液为生,是水稻的一种害虫。受害稻株常比较矮小、分叶减少、不抽穗,即使偶尔抽穗,穗也甚短,往往不饱满。
《国语辞典》:斑节虾(斑节虾)  拼音:bān jié xiā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因身体上有黑褐色和白色斑点,尾鳍上亦有蓝色和黄色条纹,故称为「斑节虾」。肉质鲜美,蛋白质丰富。
《国语辞典》:斑颈鸠(斑颈鸠)  拼音:bān jǐng jiū
动物名。鸟纲鸽形目。体型在鸠类中为较小者。颌色淡,头为顶灰色,嘴呈暗褐色,脚呈紫红色,后颈部分有紫色的斑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