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踹坊
又称踹布坊、踏布坊。 中国 旧时经营棉布整理加工的手工业作坊。工人操作时,足踏凹字形大石,左右滚动,使石下漂染过的棉布紧密光滑。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观音峰:“ 东园 相传是前 明 徐太僕 别墅,距 上津桥 西北半里,地久废为踹坊。”参见“ 踏布 ”。
《漢語大詞典》:踏布
亦作“蹋布”。 踹布。旧时对棉布整理加工的一道工序。踹匠将漂染过的棉布卷上木滚,放在石板上,上压约千斤重的凹字形大石,一人足踏大石两端,左右往来滚动,以使布质紧密光滑。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观音峰:“距 上津桥 西北半里,地久废为踹坊,皆布商所佣蹋布者居之。”
《漢語大詞典》:朴斲之材
加工治理而尚未成器之材。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肤表或不可以论中,望貌或不可以核能, 仲尼 似丧家之狗, 公旦 类朴斲之材。”参阅《书·梓材》“既勤朴斲” 孔 传。
《漢語大詞典》:起绒
用起绒机或梳毛机加工形成绒毛
用抓、搔的办法使 起出绒
《國語辭典》:切磋琢磨  拼音:qiē cuō zhuó mó
切、磋、琢、磨为对玉石象牙等加工的各种方法。语本《诗经。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汉。毛亨。传:「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后比喻互相研究讨论,以求精进。唐。元稹戒励风俗德音〉:「士庶人无切磋琢磨之益,多销铄浸润之谗。」
《國語辭典》:排局  拼音:pái jú
安排陷阱、设计骗人。《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不肯思量做生理,只是排局骗别人。」
《漢語大詞典》:奶糕
用米粉、豆粉、蛋粉、糖、钙和维生素等调制加工成的一种乳儿辅食。也叫“乳儿糕”。 柯蓝 《在记忆的海洋上飘荡--“我的探索”之一》:“我的妈妈很焦急,半夜里起来为她熬了奶糕。”
《國語辭典》:刨刀(鉋刀)  拼音:bào dāo
1.金工或木工用以刨平金属或木料的刀具。如:「刨刀十分锐利,小心伤手。」
2.刨子上刮削金属或木料的刀片。
《國語辭典》:皮蛋  拼音:pí dàn
1.以石灰、黏土、食盐、稻壳及水混合,包裹在鸡、鸭蛋壳表面,所腌成之蛋制品。因蛋清上有形似松针之花纹,也称为「变蛋」、「松花」、「松花蛋」。
2.戏谑之称呼,指顽皮小孩。如:「这孩子真是个皮蛋,接二连三地闯祸。」
《國語辭典》:坯子  拼音:pēi zi
1.陶瓷器用原料制成初形,而尚未入窑烧过的半成品。
2.半成品。如:「陶坯子」。
《國語辭典》:坯布  拼音:pēi bù
织成后,未经印染加工的布。如:「工厂这个月需要生产多少坯布?」
《國語辭典》:坯料  拼音:pēi liào
已具备初形,尚需加工制造的半成品。亦指机器制品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工,才成零件的半成品。也作「毛坯」。
《漢語大詞典》:生坯
陶、瓷土、耐火材料等经加工、成形、干燥但未烧成的半制品。
《漢語大詞典》:刷炼(刷鍊)
指文字上的锤炼加工。 唐 杜甫《白盐山》诗:“词人取佳句,刷鍊始堪传。”“刷鍊”一本作“ 刻画 ”。
《漢語大詞典》:刷鍊
指文字上的锤炼加工。 唐 杜甫 《白盐山》诗:“词人取佳句,刷鍊始堪传。”“刷鍊”一本作“ 刻画 ”。
《國語辭典》:双职工(雙職工)  拼音:shuāng zhí gōng
指夫妇两人皆参加工作的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