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四七 拼音:sì qī
1.二十八,四乘七而得。《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唐。章怀太子。注:「四七,二十八也。自高祖至光武初起,合二百二十八年,即四七之际也。」《文选。左思。魏都赋》:「相兼二八,将猛四七。」唐。李善。注:「四七者,汉光武二十八将也。」
2.一种民间习俗。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第四个忌日称为「四七」。《儒林外史》第二六回:「鲍廷玺哭著应道:『小的父亲死了。』向道台问:『没了几时?』鲍廷玺道:『明日就是四七。』」
2.一种民间习俗。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第四个忌日称为「四七」。《儒林外史》第二六回:「鲍廷玺哭著应道:『小的父亲死了。』向道台问:『没了几时?』鲍廷玺道:『明日就是四七。』」
《漢語大詞典》:二十八将(二十八將)
指佐助 光武帝 建立 东汉 政权的二十八个有功的武将。 明帝 永平 中,绘“二十八将”像于南宫 云台 ,故又称“云台二十八将”。 邓禹 为首,次为 马成 、 吴汉 、 王梁 、 贾复 、 陈俊 、 耿弇 、 杜茂 、 寇恂 、 傅俊 、 岑彭 、 坚镡 、 冯异 、 王霸 、 朱祐 、 任光 、 祭遵 、 李忠 、 景丹 、 万修 、 盖延 、 邳彤 、 铫期 、 刘植 、 耿纯 、 臧宫 、 马武 、 刘隆 。见《后汉书·朱景王杜等传论》。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陈实百问策》:“ 成祖 命 解縉 发策,以七十二贤,贤贤何德,二十八将,将将何功为问。”
《漢語大詞典》:五祀
(1).谓禘、郊、宗、祖、报五种祭礼。见《国语·鲁语上》。
(2).古代祭祀的五种神祗。(1)祭祀五行之神。《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 郑玄 注:“此五祀者,五官之神。”《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太平御览》卷五二九引《汉书议》:“祠五祀,谓五行金木水火土也。木正曰 句芒 ,火正曰 祝融 ,金正曰 蓐收 ,水正曰 玄冥 ,土正曰 后土 。皆古贤能治成五行有功者,主其神祀之。”(2)祭祀住宅内外的五种神。《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祀于公社及门閭,腊先祖五祀。” 郑玄 注:“五祀,门、户、中霤、灶、行也。” 汉 王充 《论衡·祭意》:“五祀报门、户、井、灶、室中霤之功。门、户,人所出入,井、灶,人所欲食,中霤,人所託处,五者功钧,故俱祀之。”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门神》:“夫门为五祀之首,并非邪神,都人神之而不祀之,失其旨矣。”
(3).五类应享受祭祀的功臣。 汉 蔡邕 《独断》:“五祀之别名:法施於民则祀,以死勤事则祀,以劳定国则祀,能御大灾则祀,能扞大患则祀。”
(2).古代祭祀的五种神祗。(1)祭祀五行之神。《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 郑玄 注:“此五祀者,五官之神。”《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太平御览》卷五二九引《汉书议》:“祠五祀,谓五行金木水火土也。木正曰 句芒 ,火正曰 祝融 ,金正曰 蓐收 ,水正曰 玄冥 ,土正曰 后土 。皆古贤能治成五行有功者,主其神祀之。”(2)祭祀住宅内外的五种神。《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祀于公社及门閭,腊先祖五祀。” 郑玄 注:“五祀,门、户、中霤、灶、行也。” 汉 王充 《论衡·祭意》:“五祀报门、户、井、灶、室中霤之功。门、户,人所出入,井、灶,人所欲食,中霤,人所託处,五者功钧,故俱祀之。”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门神》:“夫门为五祀之首,并非邪神,都人神之而不祀之,失其旨矣。”
(3).五类应享受祭祀的功臣。 汉 蔡邕 《独断》:“五祀之别名:法施於民则祀,以死勤事则祀,以劳定国则祀,能御大灾则祀,能扞大患则祀。”
《漢語大詞典》:小侯
(1).古代用以称小国。《国语·鲁语下》:“今我小侯也,处大国之间,缮贡赋以共从者,犹惧有讨。”《管子·大匡》:“诸侯之礼,令 齐 以豹皮往,小侯以鹿皮报; 齐 以马往,小侯以犬报。” 尹知章 注:“往重报轻。所谓大国善下小国,则取小国。”《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大国不过十餘城,小侯不过数十里。”
(2).谓四夷之君。《礼记·曲礼下》:“庶方小侯,入天子之国曰某人。” 孔颖达 疏:“小侯,谓四夷之君,非为牧者也。”
(3).旧时称功臣子孙或外戚子弟之封侯者。以其非列侯,故称。《后汉书·邓禹传》:“ 禹 少子 鸿 ,好筹策。 永平 中,以为小侯。”又《明帝纪》:“为四姓小侯开立学校,置‘五经’师。” 李贤 注引 袁宏 《后汉纪》曰:“又为外戚 樊氏 、 郭氏 、 阴氏 、 马氏 诸子弟立学,号四姓小侯,置‘五经’师。以非列侯,故曰小侯。”一说以年小获封,故称。见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 明 汤显祖 《紫箫记·纵姬》:“自家姓 郭 ,名 锋 ,世号小侯。祖是 汾阳王 郭子仪 ;姊是当今贵妃娘娘。”
(4).指高官显贵。 宋 余靖 《题刘太傅栖心亭》诗:“宏构小侯第,避权长掩关。”
(2).谓四夷之君。《礼记·曲礼下》:“庶方小侯,入天子之国曰某人。” 孔颖达 疏:“小侯,谓四夷之君,非为牧者也。”
(3).旧时称功臣子孙或外戚子弟之封侯者。以其非列侯,故称。《后汉书·邓禹传》:“ 禹 少子 鸿 ,好筹策。 永平 中,以为小侯。”又《明帝纪》:“为四姓小侯开立学校,置‘五经’师。” 李贤 注引 袁宏 《后汉纪》曰:“又为外戚 樊氏 、 郭氏 、 阴氏 、 马氏 诸子弟立学,号四姓小侯,置‘五经’师。以非列侯,故曰小侯。”一说以年小获封,故称。见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 明 汤显祖 《紫箫记·纵姬》:“自家姓 郭 ,名 锋 ,世号小侯。祖是 汾阳王 郭子仪 ;姊是当今贵妃娘娘。”
(4).指高官显贵。 宋 余靖 《题刘太傅栖心亭》诗:“宏构小侯第,避权长掩关。”
《漢語大詞典》:狗烹
《漢語大詞典》:狡兔得而猎犬烹(狡兔得而獵犬烹)
比喻国君得了天下,就杀害谋士功臣。《文子·上德》:“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良弓藏,功成名遂身退,天道然也。”《淮南子·说林训》:“狡兔得而猎犬烹。”亦作“ 狡兔尽则良犬烹 ”、“ 狡兔死,良狗烹 ”。《韩非子·内储说下》:“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史记·淮阴侯列传》:“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